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浦口火车站历史建筑群工程项目为依托,针对设计和施工阶段中遇到的历史建筑群保护要求高、改造数量多、传统二维机电图纸的可视化程度低等重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基于该项目的建筑、机电和场地的BIM模型,利用BIM+VR技术在整体项目中的可视化应用、模型轻量化技术和BIM辅助碰撞检查与深化设计等措施,对上述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为BIM技术在历史建筑群修缮改造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导致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多发生在运维管理阶段,因而其所具有的协同设计功能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造成了BIM模型数据信息的浪费。而基于BIM模型的VR可视化技术通过在BIM模型中的自由漫游和实时渲染,深度的挖掘了BIM模型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等数据资源;通过对设计阶段BIM模型的沉浸式体验,业主和住户分别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将意见和建议以反馈的形式和建筑设计师不断的沟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设计。基于上述原理,以i-Yard 20项目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基于BIM模型的VR技术可视化协同设计方法,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虚拟现实(VR)在建筑可视化设计中的巨大潜力,探讨VR手势语言作为新的设计媒介在VR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的可能性。指出VR手势语言将成为建筑可视化设计领域新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应用了基于VR的BIM数模分离技术、基于物理的动态渲染技术、基于Unity二次开发技术并通过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完成基于BIM建筑VR交互系统。同时研究主动式3D分时显示技术,形成一套轻便、多人观看的VR展示方案。在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大楼项目的应用验证表明,本研究提供的方法可加快现场装饰深化设计方案的制定,减少施工样板房的返工次数,并支持在项目深化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在建筑可视化领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VR技术在效果展示方面有其天然的优势,尤其是在精装修空间的表现方面,通过构建虚拟空间,可为使用者提供交互性设计和可视化影像。基于UE4开发引擎,进行了VR软装选配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提出了长租公寓VR场景的构建流程,设计并实现了VR软装选配系统的系统功能,阐述了VR技术在长租公寓可视化中的应用意义及优势,对基于UE4的VR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筑装饰工程的传统三维模型,探索进行VR虚拟现实设计和应用,以家装项目三维模型为例,总结适合行业应用需求的VR漫游路径和VR交互方式,为传统建筑装饰三维模型带来沉浸式体验和VR增强交互功能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7,(4)
大木构架不仅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也代表了当时营造技术的发展水平,饱含古人智慧,其保护与修缮一直是当代文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际,以黄氏小宗祠堂的保护修缮工程为契机,结合现状勘察、修缮设计和施工的全程跟进,记录大木构架的修缮技术和木作匠师的营造技艺,探讨相关的构造逻辑与材料取用原则,彰显闽南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和成就,以期为大木作的研究、修缮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鼓浪屿为数不多但保存较好的几处闽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际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结合施工现场跟踪记录,对民居建筑的板门进行系统梳理,从构件样式、整体尺度、施工做法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揭示板门的构造原理和设计理念等信息,为闽南传统建筑的研究、遗产保护、修缮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代闽南红砖建筑继承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营造技艺,又在装饰装修上融合了域外艺术处理方法,是近代闽南红砖特色建筑发展的产物。本文以厦门莲塘别墅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为例,分析病害成因,进行价值评估,提出"修其形、维其神"的保护理念和文物修缮设计方案,探索闽南红砖特色建筑修缮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型城市综合体、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纷纷涌现,传统的基于二维图纸的消防管理已经难以满足这些建筑的消防管理要求。本文提出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建立可视化消防管理平台的方法,便于消防信息的建立、传递和有效调用,同时可视化的手段也可令消防管理更加直观有效,救援和疏散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筑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工程建设企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VR技术的显现也让BIM的三维可视化发挥到极致[1]。将BIM与VR相结合应用在建筑行业中,通过将已有的BIM模型库批量转换为VR模型库,进一步设计出BIM和VR协作子系统,解决了不同设计单位在线协同工作、施工安全与质量和工程进度把控等问题,也让设计师和消费者们通过沉浸式的动态漫游,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建筑的存在。在工程建设领域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文化和文化认同的介绍,从闽南传统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城市的文化方面给予了相关的论述,从而提出应用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对待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达到一种文化认识上的归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VR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各个行业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介绍了VR技术的定义,阐述了VR技术的发展历史,分别从VR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应用、VR在展示建筑信息中的应用、VR在远距离浏览建筑需求中的应用以及VR技术在比较多种不同的方案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VR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VR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基于二维平面图纸编制的消防疏散预案缺少建筑数据、实用性交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数字化消防疏散预案编制方法。以北京建筑大学教学科研行管楼为对象,建立三维参数化消防模型。基于IFC标准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提取面向疏散的模型构件信息,将疏散区域网格化,并分析空间拓扑关系,综合利用基于Web GL的跨平台三维展示技术及VR技术,实现救援方案的可视化表达和疏散路径的动态虚拟漫游。  相似文献   

15.
探讨VR认知实验在中国传统村落研究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闽北传统村落下梅、城村两个样本的研究实例,介绍了VR认知实验及数据分析可视化的相关方法,进而展示出VR技术在空间认知领域以及传统建筑学领域应用的潜力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胡小玲  农日东  李捷  吕龙波 《城市住宅》2021,28(4):189-190,192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不断进步,传统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受众的视觉、感官及数据信息需求.结合BIM与VR技术的应用分析,BIM技术与VR技术可为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更大的可视化及技术指导空间.  相似文献   

17.
胡小玲  农日东  李捷  吕龙波 《城市住宅》2021,28(4):189-190,192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不断进步,传统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受众的视觉、感官及数据信息需求.结合BIM与VR技术的应用分析,BIM技术与VR技术可为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更大的可视化及技术指导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在传统建筑聚落的历史风貌保护或更新设计中,如何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的传统空间形态构成规则,建立数字化生成设计工具,来解答传统建筑聚落历史文化信息的精确传承和创新利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能,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基于案例学习"等技术工具在城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设计中的应用成果。探索了基于知识发现的生成设计工具对传统建筑聚落历史风貌保护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泉州西街116号宋宅是闽南传统建筑中"中西合璧"式样的代表之一,无论在建筑外观还是内部构造上都显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近年由政府出资对该建筑后半部分的洋楼进行了整体保护修缮。该文以宋宅洋楼修缮施工为契机,通过长期跟进和记录施工过程,访谈相关匠师,对该洋楼的修缮技艺展开较为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探讨相关的修缮原则和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建筑研究和修缮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典典 《福建建筑》2011,(12):28-33
通过对传统闽南建筑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传统闽南建筑在空间、外形、材质这三方面表现的特征,并由此推导出大众对于建筑地域性设计的认同规律。借由此规律,笔者对当代闽南建筑地域性设计实例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当代闽南建筑地域性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