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油田高含水油井采油井下油水分离主要采用的是旋流分离技术,但旋流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效率受到结构和操作参数影响非常大,分离出来的水大多含油高不能达到分离水回注地层的要求。而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的分离性能得到快速发展。为提高高含水油田采油井下油水分离效率,研发基于膜分离的井下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膜材料的优选、膜通量实验、膜油水分离实验,选出适用高含水油井采油的井下油水分离的4种膜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前油田中使用的流体取样式电容法产出剖面测井仪不能满足测量高含水油田含水率的高精度和实时在线性测量要求。文中根据油井产出液不同含水率下介电特性不同的这一特性,以油水混合介质作为电磁波的传播载体,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不同含水率的油水混合介质传播时产生不同的相位偏系数,研制了以相位法测量油井含水率的新型含水率测量仪。该仪器能够实现井下含水率的实时高精度连续测量,室内试验和先导现场测试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油井层段含水率的准确测量,为地质分析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潜油电泵油井诊断仪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所采用了电潜泵作为增大排液量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不易判断的井下故障,这里介绍了一种采用计算机系统对井下故障进行诊断的仪器,叙述了仪器的设计结构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M油田的开发,油田MH层位天然能量出现不足,按照开发方案,注水井将作为油藏能量补充的重要手段。受制于该油田地面水源的限制,注水井用水来源主要为油井产出水。文中通过实验室分析得出了该油田产出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注水井管材腐蚀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验室模拟不同的井下工况,得出几种常见管材的腐蚀程度。为最大程度减少后续修井作业和操作成本,综合考虑管材腐蚀对井下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性,该油井中普遍使用的13Cr油管不宜作为注水井油管使用,推荐25%Cr为该油田注水井管材材质。  相似文献   

5.
徐成均 《中国机械》2014,(11):95-95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油田开采业也随之逐步的发展起来。油田在开采和生产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井下出现故障。为保证油井开采业的正常运营,必须首先有效解决油井下存在的故障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井下作业大修的概述,提出现代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的相关观点和认识,以供业内人士作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解决油井高含水问题的AICD智能控水装置。通过地面实验,以清水和不同粘度原油、不同含水率的油水混合液为样品模拟井下生产状况,对比研究了AICD智能控水装置对不同粘度流体的过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ICD智能控水装置具有很好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的高含水以及复杂的井下测试环境,传统的持水率测量已经不能够满足油田生产开发的需求。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导探针产出剖面测井仪器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成果。该仪器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一致性好,已经逐步投入到生产和应用中。使用该仪器不仅可以准确地测量产出剖面的产液层,而且在确定产水层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螺杆泵采油工艺是目前国内外用于开采高粘度、高含砂量和高含气量原油的一项采油新工艺.大排量采油螺杆泵可以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提液增加产量.本文根据油井的工况,合理选择了大排量单头单螺杆泵的参数,其排液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针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油井套管压力自动控制放气装置,因冬季环境温度等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在冻、堵、卡等问题,造成油井套管压力过高,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技术监督中心技术人员根据生产实际,经过技术攻关,研制出压差式防冻定压放气阀,分别在气油比较高的西峰油田、南梁作业区进行现场应用,共计安  相似文献   

10.
井下动液面深度是掌握地层动态和确定采注方案的重要依据,对油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的井下动液面深度检测仪存在检测精度低、设备自检难以及人机交互差等3种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声波测距法的新型智能化井下动液面深度测量系统。考虑到井下回波信号弱、噪声干扰大的问题,采用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与24位高精度ADC相结合的模数转换电路,实现了声波信号采集的低噪声与高精度;针对仪器自检难题,提出了一种可存储式井下声波信号模拟器设计方案;为了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新增了语音交互技术,便于用户操作并了解仪器当前工作状态。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噪声均方根值小于5μV、采集电路信噪比约为108.6 dB。在实际油井深度测试中,与对标仪器的绝对误差在0.7 m以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油田的现场生产需求,为井下动液面深度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大多数微震监测系统布置局限在井下近似平面内,微震事件垂直定位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地面和井下联合监测的微震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模块功能,实现了地面监测设备GPS时间同步和井下监测设备工业以太网IEEE1588时间同步的联合。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性能和时间同步精度达到了微震监测要求,地面和井下联合监测提高了微震事件垂直方向的定位精度,为微震事件精细分析和动力灾害评价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油田井下流速测量的特点,论述了一种适用于井下测量的低流速、高粘度油井注入液体流速检测的新型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PTCR自热耗散原理检测油井注入液体流速。解决了井下空间狭窄、流体粘度大、工作温度偏高、环境压力偏大等测量难题。设计并制造了井下PTCR热耗散式流速传感器。实验和试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对石油测井具有很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服役时间的增长和油井开发的不断深入,井下技术状况日益复杂,经常出现油井停产待修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修井作业效率,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研制了一种由液压马达直接驱动主轴的新型顶部驱动修井系统。该修井系统取消机械减速装置,将液压马达与主轴融合,液压马达直接驱动主轴工作;液压回路采用闭环方式,液压管线可自动盘卷,动力水龙头可自动翻转。厂内试验结果表明,该修井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Linux平台的油田远程数字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个以Sitsang板为基础的油田数字监控系统实现方案,该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型,通过无线网桥构建的无线局域网,实现了对远程油井的现场视频信息以及生产运行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控,并且能够在图像改变或者状态参数异常的情况下,实时报警。通过数据转发,实现了对远程油井的移动监控。  相似文献   

15.
油田数字化的前提之一就是实现油井单井计量的自动化。在国内,目前油井产量的计量方式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大多数油田仍然用的是计量站分相计量。本文基于WIA-PA工业无线技术,开发了辽河油田功图计量系统,该系统平台以基于示功图的油井远程计量、基于物元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递减曲线类型分析、基于递减曲线的单井油井产量预测方法和基于修正系数的油井修正为关键技术手段,实现了油井产量实时分析,区块产量定期预测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油田成本,对推动油田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言大庆油田是注水开采油田,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的含水率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提高油井计量工作已成为油田开发很关键的问题。我厂去年在大庆油田油井计量改造工程项目中投运了500多支(套)SBWZ-2460/240-d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监控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油田这样分散的、无人值守的现场,需要对井场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以便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油井进行实时优化控制。本文基于WIA-PA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了采油井远程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平台,该系统平台以基于示功图的油井工况诊断、油井产量计量、动液面实时计算和基于抽油井动态控制图的变频控制为关键技术手段,实现了油井数据实时监测,生产优化分析和远程智能控制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对推动油田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规油井井下作业施工和生产过程中的洗井均可造成地下储层、地面环境污染,而目前现有的防污染技术存在操作复杂、占地面积大且无法控制井液上返和保护油层等问题,为此,文中通过从隔绝井筒压力、井筒内清洗管杆、双根起下、井口管杆刺洗等方向出发,研究应用地面和地下防污染技术组合,并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大庆外围油田的油井环保一体化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监控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油田这样分散的、无人值守的现场,需要对井场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以便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油井进行实时优化控制。本文基于WIA-PA工业无线技术,开发了新型地面工程软件平台,该系统平台以基于示功图的油井工况诊断、抽油井产量校正模型、流量计切换逻辑和基于示功图和流量计的定产控制策略为关键技术手段,实现了油井数据实时监测,生产优化分析和远程智能控制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对推动油田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胜利油田油区内私接盗气现象严重的状况,通过分析套管内气体憋压对井下抽油设备正常生产的影响,研制了油井套管防盗气装置,解决了因盗气引起的憋压问题,保证了油井的长期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