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焕校  范俊海  肖敏 《广东建材》2011,27(8):126-128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技术,结合该法在广州市番禺区黄榄快速干线路基处理中的应用,通过试验监测和分析表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处理该地区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路堤填土阶段的沉降观测数据表明:经过此法处理的软土路基在沉降方面完全满足本工程的实际需要以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志明  付炜  李鹏 《市政技术》2013,31(1):98-10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结合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和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两项创新技术的新型水泥土搅拌桩。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优点与设计,并对其在杭州某城市次干路箱涵涵底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实践证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简便易行,成桩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3.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民 《建筑施工》2007,29(4):230-232
分析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产生桩身质量问题的原因,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机械、成桩原理及施工工艺。通过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该工艺成桩质量均匀,解决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身上部强度高、下部强度低的不均匀问题。  相似文献   

4.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地基处理新技术,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取芯、无侧限抗压试验,论证了一种新型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特点;并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分析了钉形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点。结论表明,钉形搅拌桩成桩连续、桩身强度和均匀性较好,单桩承载力较高,且沉降很小。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应用,对广州南沙地区的软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长斌 《安徽建筑》2013,(4):118-120
文章对滁州至马鞍山高速公路中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材料技术要求、施工要点进行介绍,给出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这一新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软基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朝晖 《山西建筑》2012,(31):64-65
对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优点作了具体介绍,着重阐述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参数的取值方法,指出设计桩承式路堤时,恰当选取相关参数可以使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路堤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新型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搅拌桩,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钉形搅拌桩的扩大头作用,钉形搅拌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高于常规搅拌桩,而相同深度加固区上部的桩身负摩阻力小于常规搅拌桩;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区上部的土体附加应力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与常规搅拌桩相比,钉形搅拌桩不仅能有效减小复合地基地表桩、土沉降、坡角侧向位移,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桩土差异沉降,防止发生桩顶向上刺入破坏,不需在顶部设置加筋及垫层。  相似文献   

8.
结合滨江大道工程,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工艺原理和进行软土地基加固的施工工艺;针对超长钉形搅拌桩的施工特点和难点,通过改进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实现了25 m超长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经检测,超长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及经超长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在公路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本文介绍了其特点、施工工艺。最后结合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大广高速衡水段K50+100—K50+300段的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其良好的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为控制路基工后沉降、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和质量要求所采取的路基基底处理措施。文中结合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大沽段路基施工工程,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程序、质量控制要点和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指出普通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基处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成桩原理和施工工艺。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表明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处理软土地基后,桩身抗压强度提高约10%~35%,标准贯入击数提高约15%-50%,并且随着软土处理深度的增加,其效果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处理地基的新型技术,通过改变同心双轴钻杆旋转方向,形成荷载传递规律的变径桩,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工程的需求,控制钻杆下钻和提升速度、送浆量、进入持力层电流等途径,提高成桩的几率和质量。文章介绍而且探讨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并对质量控制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丁博 《江苏建筑》2012,(4):96-99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的技术,其承载特性不同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适宜处理深厚软土地基,文章重点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某工程地基加固上的应用,对其进行取芯和加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检测,其加固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荷载传递,桩身强度,淤泥含水量等方面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姚成  赵志强 《山西建筑》2012,(32):63-65
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水泥搅拌桩(简称常规桩)和不同设计参数的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简称钉形桩)对海相沉积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钉形桩复合地基相对于常规桩复合地基,其工后沉降明显减少,极限承载力显著增大,单位处理面积的水泥用量随着钉形桩设计参数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钉形桩加固效果随着扩大头高度H、扩大头直径D及桩间距S的变化而变化;H,D和S存在最佳设计值。  相似文献   

15.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亮  卢何荣 《山西建筑》2007,33(8):109-110
结合某工程介绍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指出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具有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工期较短等优点,在处理软土地基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州地区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某厂综合楼工程竣工后出现较大的沉降。利用锚杆静压桩对基础进行加固,由锚杆静压桩和水泥搅拌桩、土组成复合地基对工程进行地基处理。文中介绍了加固前后的承载力和沉降分析,提出了有效技术措施对基础进行处理,保证刚性桩、柔性桩、土共同作用。实测资料表明采取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对加层建筑物基础加固是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S32(原南汇段)工程软土路基处理设计中,在路堤沉降、稳定以及路堤桩桩土差异沉降计算的基础上,比选推荐了路堤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两种处理方案。进行了路堤桩处理计算,并辅以沉降监测、承载力检测和搅拌桩桩身检测方案等配套措施,使软基处理效果"质量可控"。这种设计方法可从源头上杜绝早期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的特点,采用一种新型的支护形式——预应力管桩水泥土复合挡墙(PCMW),即在水泥深层搅拌桩的施工过程中插入大直径预应力管桩,从而形成挡土、止水合二为一的连续墙体。与传统的钻孔灌注桩、SMW、地下连续墙等支护形式相比,PCMW具有承载力大、变形小、占用空间少、低污染、施工速度快、节省造价等优点,提高了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介绍了该支护形式在城市隧道支护工程中的应用及现场测试情况。根据实测的水泥土强度、深层土体位移、支撑轴力以及邻近房屋、道路沉降等数据可知,PCMW支护形式用于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是可行的,并且在技术、经济指标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