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相似文献   

2.
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特别强调的是,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相似文献   

3.
堰塞湖定义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相似文献   

4.
堰塞湖定义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利》2008,(10):28
由于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并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称为地震堰塞湖。 按堰塞湖可能造成的灾害可以分为3类,即高危型堰塞湖、稳态型堰塞湖和即生即消型堰塞湖:几天至100年左右溃决的是高危型堰塞湖,高危型堰塞湖由于蓄水量大、落差大,往往在形成后几天至几年或几十年后会被冲垮,形成严重的地震滞后次生水灾;  相似文献   

6.
堰塞湖灾变特征及应急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堰塞湖是由于山体崩塌形成天然大坝拦断河道形成的水库,没有经过专门设计,没有专门的泄水设施,一旦渍决.容易给下游造成更大的灾难。在分析堵江坝灾变成因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堰塞湖应急处理的原则、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地震造成非常严重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和大量水利工程受损。特别是崩塌、滑坡下来的山体堵塞了河道,形成许多极具威胁的堰塞湖。本文介绍了对地震诱发的洪水灾害应急管理的做法、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地球进入地质活跃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数量越来越多.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因滑坡、泥石流等产生的物质所形成的堰塞体将江河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而引起的溃坝对下游危害巨大.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堰塞湖,不过堰塞湖成因各有不同,有的是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有的是源于冰川运动,还有些则是火山爆发的产物.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冰碛堰塞湖;美国圣海伦火山堰塞湖.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堰塞湖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任其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其都会对上下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居住空间的拓展,影响会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9.
堰塞湖险情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堰塞湖主要有哪些类型? 由于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并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称为地震堰塞湖. 按堰塞湖可能造成的灾害可以分为3类,即高危型堰塞湖、稳态型堰塞湖和即生即消型堰塞湖.  相似文献   

10.
1900年以后,全世界共发生了560多次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一些地震引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出现了许多因为滑坡体堵塞河道引起的堰塞湖。不同地区的堰塞湖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所带来的危害及处置也不尽相同。我们收集了世界上一些大地震诱发堰塞湖及其抢险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堰塞湖天然坝安全性状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堰塞湖是由于天然坝的完全堵江蓄水而形成.自然界中形成天然坝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火山等方式,由于没有经过专门设计,没有专门的泄水(洪)设施,一旦溃决,容易给下游造成更大的灾难.因此,有必要对堰塞湖天然坝的安全性状评估进行研究.文中根据既往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了堰塞湖天然坝坝体安全应急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为科学防范堰塞湖潜在次生灾害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草岭堰塞湖下游河道动床水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系拟藉由数值模拟演算,评估在不同重现期距年洪峰流量作用下,草岭潭崩坍土体之冲刷趋势及水理、土砂变化,并评估对下游河道可能影响。草岭先前经过三次崩坍,第四次921地震后崩塌形成之草岭堰塞湖经梅雨期及多次豪雨,堰塞湖容积高达4600万m^3。NETSTARS模式经检定、验证后,并进行各种设计案例之模拟演算。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本模拟研究除能在崩塌区复杂陡峭河段预测不同重现期距洪峰流量作用下之水理输砂变化趋势,对于河道整体冲淤趋势及冲刷下切现象亦能适当反应。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最高烈度Ⅸ度。地震导致牛栏江干流红石岩大坝下游600 m处的右岸山体崩塌并阻断河道,形成堰塞体高度102 m、方量1 200万m3、库容2.6亿m3的大型堰塞湖。通过调洪与溃坝计算,分析了堰塞湖对上下游的影响、堰塞湖的风险及处置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堰塞湖处置的原则,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应急处置方案,有效降低了红石岩堰塞湖的溃坝风险和淹没损失,为进一步提高堰塞湖防洪标准,给出了后续处置和后期整治建议,为堰塞湖风险分析与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典型滑坡堰塞湖遥感监测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遥感技术在我国滑坡堰塞湖抢险救灾工作中的应用,对遥感技术在西藏易贡巨型滑坡堰塞湖、帕里河滑坡堰塞湖、汶川"5.12"地震滑坡堰塞湖处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堰塞湖的监测中,采用遥感技术可直接或间接得到堰塞湖的回水长度、水面面积、积水深度空间分布、蓄水量和堰塞湖坝体或滑坡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堆积体土石方量等信息,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古河道     
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后因河流他移而废弃的河道。引起河流改道可因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降,冰川、崩塌、滑坡将河道堰塞,或因人工另辟新河等原因。构造运动可使河流大规模改道,构造抬升可使废弃河道露出地面,而下降的因堆积作用旺盛,将河道掩埋,形成埋藏型古河道,如中国华北平原地下埋藏着古黄河、古海河等古河道。  相似文献   

16.
马槽滩中堰塞湖为石亭江上具有中危性质的堰塞湖,由左右岸山体滑坡和右岸崩塌阻塞河道形成,以右岸山体滑塌为主。雨季即将来临,该堰塞湖连同马槽滩上、马槽滩下、红松一级木瓜坪、燕子岩四处堰塞湖将不同程度地威胁石亭江下游及成都平原地区人民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的安全。由于道路中断,重型施工机械无法到达现场,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采用了多次强抛掷爆破的方式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造成了水库大坝、河道、堤防、供排水设施和灌溉系统损毁,特别是地震时山体坍塌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水利部积极应对,迅速成立了由水利部部长陈雷任总指挥的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由水利部副部长为组长的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8.
知识窗     
<正>古河道: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后因河流他移而废弃的河道。引起河流改道可因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降,冰川、崩塌、滑坡将河道堰塞,或因人工另辟新河等原因。构造运动可使河流大规模改道,构造抬升可使废弃河道露出地面,而下降的因堆积作用旺盛,将河道掩埋,形成埋藏型古河道,如中国华北平原地下埋藏着古黄河、古海河等古河道。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发生在平原地区,由于堆积作用旺盛,使河床逐渐淤浅升高成为地上河,当河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引发的山地灾害以及堰塞湖的管理方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地震触发了大规模的崩塌与滑坡等山地灾害,形成众多堰塞湖。为分析其风险与应对措施,本文通过野外考察、卫星影像与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灾后堆积体与堰塞湖的稳定性,以及它们与下切性河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山地灾害在不同程度上释放了潜在势能,其中滑坡释放能量最大,因此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较好,而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较差。从长期治理角度看,若能控制河床下切则可避免部分灾害的产生。堰塞湖管理方略包括两种:对于风险高的堰塞湖应以拆除为主,而对于风险很小的堰塞湖则应予以保留。震区大部分河流处于不稳定的下切拓宽阶段。保留堰塞湖可以加大河床阻力,使河流提前达到平衡,降低未来地震中山地灾害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水利科技》2009,(2):68-68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作为地震、暴雨或冰湖溃决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链生灾害,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山区。由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属于地表自然过程,人们目前还无法制止。但是。人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减轻或避免堰塞湖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