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代科技馆是以展览和教育为主,普及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科普辅导员更是科技馆展览、教育工作的实际肩负者和主要力量,是联系观众与展品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切实加强对当代的科普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行之有效、有特色的评定体系,是科技馆软实力建设的关键。本文将从辅导员培养评定的背景作用出发,以笔者工作的浙江省科技馆为例,探索辅导员培养评定的方向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8)
<正>省级科技场馆体系建设是指立足当地情况,以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通过增强和整合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统筹流动科技馆、校园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使公共科普覆盖全省各地区、各阶层人群,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逐步推进基层科普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随着我国科普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普场馆的职能作用也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地区公共物品的重要部分,科普场馆的应用对当地的公众科学素质教育工作以及科学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建设的科普场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和浙江省科技馆为例进行综合性科普场馆与专题性科普场馆的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临时展览是科技馆展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保持展馆对观众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好临时展览的作用,本文认为:临时展览须具有时一定的时效性,展览主题要结合社会热点;展示主题应贴近受众,形式避免单一;展品设计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布展环境与展览主题相结合,氛围浓厚;充分开发临时展览的功能,多途径实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临展在公众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认可,已逐渐成为科技馆科普宣传教育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6)
科学中心作为青少年的非正规科普教育场所,其非正规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利用科技场馆的科普资源,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通过整合科学场馆内的展教、实验、培训以及活动等教育资源,科学中心依托"科技馆进校园"、"进社会"活动,以自我探索发现科学为主要形式,开展科普"走出去"的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6)
目前科技馆教育备受关注,但是在教育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如何体现科技馆优势,区别于学校教育,是科技馆教育的核心问题。上海科技馆自2015年起陆续开发一系列基于展品的互动体验,引导学生在科技馆内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育课程,旨在发挥场馆优势,激发展品活力,将其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有效地传播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科技馆是当前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阵地,科普效益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场馆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科技馆所展现的"软实力",如职工队伍的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该文从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制度规范、学习教育、氛围营造等途径,浅析了关于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路,在夯实科技馆软件方面做了有益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随着全国科技馆的蓬勃发展,观众量不断上升,现有的科技馆工作人员已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志愿者成为科技馆可利用的重要人力资源与宝贵财富,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科技馆志愿者资源开发背景的介绍,对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更好的发挥科普志愿者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4)
科技馆要增进公众对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的了解,扩大科技馆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力,就应该进一步做好流动科普服务。本文就做好科技馆体系下流动科普服务的意义、方式、评价和改进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外实践重要基地,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当下,公众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单一的科技馆展览教育业务已经难以满足观众需求。如何打造科技馆实习平台,加强与学校资源结合,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科技馆独特的科普教育优势是现今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馆校结合的现状出发,以笔者工作的浙江省科技馆为例,介绍了科技馆实习平台建立的方式、作用、意义,尝试探索建立科技馆实习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学校联系,推动馆校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