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保加利亚乳杆菌菊芋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芋为主要原料,以自行分离选育的高活力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DR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在菊芋汁培养基中添加单一营养因子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细胞生长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出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的菊芋复合汁增菌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在菊芋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番茄汁、乳糖、蛋白胨、碳酸钙,可显著促进试验菌株的细胞生长(P<0.01);利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菊芋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最佳配比是:在菊芋汁培养基中添加7.5%番茄汁,1.5%乳糖,1%蛋白胨,0.3%碳酸钙。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经过复原脱脂乳培养基和液体MRS培养基活化后,以1%(约1×106cfu/mL)接入菊芋汁复合增菌培养基中,37℃培养16h,活菌数可达1.50×109cfu/mL,较对照菊芋汁培养基的活菌数提高23.96倍,与实验室常用的MRS培养基的活菌数相当,而其成本较实验室常用的液体MRS培养基的成本降低了2400元/t。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鼠李糖乳酸杆菌LP216生产效益,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Box-Behnken(BB)试验,对菌株LP216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提取物16 g/L、蛋白胨13 g/L、葡萄糖30 g/L、牛肉膏5 g/L、CH3COONa 4 g/L、吐温80 1.5 g/L、MgSO4·7H2O 0.25 g/L、柠檬酸二胺2.0 g/L、K2HPO4 2.0 g/L、MnSO4 0.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LP216活菌数达8.9×109 CFU/mL,是对照组(MRS培养基)活菌数(3.28×109 CFU/mL)的2.71倍。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ZJ316高密度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J316为研究对象,在MRS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以吸光度值(OD600 nm值)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 plantarum ZJ316高密度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3 g/L、玉米浆干粉60 g/L、Na2HPO4-柠檬酸0.12 mol/L、MgSO4·7H2O 0.20 g/L、MnSO4·H2O 0.10 g/L、吐温80 1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 ℃、初始pH值6.5。在此优化条件下,采用发酵罐静置发酵24 h,植物乳杆菌ZJ316的OD600 nm值为5.13,活菌数可达8.01×109 CFU/m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5倍、3.44倍。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对产甘露醇发酵乳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tion)LS33发酵产甘露醇的产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建立果糖质量浓度、初始pH和温度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LS33发酵产甘露醇的最佳参数为:果糖质量浓度75 g/L、初始pH 6.9、温度42℃、接种量10%、摇床转速120 r/min。此条件下甘露醇产率为53.66%,较优化前(45.12%)提高了18.93%。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ZU018为研究对象,最终活菌数为主要参考指标,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选择碳源、氮源的种类及优化浓度,通过部分因子试验设计初步确定了麦芽糖、酵母浸粉及柠檬酸三铵为培养基中最主要的三个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30.03 g/L、酵母浸粉37.50 g/L、牛肉浸粉25.00 g/L、柠檬酸三铵4.39 g/L、磷酸氢二钾2.00 g/L、乙酸钠5.00 g/L、硫酸镁 0.20 g/L、硫酸锰0.05 g/L以及1.00 g/L的吐温80。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ZU018活菌数相比优化前提高4.86倍,达到10.67×109 CFU/mL,为后续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发酵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优化了从泡菜中发现的一株植物乳杆菌163产植物乳杆菌素的发酵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tmnan实验、Box-Behnken实验的响应面方法得到的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浆55 g/L,玉米浆干粉20 g/L,乙酸钠8 g/L,柠檬酸氢二铵6 g/L,吐温-80 1.26 g/L,发酵条件:初始p H4.7,接种量为2%。最终抑菌圈直径提高到了31.90 mm,比原来的MRS培养基发酵提升了1.10倍。本次优化不仅提升了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且获得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可以大规模应用的食品级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乳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凝结芽孢杆菌13002、保加利亚乳杆菌CGMCC 1.290、嗜热链球菌CGMCC 1.2741共发酵的新型发酵乳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菌种复配比、菌种接种量、发酵基低聚果糖添加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发酵乳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菌种复配比(凝结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3:1、低聚果糖添加量1.50%、接种量1.50%为最佳工艺条件。在该优化条件下,测定发酵乳的平均滴定酸度值为90.59,与模型预测酸度值(93.25)拟和率达97.15%,说明此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乳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为新型发酵乳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菊芋粉为材料,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实验菌株,研究菊芋在牛乳中对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乳中加入菊芋粉,凝乳时间均有所缩短,菊芋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0.6%菊芋粉添加量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乳杆菌BLPC002产苯乳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对植物乳杆菌BLPC002产苯乳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及其他因素对苯乳酸产量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从7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苯丙氨酸、葡萄糖和牛肉浸粉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苯丙氨酸8.3 g/L、葡萄糖30.0 g/L、牛肉浸粉1.8 g/L,优化后植物乳杆菌BLPC002产苯乳酸产量达到1.67 g/L,是优化前(0.36 g/L)的4.6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蛋白胨质量分数0.98%、K2HPO4质量分数0.59%。利用15L全自动发酵罐,在接种量3%、pH6.5、培养温度35℃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氨水中和发酵培养基和指数流加碳、氮源,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菌体浓度达到9.3×109CFU/mL。 相似文献
11.
