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汉市古德寺文化旅游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古德寺曾是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其圆通宝殿更是东西方建筑艺术融合的一朵奇葩,通过古德寺文化旅游区的城市设计,探寻众多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以体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古德寺探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上宾  王涛 《华中建筑》2005,23(2):145-149
古德寺的传说与演变——仿缅甸“阿难陀寺”之说——殿顶塔林特征——多元建筑风格——南传佛教影响中原。  相似文献   

3.
张婧  任云英 《华中建筑》2020,38(9):125-128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地处多元民族汇聚之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民族迁移等古代交通要道途经之地。寺院营建历时三百余年,见证并承载了青海境内的异质文化交流,形成了具有特殊形制特征的寺院建筑。现有塔尔寺寺院建筑历史研究普遍主要关注藏、汉两种主流文化背景下的寺院建筑发展,而忽略了其他多元文化对寺院建筑之影响。该文以建筑文化为切入点,运用文化学、历史地理学研究理论及方法,从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构造、装饰技艺四个方面,分析塔尔寺建筑的文化源脉,以及塔尔寺寺院建筑的文化源脉具有多源复合的特征。从文化本源角度,揭示了塔尔寺寺院建筑历史表象之下所蕴含的对多元异质文化的强大包容力。  相似文献   

4.
左奇志 《华中建筑》2009,27(12):180-183
该文指出古德寺圆通殿“建筑造型仿缅甸阿难陀寺。”这一说法似可斟酌,它大部分采用西方中世纪和古典建筑手法,融合了缅式建筑语汇和中式建筑的细节。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潘春华 《建筑》2021,(8):50-52
南华寺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的曹溪河畔,是禅宗慧能法师弘法道场,被称为“岭南禅林之冠”,在我国宗教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1983年,南华寺被国务院定为最早一批国家重点寺院之一。2001年,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南华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似文献   

6.
我省乐都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的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官式做法,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更有一点需要一提的是,瞿昙寺的汉式风格还包含着典型的“风水”选址与内涵。一、从“命官相土、审位面势”谈瞿昙寺“风水”选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29-35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所保留的唐代建制为国内少见。寺中现存的金代"朱弁碑"详实地记载了金代圆满大师历时15年的重建史实,对研究该寺的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宋阳 《山西建筑》2022,(7):15-19
定襄洪福寺是晋北地区一处历史悠久的寺庙,拥有较为独特的堡式寺院格局,文物价值颇高.主要以洪福寺现存文物和建筑格局为基础,通过考证寺内碑刻、经幢、题记记载,同时结合县志、访谈及相关著录资料,对洪福寺历代营建及维修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初步探讨寺庙各时期的文物及平面布局演变情况,从而大致勾勒出洪福寺营建维修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武汉古德寺圆通宝殿的修复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武汉历史建筑古德寺的历史沿革和现存建筑的概况,在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测绘的基础上,对圆通宝殿的平面形式、结构形式、艺术形式作了分析,进行了历史的评价,并从加固与修复的角度提出了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祖山木佛博物馆位于秦皇岛祖山风景区济心寺,是一座特殊的寺庙博物馆。济心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它于半山之上远跳着城市与渤海,遗世而独立,是祖山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节点。现状寺院于2002年原址重建,寺院整体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形成三进院布局,博物馆就坐落在寺庙建筑群的最后一进。当游客穿过大雄宝殿的回廊,可看到立于高台之上的三座大殿,分别为观心阁、药师殿及弥陀殿,即是木佛展陈的场馆。  相似文献   

