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张倩  惠劼 《华中建筑》2011,29(6):43-45
邻里生活院落是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该文以单位型住区的邻里生活院落为对象,通过对院落中居民生活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从户外活动的主体、场地的使用、院落空间与邻里关系、底层小院的复合性等四个方面剖析了邻里生活院落与居民户外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居民的邻里生活行为需求体现在院落空间的归属性、居民的户...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的古城遗产保护中,大多数案例缺乏对街廓和院落形态层面的法定控制,导致古城中"大拆大建"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对辽宁多座明代古城的实地调研,文章以兴城、复州和盖州三城为例,梳理古城中街廓与民居院落的形态特征,发现民居在平面上以南北向矩形"合院"为主,而街廓形态则多为东西向矩形,二者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互适应的"模数关系",反映出辽宁明代古城在营建时的"整体城市设计"思想,最后提出,在古城保护中应重视对街廓和产权地块形态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从大同传统民居四合院的院落基本方位、院落基本格局、建筑空间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大同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的院落特征,对研究大同古城历史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人居型遗产平遥和丽江等因为其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突出普遍价值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遗以后以"遗产旅游"作为其主导产业,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解析2006年以后平遥古城基于对世界遗产城市的"遗产"与"人居"双重属性和特征的认知,逐步形成"整体性"保护框架,建构"以人为核心"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并探讨世界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居型遗产是指目前还存在活力与变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或街区中可居住的建筑遗产。由于新时期存量时代来临加剧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体量"与"质量"的矛盾。文章以苏州古城遗产为例,研究人居型遗产多个影响因子(物质空间、社会结构、异质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心影响因子对遗产的作用,最终总结提升苏州人居型遗产保护发展的相关策略,为历史文化古城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阿慧  石铁矛 《山西建筑》2005,31(18):19-20
论述了兴城古城城市肌理保存完好,民居院落作为古城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城市肌理,分别从院落空间的构成元素、空间序列等方面,对兴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兴城民居的更新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丽江市大研古城占地面积7.29平方公里,由12条街道、102个巷道,389座具有汉、白、彝、藏、纳西族特色的院落组成,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古城保护,针对古城民居以土木结构建筑为主,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狭窄等先天性消防问题,以及古城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作为,探索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古城消防安全群防群治模式,有效提升了古城火灾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文化名村的非整体性问题切入,反思当前名村保护方法的不足,提出从"建筑遗产"到"聚落遗产"、从"实体空间"到"逻辑空间"的认识转变,并将逻辑空间作为应对非整体性问题的"整体逻辑",于民居院落、肌理组织、村落结构3个空间层面探讨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提供参考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实施机制研究——以武昌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以及国内外历史城市建设案例.以武昌古城的保护与复兴为例,从对遗产产权所有者的经济理性人的特性和遗产本身用进废退等自然属性的分析,研究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实施机制重点在于规划机制、产权机制、公私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正>人居型遗产是指有人类居住并存在一定活力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其中的传统生活与传统空间相互依存共生,具有遗产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是一种“活态遗产”。19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文化遗产具有活态属性;1999年《巴拉宪章》强调“应尊重、保存、而不是抹煞人类和遗产地之间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1.
韩城古城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历史古城,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多样的街区形态和丰富的文化遗存。韩城古城中的公共空间是形成韩城古城空间形态的重要部分,也是古城更新和保护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韩城古城中街道空间、公共建筑院落空间和景观广场空间三种类型的公共空间的研究,总结梳理古城中的公共空间尺度特点,并为古城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商业化的发展,鼓浪屿除了社区属性,其景区属性也在不断加强。外来经营者作为岛上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鼓浪屿的原有居民共同组成了社区生活的主体。因此,外来经营者在岛上的生存发展与鼓浪屿的遗产保护和社区营造息息相关。本文将外来经营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社区感受和文化遗产态度两个方面展开调研,并通过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分析结论,从而为鼓浪屿的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泰宁古城依山傍水,当地的古建筑多以砖、木、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砖的形制接近城墙砖,木作以老杉木为主要梁架,石作基本上用当地的红色砂岩。古城内的宅院坐西面东,多为2进或3进院落,面阔为3间,其最鲜明的特点便是"三厅九栋"的基本院落布局。"三厅"指前门厅、礼仪堂、后堂三个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古村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是作者多年对古村落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思考,也是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古村落空间格局及其旅游开发路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镇)的旅游保护性开发对策研究"等项目研究的成果汇集。该书理论创新,观点明确,行文客观,案例充实,是一本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可读性强的论著。该书以古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利用为主线,从古村落遗产的特殊属性及其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Z2)
南锣鼓巷是北京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它的改造和发展对于北京旧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南锣鼓巷周边4条胡同的48个公产院落作为研究对象,从公产院落居民的人口结构、居住条件、行为方式和改造意愿等多个方面展开调研和分析,发现公产院落存在人口结构老龄化、低收入阶层人口多、居住条件较差及人均居住面积严重不足等问题;同时,发现院落中邻里关系好,居民对于胡同和"老北京"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旧城整治和改造的意愿也很强烈。调研结果显示,公产房的使用者才是此次旧城更新的主体,希望能以此结论为基础进一步对北京旧城更新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创造自然的场所空间,亦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物化体现;是阶级社会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空间折射,亦是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蔚县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文化属性与哲学寓意,希望对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百年古城"城市空间肌理的最后遗存,也是西口文化和晋风建筑风格的"孤本",其宜人的尺度、极具识别性的街巷空间和充满市井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均蕴含着人文魅力.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内部功能单一、公共空间丰富性与多样性缺失、空间肌理磨灭和集体记忆断层问题尤为凸显.通过研究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挖掘物质空间形式所承载的人文信息,分析院落空间、街巷空间与人文空间三者关系,将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研究应用在旧城街巷空间改造与更新中.  相似文献   

18.
城市街巷格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历史文脉的物质遗存。从世界遗产视野看,在城市遗产及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或受到现代城市化强烈冲击的古都城市中的传统街巷格局及其遗产价值的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太原古城为例,在研究其"丁"字型街巷格局的发展与演变,并与国内外古都街巷格局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古都名城街巷格局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飞  王晓莉  康宏 《建筑与环境》2007,1(6):103-105
兴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的周宅是具有辽西建筑特色的传统民居,就院落空间、序列、形态与性质、功能与尺度等方面对兴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进行解析,并对院落的修缮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人居型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探索——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型世界遗产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其中的传统生活与传统空间相互依存共生,具有遗产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是一种“活态遗产”.通过分析人居型世界遗产的特征和价值,指出建立“遗产保护”与“人居改善”的双重目标以及“以居民为核心”的保护方法的重要性.在分析中国人居型世界遗产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以平遥古城为例,解析其在2006年以后在新的理念引导下保护规划及其实施保障制度的新探索,包括价值阐释、针对遗产“整体性”的保护框架、针对遗产“动态性”的建设控制和监测体系,以及落实“以居民为核心”的规划理念的具体措施等,为中国人居型世界遗产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