以添加植物乳杆菌的益生菌发酵乳代替传统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酸乳,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影响发酵乳生产工艺的菌种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实验,以发酵过程中及后熟24 h后的pH值、酸度变化,并结合后熟发酵乳的质构测定、感官评分和活菌数为综合指标,运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该实验方法所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真实可靠,对酸乳工业化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菊芋为主要营养基质的乳酸菌发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X-15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以菊芋为主要营养物质的乳酸菌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将菊芋制备成干粉,采用水浸提方法制备的菊芋浸汁是一种良好的微生物生长基质,在其中添加葡萄糖、植物蛋白胨等营养成分后,可显著促进实验菌株的生长增殖;优化后的菊芋浸汁培养基配比为:10%菊芋浸汁、10 g/L葡萄糖、40 g/L植物蛋白胨、0.2 g/L MgSO4、0.3g/L MnSO4。在该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CX-15发酵20 h,活菌数可达(2.83.0)×109CFU/mL,比原始菊芋浸汁培养基的活菌数提高接近1倍,与实验室常用的MRS培养基活菌数相当,但成本显著降低且制备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自广西柳州酸笋发酵液中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发酵乳杆菌SS-31进行增殖培养基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等方法,以发酵乳杆菌SS-31的活菌数为主要参考指标,对其发酵增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最终确定发酵乳杆菌SS-31最优培养基构成为:麦芽糖16.20 g/L、酵母浸粉20.16 g/L、磷酸氢二钾9.33 g/L、硫酸锰0.50 g/L、硫酸镁1.00 g/L、吐温80 1.0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SS-31接种体积分数为3%、初始pH为6.8,期间添加氨水保持发酵液pH稳定,在37 ℃下培养24 h后,活菌数可达到1.19×1010 CFU/mL,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8)
以实验室复合诱变的植物乳杆菌UN-30为出发菌株,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植物乳杆菌UN-30产苯乳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4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及装液量,建立发酵条件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得出在接种量5.03%,发酵温度32.19℃,摇床转速160.41 r/min及装液量40.57%时,苯乳酸产量最高。经试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最优条件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乳杆菌UN-30菌株的苯乳酸含量,测得其苯乳酸产量达到2930 mg/L,与未优化前的712 mg/L相比,产量提高了4.12倍。表明在优化植物乳杆菌UN-30菌株的发酵条件后,使该菌株产苯乳酸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苯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优良菌种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发酵蔬菜中分离获得2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布氏乳杆菌S37和布氏乳杆菌J68,为进一步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株菌产γ-氨基丁酸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5℃、底物L-谷氨酸钠浓度400 mmol/L、初始pH 5.0。在此条件下,菌株的γ-氨基丁酸产量分别为233.9 mmol/L和159.3 mmol/L,对应的L-谷氨酸钠转化率分别为58.5%和39.8%。单因素试验发现叶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锰的添加能显著提高菌株的γ-氨基丁酸产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其进行优化,发现对于菌株S37最优添加水平分别为8.37 mg/L、0.94 g/L和0.60 g/L,对于菌株J68其最优添加水平分别为10.16 mg/L、0.97 g/L和0.60 g/L。在该最优条件下,2株菌的γ-氨基丁酸产量分别达到312.6 mmol/L和251.2 mmol/L,对应的L-谷氨酸钠转化率分别为78.2%和62.8%。 相似文献
16.
17.
18.
响应面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Paracin1.7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产抗菌肤Paracin 1.7培养基.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素中筛选显著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和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并用JMP 7.01软件分析.结果: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葡萄糖、MgSO4、MnSO4,其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6.5685、0.454、0.01052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下,抗菌肤效价达141.648 IU/mL,产量比优化前(74.13 IU/mL)提高了1.91倍.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生的抗菌肽Paracin1.7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及酵母菌都有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食品防腐剂.本研究结果为抗菌肤Paracin1.7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马铃薯全粉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乳酸菌发酵对马铃薯全粉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应用性能,为马铃薯全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并对发酵全粉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马铃薯颗粒形貌被破坏,表面出现了更多的裂纹和凹陷,发酵使马铃薯全粉结晶性提高,糊化温度升高,糊化焓增加,马铃薯全粉黏度、衰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LDS1.0386的胆盐水解酶产量,本实验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最终获得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18.2 g/L、蛋白胨15.03 g/L、酵母粉9.97 g/L、乙酸钠3.13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硫酸锰0.25 g/L、硫酸镁0.58 g/L。优化前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产胆盐水解酶的比酶活为1.04 U/mg,经过培养基的优化后,胆盐水解酶的比酶活为3.37 U/mg,比优化前提高了3.24倍。且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该模型可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