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利用滦河流域的长期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流域径流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滑动T检验法对滦河流域的径流系数进行趋势性和突变性检验,并揭示径流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滦河流域的径流系数整体上为减小趋势,子流域径流系数值差异显著,但大部分子流域的年径流系数值为0.1~0.3。流域各分区的径流系数值呈现出高原区最小,山区丘陵区居中过渡,平原区值最大的空间分布特点。降雨是流域径流系数减小的主要气候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是导致各分区径流系数改变的主要下垫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童  何海  吴志勇 《水电能源科学》2017,35(11):127-130
为分析近3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基于Landsat 5、AVHRR-GIMMS和SPOT VEGETATION三种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和像元二分法,计算分析了窟野河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以后林地面积大幅增加,2006年以后工矿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002年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为49.64%,2013年增加至56.82%;流域植被覆盖结构转好,高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具有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低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较大,大规模植被建设活动的实施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矿产资源的大面积开发对流域植被覆盖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窟野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水资源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掌握径流系数变化规律对于研究流域水循环问题及配置水资源等有重要意义。基于西江上游流域1967~2014年的降雨径流数据,采用滑动平均、M-K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江上游流域近50年径流系数的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降水因子与下垫面各结构因子对径流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1980年代后出现明显突变;流域降水和下垫面结构改变对径流系数均有影响,其中降水因子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提高流域径流预报精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下垫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特殊地貌、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利用贵州省境内23个岩溶流域1961~2000年的径流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Budyko方程拟合表征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参数值,并通过Mann-Kendall方法与相关分析,分析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其与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坡度呈正相关,与碳酸盐岩所占比例呈负相关;1961~2000年年径流系数呈增大趋势,与下垫面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一致,可见相对于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是影响贵州省年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径流系数在泾河流域的时空变化,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变化对降水转化为径流的影响,利用泾河流域1966~2005年日均降水和径流数据,基于回归方程与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8个支流的径流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各支流均径流系数差异显著,其中泾河干流和汭河的年径流系数较大,分别为0.138、0.147,其他各支流的均小于0.1,其中环江和合水川的最小,分别为0.014、0.032。1966~2005年,除环江和东川支流的年径流系数呈上升状态外,其他支流的均呈下降状态,以泾河干流、汭河及洪河支流下降较为显著;月径流系数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各支流年径流系数均存在突变点,其中四个支流开始突变时间在1990年代以后;径流系数一定程度上受年降水量的影响,但大多支流影响不显著。各支流年径流系数空间差异主要由自然环境因素引起,而时间变化趋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ArcView 3.2对2003年石羊河流域TM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了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应用基于生态适宜性理论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对研究区域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潜水蒸发法相近,植被概率与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呈单峰形,分布概率越高对应越适宜的地下水位埋深.  相似文献   

7.
探明东江流域参考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东江流域湿润指数变化特点,可为东江流域科学制定作物灌溉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选取东江流域4个代表性站点1952~2013年的气象数据,利用彭曼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利用湿润指数公式计算湿润指数,分析了东江流域参考蒸散量和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为3.05~3.76mm/d,平均参考蒸散量为3.45mm/d,且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特点;东江流域平均湿润指数为1.48,最大变幅为1959年时增长103%,且4个站点湿润指数在1992~2013年整体呈上升趋势,1952~1970年流域总参考蒸散量基本高于60年平均值,1970~1997年流域总参考蒸散量基本低于60年平均值,1997年后有所回升;湿润指数从北向南呈减小趋势,且整体湿润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基于landsat和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变异系数分析2016~2019年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域的高程、坡度、坡向与当地植被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2019年期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均值每年增幅为0.72%,但区域整体以低植被覆盖为主;研究区域植被处于退化部分的区域面积大于处于改善部分的区域面积,约占总体面积的54.56%;研究区域年际植被稳定性为北部地区变化最为剧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变化情况最为稳定;研究区域的第1高程与第2高程最适合植被生长,植被随海拔增高而减少;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逐渐增加后逐渐衰落的趋势;坡向对植被的影响则较少,普遍差异不大,且南面略高于北面。  相似文献   

9.
流域径流极值事件由于突发性且破坏性强而得到广泛关注。依据东江流域主要水文站1959~2008年历年逐月径流资料及水文控制站博罗站历年逐日径流资料,采用Mann Kendall、R/S分析等方法,对流域近50年来径流及其极值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江流域径流增长不显著;博罗站流量极大值指标对应汛期流量减少不显著,而极小值指标对应非汛期流量显著增长;主要水文站月均流量与博罗站极值流量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各流量指标未来与过去具有相同变化趋势,变化环境下东江流域径流极值朝着有利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基系统的概念构建了东江流域水基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稳定态、和谐度和演进率三方面分析了东江流域水基系统在2005、2010、2020、2030年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水基系统2005年处于较健康状态,影响因素主要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节水达标率及河道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