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几种塑料采取多种方法测试其热变形温度,研究了热变形温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同种材料不同测试方法所得到的热变形温度值有差异,且同一样品采取相同测试方法的热变形温度值随起始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但硅油粘度的变化对测试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动态机械分析(DMA)和热变形温度(HDT)试验机对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酚醛环氧乙烯基酯、邻苯不饱和聚酯、间苯不饱和聚酯及对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热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耐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酚醛环氧乙烯基酯MFE 770≥对苯9505双酚A环氧乙烯基酯MFE 711间苯9405邻苯9708。玻璃化转变区间越大,拉伸断裂伸长率越低,树脂韧性越差。同一树脂DSC中Tg的起始温度Teig高于DMA储能模量起始温度Tei及HDT,其中HDT更接近Teig。DSC中Tg的结束温度Tefg与DMA损耗因子曲线的峰值温度Tp很接近,两者相差3℃以内。比较而言Teig,Tm(g中点温度,DSC),Tei和Tp更适合作为Tg值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非等温冷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升温速率,讨论了PEN冷结晶起始温度与峰顶温度之间存在差值的原因;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冷结晶起始点的确定方法对冷结晶动力学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SC曲线偏离基线作为PEN冷结晶的起始点,得到的表观Avrami指数很大;用基线延长线与DSC曲线的切线的交点作为冷结晶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得到的表观Avrami指数为2.55,且不随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变化,与等温熔融热结晶方法得到的结果接近,具有相似的结晶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HDPE-g-MAH增容HDPE/木粉复合材料润滑剂的优选和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自制HDPE-g-MAH做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四种不同润滑剂的HDPE/木粉复合材料,对样品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变形温度曲线测试考察了木粉和相容剂的加入分别对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HDPE/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与其它润滑剂相比,聚乙烯蜡具有更好的润滑作用和分散作用;DSC测试显示,木粉的加人提高了聚乙烯基体结晶度,相容剂使木粉的界面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聚乙烯的结晶;热变形温度曲线对比表明,木塑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较聚乙烯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着更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晓  王辉  王禹  李俏丽  张慧 《广东化工》2011,38(11):183-184,186
通过对热氧处理聚丙烯粉料的DSC熔融参数的系统考察,给出了一种采用DSC方法评估聚丙烯回收料降解程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氧处理时间的增加,熔融峰温(Tpm)、外推熔融起始温度(Teim)、外推熔融终止温度(Tefm)和熔融终止温度(Tfm)都逐渐下降,且呈现出好的规律性。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对聚丙烯回收料的降解程度做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机械分析法(TMA)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玻璃化温度(Tg),讨论了升温速率和负荷对PMMA板材Tg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越大,所测的Tg值就越高;样品所受负荷的不同会对所测的Tg值有影响,但影响没有规律性;当升温速率为15℃/min时,测试不受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对三种不同工艺无规聚丙烯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样品热分解温度较另外两个样品略低;当测试温度为200℃时,A样品的氧化诱导期最长,具有良好的耐热氧降解能力,B样品的氧化诱导期最短;三个样品耐热变形能力相近,A样品略优于其它两个样品;三个样品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优势差别。  相似文献   

8.
环氧灌封料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环氧树脂(E-51)/甲基四氢苯酐/DMP-30/球形SiO2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和Crane公式对体系的DSC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了固化工艺。同时通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研究了球形SiO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质量分数为10%的体系其起始固化温度为109.7℃,峰顶固化温度为134.8℃,终止固化温度为154.3℃;较好的固化工艺为100℃/2 h+140℃/2 h+160℃/2 h。该体系反应级数n=0.917,表观活化能Ea=78.52 kJ/mol。当SiO2添加量为30%时,其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97 MPa,同时热分解温度达到最大值332℃,试样热膨胀系数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示差量热扫描法(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热失重(TGA)对氢氧化镁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加入对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反应基本没有影响。DMA测试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加入使聚苯并噁嗪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略微有所增高,室温下的储能模量略有增加。TGA测试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加入使聚苯并噁嗪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起始分解温度和800℃残重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SIS-g-AN热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付欣  杨性坤 《橡胶工业》2005,52(5):270-273
采用热重分析法和差示热重分析法研究丙烯腈(AN)接枝热塑性弹性体SIS(SIS g AN)的热降解性能。结果得出,SIS g AN的平衡起始降解温度、平衡最大降解速率温度和平衡终止降解温度分别为659. 17, 713. 94 和740.05 K;热降解反应活化能为195.2 kJ·mol-1;热降解机理是Deceleration中的D3 降解机理;不同质量损失率下的热寿命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检测聚氯乙烯(PVC)软袋中聚乙烯蜡(PEW)含量的分析方法。以PEW为外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通过测定PVC样品中PEW的熔融热以确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PEW的加标回收率为101.45%,测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77%。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2.
无机吸热型发泡剂碳酸氢钠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时碳酸氢钠热分解效应的影响,发现处理后样品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快分解温度、终止分解温度均有不同的提高,而且发泡温度范围明显变窄,完全可以满足塑料加工的要求。探索了放热型发泡剂与碳酸氢钠混用的分解热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判定RDX热分解机理函数与热安全性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DSC、TG数据与Malek法相结合研究了RDX的热分解,得到外延起始温度Le0、拐点温度T、峰顶温度Tp、分解终止温度Tf、分解焓变ΔH、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反应级数n、热爆炸临界温度Tb和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利用TG热分析得到RDX热分解的起始分解温度T0、质量损失Δm%、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及对应的温度...  相似文献   

