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因为陆羽,顾渚山名扬天下,紫笋茶也从默默山间走向皇家宫殿。而在罗岕,洞山的岕茶同样因为与众多名人的故事渊源,成就了它的荣耀历史与传奇往事。由访贤向西北行约12华里,一直延伸到岕底,有一座海拔500多米的高山,名茗岭,这是一座浙江长兴与江苏宜兴的分界山。茗,茶的另一种称呼,由此便知这是一座有着深厚茶文  相似文献   

2.
蒙顶寻茶     
正雅安这个名字,对于驴友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是"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出成都之后穿过的第一座城市。很多朋友做川藏路书时都会记住雅安这个名字。因为雅安"三雅":雅鱼、雅雨和雅女。而我们来到雅安,却是因为"三雅"之外的"雅茶"。  相似文献   

3.
正从唐大历五年(770)开始,长兴的紫笋茶因为得到陆羽的力荐而成为大唐皇室的御用饮品,从此长兴便成为茶文化拥趸的朝圣之地,颜真卿、袁高、杜牧、崔元亮、于頔、杨汉公等风流名士因为督贡的职责来到长兴的深山岕岱之间,流连山水,品茗赋诗,成一时盛况。这样的活动固然丰富了长兴的文化内涵,但似乎与辛苦劳  相似文献   

4.
又到植物园     
文晓英 《陕西水利》2013,(4):183-184
幻想过无数次与植物园的重逢。该是在明澈阳光的清晨,或饭饱茶足的晌午,或者是一场雨后,嗅着泥土自然的芬芳,以一种悠然的姿态,云淡风轻的语气轻声道出有关园子的记忆。是的,我愿意将植物园称为园子,因为我曾经真正的走进过这里,曾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文人爱茶,白居易尤甚。他晚年闲居洛阳,终日"茶铛酒杓不相离"(辛文芳《唐才子传》)。他写了60多首茶诗,约占唐代茶诗的十分之一,居唐代诗人之冠。从这些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茶在唐代中晚期文人中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而且反映出文人们更加重视研究饮茶的情趣和茶用具品质的社会风习。按陆羽《茶经》的记述,唐代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和末茶,都需通过炙、焙、碾、罗、煎,方可饮用。  相似文献   

6.
乌木龙访茶     
<正>离开家乡的俐侎人,总是会带上一些采自乌木龙云遮雾绕的群山间的茶,只有茶才能让离家的俐侎人一解乡愁。从远方归来时,也是一罐茶,路途的颠沛、人生的艰辛都随着茶一饮而尽了。生活在乌木龙的俐侎人不用考虑合约、月供、物价指数等一系列让居于城市的现代人心慌又终日疲于奔波的数字,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交给一碗茶。茶在有着古老而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历史的俐侎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赋予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但唐前,北人饮茶者尚少。故唐陆羽《茶经》引《南方草木状》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唐三百年,大概是因为南北交流频繁吧,饮茶渐渐成为文人雅士追逐的风尚之一,"茶道大行"。到了五代宋初,饮茶之风由上而下席卷大江南北,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竟然形成日常起居,不可无茶的风气了。宋吴自牧《梦粱录》云:"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唐初到北宋,短短四百年,茶从地域食俗变成民族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是"万病之药";在中国,"茶通六艺",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正老班章村一年只分旱、雨两季,雨季雨量充沛。村里有4700多亩乔木茶地,皆藏在村子周边的原始森林中。因村里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再加上老班章村所在地海拔1700米至1900米,终年多云,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老班章的普洱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为普洱茶中极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峡建设》2009,(4):54-59
茶作为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和恪守本分的醇厚思想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并非产于普洱(今思茅市),只不过因在普洱集散便因之得名。普洱茶产于普洱以南的西双版纳地区,而其主要产区在勐海,这里分布有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中的五处,又是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的发现处。如果茶马古道要追根溯源,勐海才是真正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青茶     
<正>当帮布达的邦克声响起,小村里的老人们先醒来了,小村也醒了,醒在沸腾的砂罐里,醒在氤氲的青茶里。在青海,在回族人的炕头,青茶又叫熬茶,是用茯茶熬煮而成的。每至清晨,伴随着缕缕炊烟,整个村庄沉浸在熬茶的香味里,这是青海乃至河湟谷地的回族村落所特有的。奶奶早早起来倒腾起火盆。那只火盆是红铜的,边上雕有花草图案,还配着铜火钳、铜火铲、铜茶勺、铜茶漏。火盆边上放着木制茶匣,左边放盐,右边  相似文献   

13.
抽水站工程概况人民胜利渠系引用黄河水流。1957年我們在人民胜利渠上設計建立了一座抽水站,从总干渠抽水1.83秒立方米灌附近大小茶堡村高地4.5万亩。抽水站設在总干渠右岸,用水管穿过黄河大堤,供大茶堡灌区用水1.66秒立方米,用水管从总干渠右岸引至左岸供小茶堡灌区0.17秒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正以往,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产出的茶叶汇聚到普洱市(思茅)后,便由贩运茶叶的商队(马帮)开始一路向西北运输,经镇沅、大理、剑川、丽江、香格里拉,最终抵达拉萨。绝大多数人因普洱市以普洱之名,将其误当成普洱茶的原产地。其实,它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罢了。而普洱茶的主要产区则在勐海,这里分布有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中的五处,又是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的发现处。如果茶马古道要追根溯源,勐海才是真正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抽水蓄能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茶坑站为例,探索了广东省“下库结合”抽水蓄能电站新开发模式。研究表明:(1)茶坑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已建成的常规水电站水库做下库,在其上游新建上库,拟装机容量为28万kW的茶坑抽水蓄能电站,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模式的新探索。(2)茶坑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是对清远市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力补偿,使系统调峰能力增强,并能更好地保证清远市风—光联合系统的稳定出力。(3)利用已建成的常规水电站兴建茶坑抽水蓄能电站,站址区域构造稳定性好,工程建设范围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征(用)地面积3 682.77亩,茶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基本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因素。本次提出的“下库结合”开发模式完善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模式,可给利用已建成水库作为下库只需新建上库的抽水蓄能电站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茶     
当帮布达的邦克声响起,小村里的老人们先醒来了,小村也醒了,醒在沸腾的砂罐里,醒在氤氲的青茶里。在青海,在回族人的炕头,青茶又叫熬茶,是用茯茶熬煮而成的。每至清晨,伴随着缕缕炊烟,整个村庄沉浸在熬茶的香味里,这是青海乃至河湟谷地的回族村落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7.
茶坑水库位于阳山县庙公坑河上游,属连江支流,集水面积33.8km~2,多年平均流量1.34m~3/s,多年平均产水量4225万m~3。茶坑水库是以调节发电(调节官陂电站)流量为主,结合灌溉、工业用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于1978年8月动工兴建,1984年蓄水运用,1987年5月全部建成。茶坑水库是多年调节(β=0.13),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茶林河电站二次保护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阐述茶林河电站发电机、变压器及厂用电的保护配置情况及要求。  相似文献   

19.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 工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 工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20.
相传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的用途是药,后来发展成为饮料.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前2737年,神农氏上山采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口干舌燥,于是他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他习惯性地捡起树叶放进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