12.
法明寺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自唐初建,至今香火延绵不断,虽然目前仅存一殿一塔,但其对云南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研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论文在实测调研的基础上,参考法明寺碑文记载及梳理相关史料,结合法明寺的历史发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法明寺大殿的建构技艺特征,进一步明晰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传播发展与地方建构技术的灵活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3.
高介华 《华中建筑》1997,15(4):30-34,41
鄂州西山灵泉寺本名资福寺,东晋慧远创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经沧桑,寺貌非昔,该寺系中国佛都净土宗的发源地,净土宗和灵泉寺在中国佛教史具肯重要地位,该“规划”设计“含增建,重建,重修及环境改造,在规划中完善了佛教寺院建筑群的基本系列,总体布忆中特重依山就势和内外空间的渗透贯通,中轴线长达322.5m,层次分明,起落有致,在单体设计中着眼于溯古创新,规划实施后的灵泉寺,将成为鄂州市最具文化内涵蔚主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境内的瞿昙寺 ,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建的 ,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达三十六年的营建过程中 ,(明洪武二十五年至宣德二年 ,公元1391年— 142 7年 ) ,受到明王朝几位皇帝的大力扶持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御题寺额  相似文献   

15.
1994年2月14日晚10时许,玛曲县参智合寺院发生特大火灾,大火燃烧近4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587万多元。这是继1984年夏河县拉卜楞寺院大经堂火灾后的又一次惨重损失。 参智合寺现位于玛曲县曼玛乡,建于1747年,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于1982年被批准开放,现有僧侣241人。该寺是玛曲县建设规模最大,僧侣和信教群众最多的宗教活动场所。被烧的大囊尔是寺主参  相似文献   

16.
柏林寺又称石佛寺(图1),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宣化县城南偏西的柏林寺村西一公里处、小环山北坡下。北距宣化三十五公里,东距涿鹿县城二十公里,距涿鹿县清凉寺二十五公里。此寺立于山坳之中,树木葱郁,风景优美,是人们观赏、游玩的好去处。离其不远便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小五台山。柏林寺周边民风纯朴,寺院保存完整,如利用其价值可图1宣化柏林寺全景图2寺院总平面图(改建)2沟排水沟1多宝佛塔2东佛洞(药师殿)3关羽庙4玉皇庙5龙王庙6千佛阁(燃灯殿)7孔子庙8禅房9库房10食堂11大雄殿(三观圣境)12东禅房13西禅房14西佛洞(释加牟…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16,(24)
正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酣睡远山,沉淀着历史的厚重,珍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精华。瞿昙寺藏语为"乐都持金刚佛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依次为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两侧建有御碑亭、护法殿、壁画廊、左右小经堂、镇煞佛塔、大小钟鼓楼,错落有致,气势宏伟,体现了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瞿昙寺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朝皇家寺院。信步而行,明太祖、宣德多位皇帝  相似文献   

18.
灵泉寺 ,座落于山西省柳林县西北百余里孟门镇南山之腹 ,故又称南山寺。登其寺院 ,东眺山隅 ,西瞰黄河 ,寺周环境非常优雅。寺之西侧为唐代至清代比丘塔林遗址 ,为弘扬民族文化 ,开发旅游事业 ,县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灵泉寺的保护及开发工作 ,并争得了省级领导的支持 ,预以批准立项复建。于 1999年 4月设计完毕 ,同年 9月付诸实施。  一、寺之沿革及寺院布局考寺内现存之碑 ,对该寺建造及规模记载较详细的碑有两通。其一 ,为乾隆甲寅年 ( 1794年 )离石庞若士所撰《乾隆甲寅南山灵泉寺重修起造募缘序》碑 ,碑中载有 :“癸已秋 ,余偕…  相似文献   

19.
马莹  张建林 《福建建筑》2013,(2):31-33,80
本文通过介绍缙云寺的发展历史,对寺院选址、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单体形态、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缙云寺建筑的布局特征,园林的空间类型及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造景特点,初步探讨了巴渝地区郊野山林式寺庙园林的构景特点,为巴渝寺观园林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汉口古德寺圆通宝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等东南亚建筑样式,融合了西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手法,带来了形式、审美与视觉感官的新貌。该文综合以上问题,讨论建筑审美欣赏过程中,形式法则与视觉心理在圆通宝殿的运用,进而解答建筑审美感知上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