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而空间形态又是历史街区古为今用成败的关键。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南后街、坊巷、水巷里弄三者空间形态的分析解读,分别提出和研究三者空间形态的优化设计方法,并总结经验,以期让历史街区真正得以传承和创新,从而完善城市风貌特色,提高城市的空间和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福州老城区也在翻天复地的变化,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更新工作也在不停的进展。除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还有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占据了市中心经济商圈的重要地段,然而历史不能被遗忘,历史街区的价值应该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被唤醒。本文的探讨对象就是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以她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征作为核心内容进行一系列讨论,并在最后试谈其改造的策略,以期给朱紫坊街区改造实践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州规模最大的明清传统居住街区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本文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特色所在,对其破坏性建设后的现状进行调查,呼吁保护三坊七巷,留存城市的记忆,并就此提出一些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给水系统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消防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街区市政供水现状条件下,适当封闭改造使其形成环状管网,并重新利用废旧高位水池和增设消防泵,提升及完善了三坊七巷街区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条件,为类似历史文化街区消防给水系统的完善和提升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能够体现和反映城市空间特征和文化特色,通过剖析街区目前的空间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机更新的方法和理论,从形态修复、功能置换、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对回坊历史街区核心区进行改造,以期对回坊历史街区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徐婷婷 《城市住宅》2021,28(2):61-63,87
城市更新作为目前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备受关注,而历史街区更新因存在诸多难题极易引发城市历史文化发展断裂和特色丧失.在安庆市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研究中,引入城市设计方法,研究安庆老城特色、现状矛盾,分析其原因,提出特色发掘与塑造、交通优化、建筑修复与改造、公共空间梳理等具体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中心一片以坊巷组织起来的传统城市空间,聚集了172处明清历史建筑和众多民俗信仰、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至今,清华同衡团队成为保护、修缮、复兴三坊七巷的重要技术团队之一,为三坊七巷编制了保护规划,并积极引导当地政府进行周边环境的整治、城市空间的修复,见证了这一历史街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历程复杂曲折。"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保护历程可划分为自主性保护、政府主导改造、破坏性改造、房地产开发、整体保护五个阶段进行梳理分析。针对"三坊七巷"保护实施情况提出观点:仿古建筑无法代替历史建筑,且不代表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特色;"三坊七巷"建筑新建应考虑其在未来可能具备的历史价值;"三坊七巷"空巢现象与建筑使用性质和经营内容改变有关;新自主性保护具有优势;建立"三坊七巷"动态资料电子数据库利于永续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论福州“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及建筑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福州建城至今历 2 2 0 0多年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是一座“山中之城、城中有山”的独特城市。“三坊七巷”是该城中保留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明清的传统居住建筑街区 ,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为了完整地保护这块全国罕见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特色 ,以“三坊七巷”典型民居为例剖析福州传统居住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商业开发作为现今较为普遍的城镇老街活化更新方法,是结合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和现代体验式商业街设计方法的开发方式,利用原有建筑街区空间,植入各种业态、功能、活动,以达到保护文物古迹、完善基础建设、活化区域经济等更新目标。以往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研究受制于田野调查的局限性,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商业运营模式的改变使借助计算机数据采集工具获取网络信息数据成为研究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尝试借助网络信息采集工具爬取相关LBS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其现状商业业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根据网络点评数据获得使用者行为特点,以期为未来三坊七巷优化活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的布局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例,旨在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保护和更新方法。探讨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可持续的动态保护避免其阻碍现代化城市建设,以使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自发式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3.
拥有历史文化的街区若仅停留在过去,会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提出了空间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的改造研究。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意义、改造涉及的问题及结合空间规划视角进行微空间改造等三种角度分析,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重新对街区微空间进行升级,实现城市文化与历史文化双重结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记录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进程,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均面临着重大挑战。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市伪满建筑群的典型街区,同时是长春市当前留存较多历史遗产和文化内涵,能够体现长春伪满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近年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本文从保护历史建筑、重塑空间格局肌理、打造公共活力空间以及特色文化基因植入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建议,使街区成为城市的活力地段。使得作为长春名片的伪满文化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以不同的形式重新融入到城市中去。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复兴是个倍受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整体、历史街区和建筑内部三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构成特征,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于2007年获福州市政府批准实施。本文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实施出发,从保护要素的保护和传承、整治规划内容的执行情况、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摸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评估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空间节点,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重视.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与困难并行,因此提出对红色文化的文旅特色街区建筑的研究是必要的.文章以五卅路文化街区为例,分析其发展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背景和概况分析,归纳出以红色文化为前提的旅游特色街区的发展需求,对红色文旅特色街区提出融合、叠加、并置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空间策略,为城市特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在大规模城市拆建活动中,如何保护我们积淀了数千年的城市文化,维护城市记忆与印记,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保持并塑造城市个性特征,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新近,这个被称为“全国留存至今最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被国家文化部、文物总局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和展示好这一街区成为福州城市塑造特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详细分析了福州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现状,结合其街区主要构成要素及其价值,查阅文献资料,立足两者不同的历史地位以及规划实施后的具体情况,结合街区改造更新成果,对福州两大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再生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福州三坊七巷南街地段建筑设计方案为例,从历史空间、城市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历史风貌区建筑更新的设计出发点和设计要义。新建筑在建筑尺度与规模上形成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生活主轴的有机对话与和谐过渡,体现福州民居与现代建筑杂糅的建筑空间和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