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大连市某典型路段为测试地点,对街道、临街及远街建筑物内空气质量进行实测,测试项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及室内外PM2.5浓度。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测试期间街道PM2.5浓度平均值为98.46μg/m3,超标率达81.25%,污染程度严重;街道PM2.5的浓度变化受气象条件综合影响,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与风速变化呈负相关性;临街建筑室内PM2.5浓度与街道PM2.5浓度具有正相关性,主要受通过围护结构渗透进入室内的室外污染源影响;远街建筑的PM2.5浓度与街道PM2.5浓度相关性较弱,主要受室内污染源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加重,控制PM2.5污染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以湖州市局部区域为研究对象,实地测试研究区域内的大气PM2.5浓度,分析PM2.5浓度分布特性,探讨研究区域内各主要污染源对本区域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多数时间内,各测点PM2.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实测区域的PM2.5浓度由下风向到上风向逐渐降低,且下降幅度较小;本区域的PM2.5主要来源为输入性污染;关注的污染源中,某大型食堂对测点区域PM2.5污染影响较大,某工厂有一定影响,主干道、水泥搅拌站、热电厂及某中型食堂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某办公建筑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质量平衡方程对西安市某办公建筑室内颗粒物浓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建筑室内外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室内外监测浓度线性拟合曲线及室内浓度随时间的指数拟合曲线,对该普通办公房间室内颗粒排放源及室内颗粒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建筑室内PM10的平均发尘为7.93~12.48 mg/h,室内PM2.5的平均发尘为2.89~4.08 mg/h;室内PM10和PM2.5呈现指数变化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区某临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室内外PM2.5的计重浓度。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室外PM2.5污染较为严重;室内无污染源情况下,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低于室外;室内外质量浓度比(I/O)随气象参数变化波动范围较大。根据监测结果,为了有效解决集中空调系统室内PM2.5的污染问题,本文对现集中空调系统常用的G4+F7以及G4+F9两种不同空气处理机组的过滤器配置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过滤器性能试验表明,G4+F7和G4+F9两种组合均可有效去除PM2.5。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建筑气候区域既有医院典型功能房间的热舒适性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现场实地检测调研,调研结果为系统化建立既有医院室内环境评价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我国不同建筑气候区域既有医院内各类人群对热舒适性满意率均存在一定差异;合理的通风形式对降低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能起到明显作用;医院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存在明显相关性;有序的压力梯度及洁净的室内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室内PM2.5及微生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于2015年4—12月(除7,8月外,每月一周)实测了该幼儿园室内外PM2.5浓度,结果显示:室外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60.6μg/m~3,室内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32.5μg/m~3;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系数达0.74,检测期间平均约有52%的室外PM2.5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入室内,室内55%的PM2.5变化由室外颗粒物源导致;实测期间,时均I/O值为0.69,变化范围为0.1~5.46;I/O值受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室外PM2.5浓度较高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减小,室外PM2.5浓度较低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增大;室外空气湿度与室内外PM2.5浓度正相关,室外风速与室内外PM2.5浓度负相关,而室外温度对室内外PM2.5浓度影响有限,但与I/O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灰霾天气条件下,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室内外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无明显室内污染源时,室内外PM2.5浓度平均I/O比值为0.67±0.17。这表明,在近期上海冬季灰霾天气下,即使门窗关闭保持最小换气次数,室内人员暴露的室外PM2.5浓度可能仍然相当高;进而计算了典型活动模式下人员PM2.5吸入暴露量。结果表明,成人的全天总吸入暴露量要高于老人和儿童,人员室内总吸入暴露量占全日吸入暴露量比重较大,最大可达80%。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夏冬季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握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组先后于2013年6月~8月(夏季)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冬季)对北京地区一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及I/O比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实时监测。实测结果表明:1)在建筑外窗关闭、室内无其他污染源且机械通风系统关闭条件下,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夜间高白天低,周变化规律为周一~周五呈逐渐上升趋势;2)冬季各月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均高于夏季各月的,对应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I/O比值也是冬季高于夏季;3)室外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非空调环境(0.92)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灰霾天气条件下,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室内外PM拍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无明显室内污染源时,室内外PM2.5浓度平均I/0比值为0.67±0.17。这表明,在近期上海冬季灰霾天气下,即使门窗关闭保持最小换气次数,室内人员暴露的室外PM2.5浓度可能仍然相当高;进而计算了典型活动模式下人员PM2.5吸入暴露量。结果表明,成人的全天总吸入暴露量要高于老人和儿童,人员室内总吸入暴露量占全日吸入暴露量比重较大,最大可达80%。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文化》2008,(10):28-29
设计说明 为了迎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同时也为了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渡江战役遗址打造成“红色旅游”经典,安徽省合肥市决心新建渡江战役纪念馆。  相似文献   

12.
该建筑的主要设计思路是通过对纠缠结构的研究来确立一种建筑单体设计的方法论.通过相同的建筑语言和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现建筑的功能和审美.整个设计用编织分叉来表达形式、图案和结构.该设计是一个坐落于东京表参道的时尚博物馆,使用纠缠结构精心完善的表达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3.
毕尔巴鄂(Bilbo)是西班牙北部一座美丽的城市。当我们从南面的山上乘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徐徐而下时,远远地就看见山谷中被一条河水环绕着的橘红色城市,典型的西班牙瓦的颜色。奈维恩河(Nervion River)从北面环绕过城市的一大半,在西班牙强烈的阳光下,老城显得那样静寂、安详。城市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旅行     
《广西土木建筑》2012,(3):32-35
你的城市有没有博物馆?你多久没有去过博物馆了?对于每天奔忙于生计的我们来说,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事物:新闻、房价、堵车……而当我们放松的时候,也是在电脑或电视旁边观看娱乐节目和肥皂剧度过。很少有人会选择去博物馆看展览、散步或者只是去哪儿看一眼。  相似文献   

15.
徐伟  李娟 《华中建筑》2007,25(5):18-20
通过对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空间、类型、流线等方面的解读,该文分析并总结了建筑师莫尼欧在方案构思阶段如何将现象特征转化为类型空间的一系列尝试,在从表象特征进入内在特征的逻辑推理方式上做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李腾飞  葛建福  郭雯雯 《安徽建筑》2012,19(5):46-47,20
文章尝试运用SD法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和老馆的展览空间环境进行定量化的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把握参观者对各评价项目的心理感受,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价,进而结合空间设计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参观者对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得出更为全面客观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最后提出对博物馆建筑展览空间设计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黄捷  程克容 《新建筑》2007,(5):55-58
通过简洁、具有雕塑感的几何体块穿插组合、虚实对比碰撞,塑造出中山舰博物馆雄浑刚劲、气势恢弘、舰馆合一的主体形象;同时通过整体环境的设计,营造出中山舰核心旅游区瞻仰名舰、缅怀英雄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18.
卢健松  张楠 《新建筑》2007,(3):109-112
论及建筑设计中文化与形式的结合问题,并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创作观念作了进一步思索。通过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博物馆的设计经历,对片断似、拼贴似、附会似的建筑文化表达方式提出批判,指出基本几何形也具有文化与心理价值,通过简单形体的组合来完成建筑文化上的整体诉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筑的代表,民族博物馆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广西民族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筑师从地域的民族性和生态性入手,用两种不同的设计和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力求做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2001年12月~2002年1月进行的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国际设计竞赛中,经过建筑界专家、电影界专家及领导们的多次评选,RTKL国际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合作设计的方案被一致认为是最佳方案。现该方案正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深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