14.
使用热机械分析仪(TMA)研究特种工程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方法,对放置方式、不同样条长度、样品平整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种工程塑料的负荷变形包括吸热软化和变形至挠度两个阶段;样条采用平放的方式,有利于施加均衡的力;选用尺寸为(23. 5±0. 5) mm×(6±0. 5) mm×(2±0. 5) mm的长样条,减少受热均衡性等对结果的影响;样条的平整度对结果影响较大,会使结果值偏小,利用软件处理结果时,需扣除样条不平整引起的偏差;热机械分析法测定特种工程塑料的负荷变形温度,能很好地呈现样条形变,保证结果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可控制在2%以内,可为特种工程塑料产品的开发研究、性能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塑料科技》2017,(5):36-40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玄武岩纤维(B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考察了BF用量对PPS/B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以及硅烷偶联剂和填料种类对PPS/B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负荷变形温度和分解温度均随BF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硅烷偶联剂KH560的加入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PPS/BF体系中添加玻璃纤维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在PPS/BF体系中添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无缺口冲击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发现,BF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可以促进树脂结晶并提高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6.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酯/TGIC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的非等温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粉末涂料固化反应过程,采用温度-升温速率图外推法确定了该体系的特征参数凝胶温度(To)、固化温度(Tp)和后处理温度(Tf)分别为122℃、150℃、206℃;通过DSC测试分析,确定了该体系粉末涂料的最低固化温度为120℃左右,静电喷涂较佳的固化工艺参数为200℃/20 min,为铝型材粉末涂料静电喷涂固化工艺过程控制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硬质泡沫塑料耐热性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泡沫塑料受热行为的基础上,对硬质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聚氨酯(PUR)、酚醛(PF)及交联硬质聚氯乙烯(PVC)泡沫塑料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静态热机械分析(TMA)、马丁耐热温度、热变形温度(HDT)、尺寸稳定性、高温压缩蠕变、均匀受压时高温体积收缩率等热性能测试。研究表明,DSC,TG,TMA等热分析仅反映了硬质泡沫塑料中聚合物部分的耐热性,不能反映硬质泡沫塑料的整体耐热性,也不能反映密度对耐热性的影响;依照GB/T 1699–2003测试马丁耐热温度的方法和依照GB/T 1634–2004测试HDT的方法不适用于硬质泡沫塑料耐热性的测试;依照GB/T 8811–2008测试的尺寸稳定性和依照DIN 53424–1978测试的HDT可以初步作为硬质泡沫塑料耐热性的表征方法;依照GB/T 15048–1994测试高温压缩蠕变的方法以及依据固化工艺条件测试均匀受压时的体积收缩率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硬质泡沫塑料的实际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邹俊  何伟  张竞  马腾  吴建 《塑料科技》2012,40(2):67-7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成核剂复合材料,通过结晶速率测试仪、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负荷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对材料的结晶行为及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滑石粉相比,多酰胺类化合物(TMC)在聚乳酸基体中的成核效果更为明显,TMC的加入未改变聚乳酸的晶型,但显著提高了聚乳酸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当所有样品在120℃下退火2 min时,与纯聚乳酸及滑石粉成核的聚乳酸相比,TMC成核的聚乳酸耐热温度最高,可达105.6℃。  相似文献   

19.
以环氧树脂(EP)胶粘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EP胶粘剂样品的T_g(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探讨了EP胶粘剂样品固化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及固化热机械史等对其T_g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使EP胶粘剂样品固化更完全,应尽可能选择低升温速率固化样品;通过优化材料的固化条件,可使材料的耐热性能更优良;样品长时间受热后会降低其T_g,并且受力样品的T_g高于未受力样品的T_g。  相似文献   

20.
对挤出型不同厚度的PEEK样品进行机械性能和取向性研究,并通过XRD和DSC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EEK最佳的拉伸速率为20mm/min;XR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试样,其晶体结构不同,说明不同度厚PEEK样品在挤出过程中受力而分子链发生取向,导致晶体变形或晶体缺陷;DSC测试结果表明,0.50mm样品取向性最大,因此初始熔融温度(onset)、最大熔融温度(peak)、结晶度等是最小的;而1.00mm厚度的样品由于取向性最小,因此初始熔融温度(onset)、最大熔融温度(peak)、结晶度等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