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宪 《煤矿安全》2004,35(6):19-20
多数煤能自燃,这给煤炭的开采带来困难。文章从煤炭的自燃机理和生产中的防治手段来讨论煤炭开采中自燃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浅析了影响煤炭自燃的地质及开采因素,依据煤炭自燃的三个条件主要从风流能量变化角度剖析了防治措施,为防止煤炭自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浅析了影响煤炭自燃的地质及开采因素,依据煤炭自燃的三个条件主要从风流能量变化角度剖析了防治措施,为防止煤炭自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4.
首先列出煤炭自燃的条件,分析了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原因,阐述了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危害,并对易燃地点进行分析,从开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露天矿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具体的灭火方法,提高了煤炭质量,减少了煤炭资源损失。  相似文献   

5.
煤炭自燃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受各种自然条件和开采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造成煤炭自燃。认真分析煤炭自然发火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煤炭自燃危险性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3种方法,从不同侧面监测煤自燃过程中的煤体温度、环境温度、自燃煤体质量等各参数,寻求煤炭自燃过程中煤体温度变化同自燃煤体质量变化、煤体自燃环境温度等因素之间关系,总结煤炭自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国钧 《煤炭技术》2014,(2):104-106
煤炭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会发生自燃的现象,自燃现象的发生对于煤矿工业而言,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危害。重点从煤炭发生自燃的物理因素和物理性质角度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物理因素进行探究,并分析防止自燃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煤炭自燃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采空区煤炭自燃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采空区煤炭自燃的特点,结合矿井火灾评价指标,建立了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性评价因素集。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确定了煤炭自燃评价指标特征值、隶属函数及权重的求解方法,建立了煤炭自燃危险性的模糊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某矿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9.
煤炭自燃预测指标气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设计的煤炭自燃热解实验装置 ,研究了煤炭自燃氧化特性及自燃升温过程中产生氧化气体和碳氢类气体解吸涌出规律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谢桥矿煤炭自燃预报的指标气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Ⅱ类自燃煤层易发生煤炭自燃的现状,以袁店一矿1023工作面所属10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对1023工作面采空区煤炭的自燃氧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采空区埋设抽气管路,测定采空区温度以及O2、CO2浓度等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内CO2浓度分布符合"一源一汇"工作面的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且回风侧比进风侧更早进入窒息带;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具体分布范围:散热带距工作面中部距离为0~18.8 m,自燃带距工作面中部距离18.8~71.1 m,窒息带距工作面中部距离大于71.1 m,依据划分的自燃"三带"范围计算出该工作面最低适宜回采速度为42 m/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荆各庄矿主采煤层 (9层煤 )的地质概况 ,介绍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采自不同地点的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实验 ,推测出不同区域的自然发火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复采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特点分析,简化复采采空区渗流物理模型,建立渗流-扩散数学模型;通过现场采空区的气体数据观测分析,确定出边界条件,并对复采工作面采空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内部渗流速度及氧气浓度分布;结合实验所得煤体自燃极限参数,判定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防灭火需要,可为复采过程浮煤自燃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升温过程中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变化规律,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测定了不同自燃倾向性堆积煤煤低温氧化活化能。测试结果表明,煤的自燃倾向性越强,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越低,煤样的活化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低于70℃时,温度上升得比较平缓;当温度高于70℃时,由于氧化反应类型发生了变化,活化能迅速升高。通过测试70℃以下温度段的氧化反应活化能,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煤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单介绍了煤炭自燃发火的现象与形成过程、自燃火灾的特点及其危害,各种防灭火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改进和完善,和当前预防煤矿自燃发火的技术方法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孙疃煤矿10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孙疃煤矿10煤最短自然发火期,通过对煤自然发火期确定方法的比较分析,确定实验条件下最短自然发火期的计算模型;对孙疃煤矿10煤层煤样在不同温度段的吸氧速度、失水量、解析瓦斯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段计算了达到临界温度需要的时间,确定该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制定防灭火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合防治煤炭自燃发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喜东 《煤炭技术》2006,25(10):65-66
通过对煤炭自燃发火机理的探索,采取了防治煤壁自燃发火技术、在支架安装和初采期间防火技术、及防治采面和采空区发火技术、消灭了煤炭自燃发火。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代煤化学结构理论,分析总结了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煤表面化学活性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桥键、侧链中的甲基、亚甲基、羟基、羰基、醚氧键等自燃特性结构首先与氧发生作用,表现为脂肪烃类侧链及官能团的减少和含氧官能团的先增加后减少,同时伴随热量的不断产生,为煤自燃体系的持续反应奠定基础。可见,煤表面自燃特性结构的数量多寡和活性强弱对煤自燃的低温氧化阶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韦抒 《煤炭技术》2014,(2):36-38
煤自燃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自燃温度和氧化程度随环境变化较大。以煤自燃倾向氧化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煤单元温度测量电路,实现了电路的软、硬件单元设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克服煤自燃温度变化的非线性问题,文章采用分区插值函数进行分段线性计算,取得了高精确度效果。通过煤自燃倾向温度测量实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电路的稳定性、高精度以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