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化能力三个层面,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化能力方面形成的竞争力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依据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序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地区内部省市间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升陕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探索适合陕西实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道路,在设计构建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陕西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条各环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群优势;产业形成了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创新优势;信息产业集群化程度还不是很高,集群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结论。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素保证、环境支持;企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会,转变观念,合作竞争中图发展促共赢;园区发挥好载体作用,协调相关主体注重多元互动多方着力提升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进步》2008,(11):44-45
尽管我国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中心,步入世界电子产业大国行列,但与美国、日本等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专家分析,三大劣势影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在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判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影响,指出面对危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和机遇,提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及从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新时期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目前陕西省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多个视角系统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因,指出两化融合是陕西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工业竞争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和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加快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耦合度模型,计算了我国2019年30个省市的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耦合关联度与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处于协调状态,但是耦合程度并不高。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推动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是现代后工业文明时期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在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重庆作为西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先进城市,应当在有效借鉴发达地区的有益经验的同时,着力推进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市正在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实施区域品牌运营,将有利于提高全球化市场竞争力。分析了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现状、区域品牌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区域品牌运营的因素,提出了实施区域品牌运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各国政府都把推广生物技术、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提高本国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把当前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情况做一比较,并提出了我国当前生物技术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纺织服装出口额、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统计指标的“繁荣”背后是大量纺织服装企业破产倒闭的残酷“现 实”,这一现象表明以“国家”作为评价“载体”的宏观指标法难以准确评价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真实现 状。因而从微观层面通过分析企业效率变动“把脉”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更具意义。本文采用DEA 方法,以 23 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金融危机前后的效率值进行比较分析,研 究表明,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样本企业的DEA 效率均值明显降低,企业员工人数“超量”和利润总额“亏量”是 导致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就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