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推进地层沉降原因与穿越桥墩施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铁10号线区间隧道穿越上海繁华地段五角场及中环线桥墩,引起沉降。本文针对盾构推进过程中地层沉降原因分析及采取隧道外壁注浆的加固方法与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此措施很好地控制了地层及桥墩下沉,确保隧道工程安全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
钟山  卢美茂  段绍和  方勇 《四川建筑》2009,39(4):81-82,84
以成都地铁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老式砖拱桥为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隧道开挖对拱桥桥墩位移和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将会引起拱桥各桥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且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相邻桥墩之间还会产生相对沉降;桥墩自身及桥墩间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了桥墩自身应力的改变,同时由于拱桥结构的特殊性,还将引起拱圈结构受力的改变.建议在施工中采用地层加固等措施以减小隧道施工对拱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汐 《建筑结构》2023,(9):141-146+152
以北京地铁12号线大蓟区间下穿13号线高架区间为背景,在风险保护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暗挖地铁隧道下穿地铁高架区间三维计算模型的建立,对比分析了不加固、仅洞外加固、洞外加固+桥桩底部加固三种工况下13号线高架区间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差异沉降变化特征,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穿越施工显著影响范围约为4倍暗挖地铁隧道跨度;双线间既有结构受叠加施工影响大于双线外结构,是施工监测的关键位置;后施工隧道两侧承台差异沉降大于先施工隧道两侧承台差异沉降;现场监测结果反映了合理的暗挖隧道设计和洞内外风险控制措施是既有地铁线路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铁外院附中—喜峰道区间隧道下穿铁路桥墩,为确保高架桥与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对隧道下穿既有高铁桥桩基础进行力学分析,得到隧道与桥墩基础的变形规律,并对其提出有效的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隔离措施能够对桥墩的侧向变形和桩基沉降起限制作用.为盾构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隧道近距离下穿桥基时,必然会对桥基及周边地层产生扰动,扰动过大时将导致桥梁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以青岛地铁某复合地层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城市公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桥梁基础的位移与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情况下桥梁基础变形过大,严重威胁桥梁结构安全.基于此,针对该工程提出了“地层加固+桥梁加固+掘进控制”的总体施工控制技术,并在现场对桥基沉降进行了实地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桥台基础沉降略大于桥墩基础,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的控制重点;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桥基时,宜采用“恒土压,匀掘速,勤注浆,严出土”的施工控制措施;“袖阀管地层加固+满堂脚手架桥梁加固+盾构掘进控制”的施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隧道近距离下穿桥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6.
重叠隧道施工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佛山地铁莲塘-张槎盾构区间重叠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模拟盾构开挖的全过程,采用不加固和地面加固两种施工工况,分析不同工况下重叠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和盾构管片内力影响,结果表明:地层受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都逐步扩展,地表沉降曲线符合Peck沉降槽规律。地面加固后地表最大沉降量约为18.8mm,未加固地表最大沉降量约为102.3mm。洞内注浆加固后能够减小盾构管片内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成都地铁9号线某盾构区间下穿既有铁路桥工程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左线、右线盾构施工全过程,分析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桥墩和桩基竖向及水平位移。分析表明:(1)当左、右线区间隧道盾构施工完成后,地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沉降,最大沉降位于两区间隧道中部地表;(2)桩基础在竖直方向发生整体向下变形,继左线后,右线施工完成使得桩基及桥墩进一步沉降,在桩顶位置发生最大竖向向下变为3.78 mm,在控制标准范围内;(3)左、右线盾构施工引起桩基的最大水平位移都出现在两区间隧道中间范围,水平位移方向背离隧道,且距离隧道越近,水平位移越大,两线掘进通过后,桩基最大水平位移值为2.0 mm,小于单桩水平允许位移6 mm。  相似文献   

8.
结合罗湖~国贸区间重叠隧道盾构施工,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施工阶段重叠盾构隧道的相互影响,确定了先施工下部左线隧道,对周边岩土进行注浆加固,再施工上部右线隧道,然后注浆加固的施工顺序.施工右线隧道时,对左线隧道位移和深层沉降进行监测并采取选点注浆、架设支撑的辅助保护措施.同时,对右线隧道下卧层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保证隧道稳定及减小隧道之间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济南地铁R1线、R2线盾构隧道小曲线、小净距、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包含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主动隔离控制、管片结构加强、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下穿高铁桥减隔振控制5项技术;(2)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原则为叠落区域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3)主动隔离控制技术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隔离桩,袖阀管注浆作桩间止水;(4)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技术采用管片增设预留注浆孔对交叠区夹层进行注浆预加固、下方隧道架设台车支撑加强整体刚度;(5)全自动变形监测表明4条盾构区间穿越施工桥墩最大沉降量仅为0. 4mm,变形控制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0.
邱凡  俞建娟  胡宇龙 《山西建筑》2014,(26):171-173
结合杭州地铁5号线创意路站—蒋村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投标方案,分析了斜交隧道施工过程中,上下侧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阐述了斜交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土体沉降的规律,论述了隧道间净距变化对隧道衬砌受力状态的影响,并通过对隧道周边加固体的数值模拟论证了注浆加固对隧道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