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火花塞发动机性能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发动机三维性能模拟分析软件,计算出单火花塞点火发动机缸内循环工作压力,将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并修正,确定了合理的仿真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单火花塞和双火花塞点火发动机的缸内燃烧状态和缸内循环工作压力变化趋势进行瞬态仿真对比,分析了双火花塞点火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火花塞的火焰传播距离短、缸内燃烧迅速、最高爆发压力大,其最高爆发压力可提高4%以上。  相似文献   

2.
火花塞是发动机点火系统的重要零部件,火花塞失效会导致发动机失火,动力不足,甚至无法启动。对一例发动机火花塞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3.
自主品牌的新车型在冬季普遍遇到冷起动和火花塞积炭问题,尤其是配备增压发动机或增压直喷发动机的车辆,冷起动和火花塞积炭问题更加突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积炭的影响因素,并指出:改善火花塞积炭问题,核心是做好整车的冷起动ECU数据标定和冷起动试验,尤其是低温大负荷条件下发动机喷油相位、喷油量和点火正时参数之间的合理搭配;在系统无法再优化的前提下,优化火花塞点火端的结构设计可以改善冷起动和积炭问题;良好的驾驶习惯、定期维护点火系统、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燃油,也可以改善冷起动和积炭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乘用车辆采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需要系统考虑车辆上所有电器件的电磁兼容性能;同时发动机技术的提升也对电磁兼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花塞作为发动机点火系列中的点火执行器,其单体不具备辐射电磁波的能力。但火花塞点火时,释放点火线圈储存的能量,在间隙击穿的瞬间,其周围的电场会发生急剧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波。可以通过减小间隙、使用贵金属尖端中心电极等手段,降低点火电压,从而降低电磁波的频率和能量;同时采用合适的包边口尺寸和合适的接线端子位置,采用屏蔽型等手段,来减短和缩小电磁波传播的路径,达到良好的火花塞电磁兼容性能。采用电阻型、电感型、磁阻型的火花塞结构是抑制电磁波常用和主要的手段,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更好的火花塞电磁兼容性能。  相似文献   

5.
12V190型燃气发动机采用火花塞点火,其点火提前角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人机用某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建立三维简化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不同点火系统参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初步确定点火系统最佳参数.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活塞发动机在346℃A的点火时刻下性能最佳,有利于发动机获得更大的功率输出,提高发动机整机性能;采用双火花塞的布置方式时燃烧更为迅速,需适当推迟点火时刻以获得更高的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7.
射流点火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抑制爆震,预燃室内部火花塞的点火位置对于点火成功率以及燃烧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CFD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被动式射流点火发动机预燃室内部火花塞点火位置对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适当的将预燃室内火花塞点火位置靠近预燃室喷孔可借助高湍动能气体实现火焰的加速传播;在气流作用下,火焰首先向预燃室末端传播,可减少高温燃气喷射前预燃室向主燃室回流的未燃混合气,提高预燃室内混合气的累计放热量,预燃室内可燃混合气累计放热率最高可提升14.9%。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随海拔升高时性能下降规律,从进气、点火、喷油三个方面提出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技术,如单级或多级涡轮增压技术、高能点火技术、双火花塞点火技术以及缸内直喷技术。研究表明,单级涡轮增压技术、双火花塞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高空性能恢复,而多级增压、高能点火以及缸内直喷技术在未来必定会成为高空性能恢复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点火顺序条件下双火花塞生物质气发动机异步点火缸内燃烧特性,建立了CFD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定转速额定功率条件下,周围湍动能较大的火花塞先点火时,缸内燃烧速度快,燃烧持续期短,指示热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在本田节能车大赛中,比赛队伍采用的双点火系统只能同时点火,不能随工况变化而改变点火顺序,增加了发动机爆燃倾向,使得发动机积碳严重、油耗增加。针对这一情形,设计智能顺序点火系统,它可随工况负荷变化改变火花塞的点火次序,降低发动机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得赛车的油耗减少,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