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三峡工程承担的防洪任务,从长江流域与洞庭湖水系洪水特性,城陵矶附近地区防洪标准及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分析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库容的释放条件。在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年份,因需要三峡水库长时间拦蓄洪水,动用较多防洪库容,水库将长期处于较高水位运行状态。如洞庭湖水系不发生大洪水,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库容就可释放。除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年份外,7月中旬后,洞庭湖水系一般不会发生大洪水,加上洞庭湖自身具有较大的调节洪水能力,防洪安全有保障,8月1日之后有条件逐步抬升三峡水库水位至155 m运行,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也可减轻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对湖区水位的影响,保障湖区供水安全。研究结果对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柏海 《人民长江》2009,40(14):3-5
在江湖关系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洞庭湖人水关系因洪灾影响显得十分复杂,随着三峡水库的运用而出现了转机。通过人水关系分析论证,说明当代治水理念的改变有助于探索湖区人水和谐相处的可能途径;并对洞庭湖面临的水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表明,在防洪方面,洞庭湖作为实现长江中游防洪战略的分蓄洪地位无法取代,而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是湖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洪灾的形成发展与地质作用有密切关系,开展该地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避免发生区域性重大洪灾是防洪和环境灾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对江汉-洞庭湖平原区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4种地质作用及其对洪灾形成的影响和控制,采用重复水准测量法、GPS定点监测法得出了现代构造沉降速率的量化数据,提出了地质作用条件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水沙重新分配的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以及强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根据1988-2018年的降水及径流数据,采用趋势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北部地区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北部地区降水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年际波动增大,荆南"三河"径流量呈显著减少;与1988-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2004-2018年(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北部地区本地水资源量由38.90×108m3减少到30.07×10~8m~3,减小幅度为22.7%;过境水资源量由608.7×10~8m~3减小到471.4×10~8m~3,减幅为22.6%; 2004-2018年洞庭湖北部地区9、10月的过境水资源量大幅减少,其中10月份减少幅度达45%。  相似文献   

5.
澧水流域开发与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全国洪灾最严重的地区,而西洞庭湖又最危险。澧水突发性的大洪水与长江洪水在这一地区遭遇,经常形成毁灭性的洪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加速澧水治理和缓解洞庭湖的洪灾,水利部和湖南省联合组建澧水公司,全资兴建澧水上第一个防洪控制工程江垭水库。江垭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些值得总值和改进之处,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松滋河为分泄长江洪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河道,在完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后引起下游河道冲刷以及洞庭湖湖区水资源变化的形势,以2003~2013年现有水文、河道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加权残差计算和绘制冲淤渐变图,分析了松滋河区域河段河床演变的特点,对三峡水库运行后松滋河河床演变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中小洪水调度运用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汛期的径流过程,这一方面使荆江三口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文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长江对洞庭湖出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洞庭湖的吞吐水量发生一定的变化,区域防洪形势也随之改变。以江湖河网水流数学模型为技术手段,以三峡入库与出库流量过程为边界条件,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2009—2012年中小洪水调度对洞庭湖吞吐水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进行中小洪水调度期间,荆江三口分流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少,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区水位均有所下降,洞庭湖的出流条件有所好转,能有效缓解荆江及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建成后荆南三口洪道及洞庭湖淤积概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荆南三口洪道的三角洲冲淤特性,引入了计算河道三角洲淤积的平衡坡除法,概算了三峡水库建咸后的82年内荆南三口洪道的冲淤量、冲淤厚度等.并根据洞庭湖的淤积曲线和入湖泥沙数量计算了洞庭湖湖区泥沙淤积量,简单分析了三峡水库对洞庭湖减淤和防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调蓄湖泊,在有效削减长江干流洪峰流量的同时,可调蓄洞庭湖"四水"入湖的洪水,大大减轻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基于洞庭湖历史演变情况、江湖水沙交换规律,分析了洞庭湖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在2020年的调蓄作用,并探究未来洞庭湖防洪运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汛期洞庭湖城陵矶水位持续超警戒水位60 d,其中18 d洞庭湖调蓄量为正值,共调蓄洪水62.35亿m~3。鉴于洞庭湖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尽快开展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提高洞庭湖调蓄能力,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长江与洞庭湖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湖区的水文过程,定量分析了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与洞庭湖出湖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荆江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同时也改变了洞庭湖湖容变化的速度;相比还原情况,各典型年下9—10月洞庭湖出湖水量均明显减少,且10月份减少幅度大于9月份,11月变化不显著;9—10月荆江三口水量变化是洞庭湖出湖水量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