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计量仪器和计量技术对于人类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军事、建筑、生产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量仪器与计量技术之中开始加入不同类型的技术,这对于计量仪器和计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计量仪器和计量技术向现代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叙述了计量仪器的概念以、现代计量仪器的特点,并分析了计量仪器与计量技术的现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数字多用表自动化校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器计量校准是恢复、保持设备性能指标,保证测量准确可靠的技术手段,所以需要在国家授权的计量校准机构定期的进行校准.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模拟仪器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仪器、嵌入式仪器和智能仪器.  相似文献   

3.
电子测试仪器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通信、数据传输、光纤通信、网络检测的高速增长促进了电子测试仪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专家们指出,在2000年以后的新世纪里,数字化、模块代、网络化和系统化已成为电子测试仪器发展的新趋势,采用各种各样先进技术的第3代电子测试仪器将不断问世。 通常,电子测试仪器可以分为独立式仪器、模块化仪器和PC插卡式仪器3个大类。 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台式、便携式和手持式独立仪器又分为基础仪器和专业仪器两种。基础仪器通常包括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数字万用表等电子测试仪器;专业仪器则是以网络分析仪、RF信道仿真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智能测试仪器。重点论证该仪器的设计方案和技术难点,以及仪器的性能和它的应用范围。这种仪器设计独具特色、技术先进,在国内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虚拟仪器,就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其实质是将传统仪器硬件和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以实现并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虚拟仪器把计算机带到了仪器领域,使其在数据采集、仪器控制、过程监控和自动测试等多个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在智能化程度、处理能力、性能价格比、可操作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无创伤生物组织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已由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于5月15日通过了鉴定。该仪器综合了光、机、电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采用光纤传感头进行生物组织多部位测量;采用光学多道技术实现快速、实时、精确测量;采用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仪器的信噪比;满足了实用的要求。该仪器属国内首创,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仪器经第二军医大学、中山医院、上海浦东中心医院和上海振兴中医药科技发展公司临床  相似文献   

7.
徐航 《电子世界》2013,(14):147
"软件及仪器"是虚拟仪器区别于传统仪器的显著特点,它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无缝集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试场合,已成为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虚拟仪器技术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及实验有着传统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一、虚拟仪器技术(一)虚拟仪器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提出的虚拟仪器概念,引发了传统仪器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以长驱直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仪器就是以计算机作为仪器统一的硬件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智能化功能,把传统仪器的专业化功能和面板控件软件化,使之成为全新仪器系统。虚拟仪器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核心是计算机软件技术。Labview使用了“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技术建立人机界面,提供了许多仪器面板中的控制对象,如表头、旋钮、开关及坐标平面图等。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使得网络化仪器测控技术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将测试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网络仪器系统是今后仪器的发展方向。文章对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及其相关操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仪器代理服务系统的构建方案,然后基于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搭建系统运行所需的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仪器与设备 传统的治疗技术主要是靠药物和手术,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使现代治疗技术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利用各种物理因素的治疗仪器,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化治疗仪器按大的系列划分有放射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毫米波治疗、红外治疗等仪器以及各种利用声、光、电、磁、机械力的小型理疗仪器和设备。 1.放射治疗仪器 放射治疗目前是除手术治疗之外的最主要癌疗手段。常  相似文献   

11.
李杰  蒋定顺 《电子科技》2000,(17):43-46
智能仪器(Intelligent Instrument)是当前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很重视智能仪器的开发和研究,使得各领域应用的智能仪器层出不穷。图1给出了一般智能仪器的构成框图。这种以微电脑为核心、可以完成信息采集、显示、存储、处理、传输以及智能控制甚至具备专家决策能力的仪器,代表着仪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潮流。目前,大多数智能仪器都是在单片机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将单片机同各种传感器、变送器、后级的测量放大电路、基准标定电路、显示和输出电路结合起来,构造成…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几何尺寸和动态应变参数激光衍射自动分析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研制该仪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的组成结构以及测量分析方法等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测试结果,并提出了该仪器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静压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针对振动试验仪器的特点,说明静压技术在振动试验仪器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静压技术的应用场合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电子质量》2004,(11):3-3
20多年前,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NationalInstruments)提出“软件即是仪器”的虚拟仪器(VI)概念,引发了传统仪器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以长驱直入仪器领域,和仪器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软件即是仪器”的先河。所谓虚拟仪器,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自  相似文献   

15.
智能、虚拟和网络化的新型仪器仪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仪表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新型仪器仪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和网络化仪器。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测试仪器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时,这些领域的最新技术也不断地应用到测试领域中来,极大地推动着测试技术的发展。许多全新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概念层出不穷,以模块化、软件化、集成化为特色的高速通信测试仪器不断涌现,与传统的方法互为补充,紧密结合,使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在以通信为核心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大技术亮点。为了给通信测试技术人员、通信设备生产商和测试仪器制造商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和探讨通信测试技术的机会,促进现代通信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等单位将于2003年5月28…  相似文献   

17.
仪器可互换技术是新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可互换技术只能实现同类仪器的互换,无法实现具有相同信号能力的不同类仪器的互换以及多功能仪器的互换等问题,文中开展面向信号的仪器可互换技术研究。STD标准是信号和测试定义标准,为实现面向信号的仪器可互换技术提供支撑。首先分析面向信号的仪器控制模型,找出测试描述中与仪器相关的重要环节,即信号操作与信号接口的映射关系,以及测试描述与仪器能力的信号匹配;再建立统一的函数接口,实现不同角色信号的标准化映射过程,通过设计自定义匹配流程,根据信号类型及对应的属性表达式实现信号的自动匹配;最后,对仪器互换过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TD标准的仪器可互换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同类仪器的互换,还能实现不同类仪器的互换,实现过程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仪器行业的发展概述,指出合成仪器在当今已是一项成熟技术,随后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合成仪器技术,用于航空领域无线电系统测试的新的仪器"航空无线电综合测试设备"的仪器组成、软件实现方法,并针对合成仪器的技术特点展开讨论,最后对合成仪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义轩 《通信世界》2003,(24):42-43
2003年,紧锣密鼓的3G测试、全国各省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评选、PHS网络覆盖的优化与完善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通信测试仪器市场的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也给测试仪器厂商的产品研发提出了高可靠、高效率、开放性强、兼容性强等方面的要求。通信测试仪器的开发依赖于通信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集成技术的发展.资料显示,今后几年通信测试仪器的技术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化、综合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颠覆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尤其是仪器分析中的应用,使得高新科学技术和仪器分析产生了紧密联系,仪器分析逐渐向高智能化、高标准化和高精度化方面转变.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仪器分析的发展方向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基本内容,然后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