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种最基本,而且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水资源问题关系到供水、防洪和粮食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善,关系到能否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严重的水问题正日益影响到千百万人民的生存。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水资源已和粮食、石油一样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水利工作实践强烈呼唤治水理论的创新。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自1998年上任以来,认真贯彻中央治水方针,深入研究中国水问题,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资源水利为中心的治水理论。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本地可用水资源不足,一般干旱年份缺水24亿m^3,特殊干旱年份缺水102亿m^3。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一直是我省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正在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跨入了现代水利阶段。现代水利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防洪保安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供给、保护水质和改善水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心内容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现代水利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摆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3.
近年,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的部署和局党组的安排,水资源工作紧紧围绕部、省、市水利工作的中心,积极实践水利工作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坚持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以征收水资源费为重点,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法制环境和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1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意义  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就是水利部门从注重工程建设转到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上来,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天津市是一个洪、涝、旱、碱、潮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的地区。多年来,防洪除涝始终是水利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于睿 《山东水利》2009,(1):21-23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入水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日前,围绕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将青岛推向人水和谐发展新阶段.结合2008~2009年两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21世纪水利发展的战略,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该文分析了资源水利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具体含义,并结合河南水资源状况,提出河南资源水利发展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工程水利转变到资源水利,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水资源听优化配置和管理需要,是我国现代化水利人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本文从资源水利的内涵出发,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等方面阐述资源水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指明资料水利必将促进我们水利人站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关系的高度去分析和研究新世纪的水利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战略问题。它既适应了水资源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当前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现联系江苏水资源状况和水利实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不仅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解放,水利战略的重点转移,更是水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我们应当把这种转变看成是21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水利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是资源水利的实现手段 水的利害两重性是其他自然资源没有的特有属性。人类对水的利用就是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活动。因此,无论是人类社会的需求,还是治水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杰 《江苏水利》2002,(1):9-11
入世,是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和重大契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面临着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粗放型水利向集约型水利、向可持续发展型水利的转变的挑战。而水利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水利人才已成为是否能实现三大转变的焦点。不能否认,水利人才面临的短缺与不足,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应对“入世”的竞  相似文献   

11.
胡厚业 《山东水利》2000,(10):25-26
近几年来,淄博市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城乡供水、水土保持四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我市水利仍处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时期,突出表现在旱涝威胁、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严重三大方面,最主要的是水  相似文献   

12.
水利技术装备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武装水利行业势在必行.实施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技术装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必须加快水利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水资源和防治水害,使其达到具备500亿kg以上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利措施是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秦慧芳 《山西水利》2012,(11):48-49
简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必要性,介绍了洪洞县水利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机构建设,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节水意识等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资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利部党组根据2000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的理论,在指导全国水利工作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第一个转变基础上,又提出了“对水资源的认识要从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的更深层次的战略性转变,并提出要强化对水资源资产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需求管理--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我国水行业正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进程之中,此为契机,通过对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理论框架,体制模式和方法措施,从管理领域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一、水利旅游开发工作的重要性 1.水利旅游开发是对水资源管理的完善和补充。贯彻党中央的治水工作方针,水利部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从战略高度提高了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同时也给各水管单位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各水管单位要把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想贯彻到具体治水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水利思想,完善和创新水资源管理理论。对水利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就是各水管单位在实践现代水利  相似文献   

18.
湖南水利建设现状和发展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水利建设总体上将以增强防汛抗旱整体能力为重点,逐步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19.
致作者     
《水资源保护》2005,21(6):F0002-F0002
水资源保护是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大系统中资源与环境的结合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水资源的管理也正经历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方略,也是今后水利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就江苏而言,过去的传统水利主要依靠工程措施来解决问题,这在生产力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为保障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工程水利没有很好地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