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网     
《中国数字电视》2012,(2):12-12
张德江:2012年做好三网融合扩大试点工作2011年1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表示,2012年做好三网融合扩大试点工作,要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创新融合业务应用,加快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协调推动尽快发放电信、广电双向进入业务经营许可证;鼓励各地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指导地方加快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拉平台建设,推动从国家、行业、企业3个层面健全完善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保障体系."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三网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因地制宜探索三网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广电.电信各领域问的业务相互融合,渗透逐渐加快。广电领域在三网融合下最迫切的是实现双向业务的运营,而且广电除了开展自身领域的双向业务外还要努力实现宽带网络的运营。然而目前广电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广电的双向网络不够发达,所以广电要提升自身的实力、在三网融合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是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广电实现双向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协调推动尽快发放电信、广电双向进人业务经营许可证;鼓励各地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指导地方加快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控平台建设,推动从国家、行业、企业3个层面健全完善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保障体系.”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三网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因地制宜探索三网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1业务需求 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相比电信运营商借助网络优势积极开展IPTV业务,广电运营商想要大规模、全面进入互联网宽带业务领域似乎困难得多。众所周知,电信和联通对互联网出口资源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昂贵的互联网出口成本成为广电运营商互联网宽带业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降低互联网出口带宽成本,推动互联网宽带业务快速发展,各地广电运营商都在大力推进互联网业务内容缓存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态     
广电备战“三网融合”有线网将向宽带演进随着电信和广电系统内传统业务的增长放缓,在新业务的开拓中,三网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在8月8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广电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三网融合时机已近成熟,广电系统也在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向宽带、双向、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三网融合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的顺利开展,三网融合改革实践逐步走向快速干道。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广电企业、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深层次的融合仍存在明显的业务壁垒。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固定网转移业务(Fixednetwork Transfer Services,FTS)的思想来促进三网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更加明显的创新体验,进而加快三网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线电视》2011,(8):996-996
据悉,我国三网融合即将获得重要突破:2011年8月底之前,要力争发放电信、广电双向进入业务许可证}年底之前,制定下一步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会城市的方案。同时要求,已经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非试点地区,不能轻易叫停,更不要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9.
一位广电运营商专家指出,虽然三网融合在推动广电系与电信系业务的互相渗透,然而广电运营商很难向语音和宽带等电信业务渗透,缺乏全国性的互联互通网络,VoIP和宽带业务更无从谈起。2012年,电信运营商继续深入推进宽带提速工程的实施,接入带宽大幅提升,IPTV等高清视频业务也开始规模运营,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电信运营商的带宽优势日益突出,同时业务模式也逐步多样化。反观广电系的NGB网络建设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则推进缓慢,近两年来,广电  相似文献   

10.
走进融合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月1日.我们迈进入了21世纪的第2个十年. 回顾2009年可以发现,"三网融合"成为广电、电信等行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4月<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特别指出要"推进三网融合",5月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则明确提出要"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广电、电信的双向进入.  相似文献   

11.
广电宽带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争议了十年之久的课题:三网融合在2010年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广电正式宣告进入宽带数据业务市场。在非对称管制的前两年里,广电能否顺利进行接入网双向化和数字化改造,建设宽带基础承载网络,以及找到最合适的宽带运营模式,都关系到广电能否在三网融合市场上抢得先机。文章研究了广电的宽带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如何推进广电三网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前,工信部、广电总局同步签发了国家第一阶段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广电、电信企业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批复,使三网融合试点工作面临的政策障碍得到实质性解决。青岛市试点工作的重点将转入三网融合业务的市场推广。据介绍,国家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的下发,标志着广电、电信企业在开展双向进入业务方面都取得了合法的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三网融合的意义和三网融合新业务将成为电信广电双方竞争的主战场,分析了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在IPTV、增值业务培育、行业权利等方面将成为双方竞争的主要领域,指出了实现广电与电信业的双向进入是实现三网融合的监管政策重点和难点,要顺应市场需求加大开发力度、顺应市场需求加大开发力度、调整监管机构职能,推进三网融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0引言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这意味着横亘在广电、电信、互联网间的隔阂和障碍有望在国务院决策下得以冰释,三网融合目标将有望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金浩 《信息技术》2010,(7):163-164
0引言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这意味着横亘在广电、电信、互联网间的隔阂和障碍有望在国务院决策下得以冰释,三网融合目标将有望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深入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必然会向宽带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速演进,三网将会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三网的技术功能将会趋于一致,业务范围将会趋于相同,将会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的目标是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融合发展,电信、广电业务双向准入,网络利  相似文献   

17.
薛京 《电视技术》2014,(8):9-10
正随着三网融合的展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广电网络运营商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三网的业务融合打开了广电封闭多年的网络和业务,促使有线网络加快了双向网改的进程,也推进着广电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尽管有线网络不断升级改造,有线电视业务也从传统的直播增加到点播、时移回看等,但是也无法阻止其开机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信息》2011,(1):12-15
1、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新闻回顾: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按照部署,我国三网融合将分"两步走",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  相似文献   

19.
正会议时间:2014年10月会议地点:福建厦门融合创新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提速及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高速发展,以OTT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务已开始对传统广电、电信及传统家电等行业的生存及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对于广电来说,如何加速推进广电融合网络的宽带化,以进一步提高广电聚合化生产效率、立体化传播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快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广电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基于此,在进行双向网改、网络整合及高清互动业务推广的同时,通过搭建云媒体平台、开发智能终端等举措,实现向"云、管、端"全业务运营商转  相似文献   

20.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其核心就是要在双向进入上找到切入点:广电行业可以进入规定的一些电信行业的业务,国有电信企业根据规定可以进入一些广播影视的业务。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试点方案经五稿修改和谈判几乎破裂的危险后,2010年7月1日,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名单终于在国家意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