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地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由低轨道卫星和高轨道卫星组成。低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导弹途中阶段和着落前的跟踪和鉴别,同时也可提供导弹发射场和其他技术情报。高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导弹点火阶段的侦察和跟踪。低轨道卫星计划是天基红外系统的核心,至少由21颗低轨道卫星组成,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2月15日10时31分,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八号"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送入太空,搭载发射的我国首颗公益小卫星"希望一号"也顺利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4.
航天与航空     
一箭双星发射成功5月15日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预定轨道。“风云一号D”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是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应用气象卫星,其质量为950千克,设计寿命两年,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使用,主要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等。“风云一号D”发射升空后,我国将有两颗极轨气象卫星同时在太空运行,呈双星状态。另外,目前我国还有两颗…  相似文献   

5.
瑞典的两颗“棱镜”(Prisma)卫星搭乘俄罗斯“第聂伯”(Dnepr)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发射后16分钟.两颗“棱镜”卫星被释放,进入低地球轨道.其太阳帆也已按计划展开,卫星状态正常。  相似文献   

6.
Teal集团公司预测在2006年~2015年期间,全球将建造并发射176颗静地轨道商业卫星,其总价值为283亿美元。在静地轨道商业卫星10年市场预测中,至少有12家新卫星运营商进入市场,并在未来2年内定购卫星。从2007年开始,卫星市场将显著增长,2007~2009年间,每年约有20颗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7.
9月13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星-22号A”是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卫星设计寿命为8年,用户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卫星进入转移轨道后.将定点于东经98度赤道上空,而后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9.
4月26日,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也意味着,我国航天器开始拥有天上数据“中转站”。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4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改进Ⅰ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二号第12、13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对提高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效率、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航天与航空     
11月10日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1颗脉冲星试验卫星及4颗微纳卫星,其中包括我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此次“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射纪录,也首次探索了民营卫星公司商业搭载的发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时间7月13日6时27分,俄罗斯“联盟-2.1a”型运载火箭搭载6颗美国“全球星-2”通讯卫星升空,并将卫星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正研制第5代电子侦察卫星“入侵者”(Intruder)。这种大卫星是美国“集成化”过顶信号侦察体系(IOSA)的组成部分,是利用天基网的发展思路和新的设计理念研制的,目的是提高电子侦察质量,降低系统成本。它具有多轨道能力,可代替当今静止轨道和大椭圆轨道的卫星,并集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侦察于一身。美国还在研制具有一定隐身特征的“徘徊者”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和“奥林匹亚”低轨道电子侦察卫星,前者用于侦察并定位战略目标,后者用于实施集海军、安全局等单位的电子侦察一体化计划。在研制新型电子侦察卫星的过程中,重点是要不断…  相似文献   

14.
讨论低椭圆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座设计问题,提出了星座中各卫星高度不断变化时,卫星群相位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设计的覆盖我国的低椭圆轨道系统星座有二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由12颗低椭圆轨道卫星(远地点为2906km而近地点为427km)组成;第二个方案为弥补系统对低纬度地区覆盖率低的缺陷,而增加四颗赤道平面中轨道卫星,提供对我国的连续覆盖。  相似文献   

15.
根据Walker星座构型特点,提出了一种用较少数量服务卫星无须变轨为整个Walker星座进行服务的服务卫星轨道设计方法。以轨道面为单位,星座每个轨道面布置1颗服务卫星,服务卫星轨道位于星座轨道共面相交的椭圆轨道,每颗服务卫星无需变轨能与同一轨道面上的所有星座卫星交会。根据多星交会条件推导了服务卫星轨道要素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Walker星座服务卫星轨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太空站网站2014年7月23日报道,美国空军将于7月23日向太空高轨道发射2颗卫星,用于追踪其他国家的卫星和对抗美国航天器可能面临的威胁。 这2颗卫星将搭载“德尔塔-4”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的卡拉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进入距离地球35900 km的地球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17.
商业遥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军事侦察卫星相比,商业遥感卫星轨道高、覆盖面广,在目标侦察、战争潜力评估、攻击后毁伤评估及战时气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战争中是军事侦察卫星的有力补充。尤其是近些年来,遥感器种类不断增多,分辨率逐步提高,商业遥感卫星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次局部战争中商业遥感卫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商业遥感卫星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航天与航空     
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  相似文献   

19.
卫星排队飞     
美国宇航局用德尔它2型运载火箭,将一颗地球观测-1卫星送入轨道。这颗用于地球研究的卫星,是美国宇航局“新千禧年计划”的首颗卫星。该计划的公开目的是发展新概念空间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自主导航、信标试验、离子推进系统、射频功率放大器、低功率试验、多功能结构、微型照相谱仪、功率转换模式、等离子体试验、遥作用力试验、太阳能电池技术、遥远天际应答12类。但其潜在的军事意义不言而喻。  地球观测-1卫星与美国的陆地卫星-7处于同一个太阳同步轨道。在同一轨道上的还有阿根廷的SAC-C环境研究卫星,以及美国的“土”地球…  相似文献   

20.
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该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