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恩 《中华民居》2012,(6):105-106
目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深度和做法缺乏详细明确的界定,给评估报告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组织、内容、方法和评估结果等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今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优波  杨锐 《中国园林》2007,23(1):49-52
首先论述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即:开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问题的内在要求;然后,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这一程序与《技术导则》规定的工作程序以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程序的关系,提出将环境影响评价嵌入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去;最后,初步建立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杨韬  张德顺 《华中建筑》2012,(9):110-113,118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简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影响识别、影响预测、影响评价的步骤。将风景名胜区内纷繁复杂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简化为有限的若干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影响的可接受程度。基本指标模式结构清晰、简单明了,能够最直观地反映风景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该文对风景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做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归纳了一套风景区环境景观评价的基本指标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导则编制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浙江省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导则》在评估体系、资源保护、规划建设、政策管理、评估结论和建议五方面的特点,结合特点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介绍了规划实施评估内容,将山水格局、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历史文脉纳入风景资源的范畴,同时强调以资源特质引领风景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拓展了风景资源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最后通过宁波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对导则进行落地实证。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新时期,风景名胜区面临新的形势要求,为进一步管理好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导向亟须明确。基于风景名胜区的突出特色、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核心要求,融合新时代发展形势,认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未来在延续综合性规划特点的基础上,应深化生态保护内容,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人为活动管控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其范围研究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精准空间落位以纳入“一张图”管理,精简实施性弱的内容并突出规划管理重点,捋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以契合发展实际。以此期望今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能够守正创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适应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信息     
国务院公布《风景名胜区条例》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风景名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7章52条,对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规定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审批机关和权限;进一步规范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具体编制程序;明确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地位,强化了规划的权威性,并明确了修改程序。《条例》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法办理审…  相似文献   

7.
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准后的深化和完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完成法定的审批程序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把规划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规划深化,同时,还应在新形势下持续地对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规划完善。一规划深化,即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宏现指导下对各项目标、功能和活动的三维空间布局和组织,予以具体落实。它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的有机组成,是保证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工作走上正常轨道的必不可少的规划手段。规划深化要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通常分景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工作层次。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为规划实施管理和编制详细规划提供依据。景区规划主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福建省诸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解读,总结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几个重点。指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应该是以保护风景资源为前提,如何处理好风景资源的保护与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最新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的景观生态规划理念,通过将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获得的成果融入总体规划来帮助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国务院“抓紧建立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城乡规划建设情况的动态监测”的要求,推动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部于2002年11月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启动于2002年年底完成。该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监测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活动,促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保障我国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风景名胜区总规应当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流失和风貌趋同现象越发明显,急需探索一套能够增强风景名胜区特色的规划方法。文章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的系统分析,将城市意象理论引入风景名胜区规划,提出了道路等级化与景观化、边界层级化与刚性化、区域空间联动一体化、节点人性化与场域化、标志物特色化与符号化等规划策略,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六峰山—三海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信息     
声音汪光焘部长指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要坚持十六字方针近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黄山风景名胜区考察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要把“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丰富其内涵。汪光焘指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坚持十六字方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目标就是永续利用,风景名胜区不是不用,而是要永续利用。规划修编要讲连续性,要把现行规划中成功的地方继承并发展,要分析多年来变化生产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汪光焘还指出,风…  相似文献   

14.
刘滨谊  宋婷 《规划师》2004,20(6):35-37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区土地使用分区制试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 《规划师》2000,16(6):60-63
风景名胜区土地使用分区制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将全区内土地依据资源特性、形态及地理位置予以综合分析,适当分区并制订各区的保护、利用计划,其直接目的裨益于经营管理。我国现行风景名胜区土地使用分区制还不完善,严重地制约着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对现行风景名胜区土地使用分区制和世界国家公园土地使用分区相关的理论认识,作者就分区模式、分区管制和分区方法三方面对风景区土地使用分区制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建设厅厅长李子青:强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建立国家风景名胜区信息管理系统,继续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7.
从阐述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出发,评析国内外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以典型山岳型风景区——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适用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从人文、自然多角度测定生态敏感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采用空间多成分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进而匹配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分区、分级保护对策;探索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科学评价与规划对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唐军  杜顺宝 《中国园林》2005,21(7):17-21
通过对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的回顾,在分析天山天池风景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总结了总体规划中一些决定规划走向的问题和相应的方法与对策,并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关系提出了一些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域文化资源的构成,结合三晋地域文化视角下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征,以山西太原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了地域文化资源特色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