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合理的社区公园可促进老年使用者的体力活动参与和情绪改善,为其带来较多健康益处。在定量层面探索了社区公园的设计特征与老年使用者在公园中的体力活动强度及情绪改善的关系。利用计步器测量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行走步数;利用PANAS量表与视觉模拟评估法测量老年人使用公园前后的情绪变化;利用便携式GPS设备每隔10s记录老年人在公园中的空间位置点。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在面积较大的社区公园中会行走更多的步数;访问社区公园可缓解老年人的消极情绪,促进积极情绪。基于GPS空间位置点的热点识别表明,广场、健身设施区、树林区、滨水区和植物廊架区是老年人的停留热点。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6,(8)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对社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而现有社区点状分散绿地环境已很难满足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大自然的迫切需求,新型社区公园的出现将弥补这一空白。本文从整合形成中心绿地、合理布置功能与交通、兼顾运动场地配备和居家养老模式设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原场地的尊重、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建造社区公园的设计理念,以期为指导社区公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发挥社区公园的健康效能对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问卷访谈法与SPSS数据分析,对杭州12个社区公园研究得出:绝大多数的受访老人对使用社区公园带来的健康收益持肯定态度;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是其认为使用社区公园的主要健康收益;社区公园的设计功能质量、规划环境质量、景观设施质量、景观视觉质量、景观空间质量5个公共因子对老人使用、获得社区公园的健康收益具有影响;设计功能质量、规划环境质量两个公共因子的影响相对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住区外部空间是老年人使用和接触频率较高的区域,应结合老年人需求重点考虑,建立舒适、安全的室外环境,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研究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以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无障碍社区环境、适老型功能、空间场所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老年人构建安全、健康、舒适、无障碍的社区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医养结合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融合发展模式,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健康需求日益迫切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一种养老模式。具体来说,医养结合是面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人,在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为老人提供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  相似文献   

6.
当前老龄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老年人营造宜居的环境。该文以青岛市胶西镇为例,在对该地区老年人口及年龄构成、老年人生活行为、老年人对居住空间和功能的要求以及对新农村社区的态度等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新农村社区适老性设计。以室外竖向庭院设计与室内主要空间打造为重点,营造宜居舒适的环境,探讨新农村社区适老性建设模式,为乡村养老做好规划与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韩冰冰  冷红 《风景园林》2022,29(1):115-121
在寒地恶劣气候条件下营造舒适的城市社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寒地典型城市长春市为例,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街景图像等方法识别社区绿色空间和测度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绿色空间中不同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及路径,研究解决了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界定、寒地社区绿色空间质量与幸福感的关系测度等重要问题。研究发现:1)绿色视觉暴露对老人自评健康和情绪情感影响最大;2)最近公园距离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最大;3)环境维护对情绪情感影响不显著。因此在规划寒地社区绿色空间时应以资源分配合理、服务公平为原则,增加休闲和商业设施数量以提高公园绿地吸引力,增设半开敞取暖活动设施以延长老年人绿地停留时长。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升。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需求,建设兼顾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与促进老年人健康的人性化宜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日益关注,对邻近户外休闲娱乐空间的迫切需求,以及社区公园在增进邻里交往方面的突出表现,社区公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对社区公园的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通过调研的方法来探讨公园内使用者的行为,以求对社区公园的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建筑的需求日益加大。如何为养老建筑量身打造适宜的设计技术体系,成为当下业界探讨的热点。基于文献调研,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老年住房的特殊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对夏热冬冷地区养老建筑的绿色设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场地与建筑空间设计、宜人地景观生态环境设计、健康安全室内环境营造、集约型环境资源利用及低碳人文关怀等技术策略。结合上海地区某绿色养老社区项目,总结分享其实践经验,最后对综合提升养老建筑整体绿色性能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运用GPS数据采集与处理对老年人行为规律总体特征进行探讨,以社区老年人时空间行为特征分析与可视化耦合模型建立来还原老年人个体与社区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老年人需求视角及社区规划理论的分析认知,归纳了社区健康宜居环境5大规划核心要素:活动类型更具多样性、活动距离更具可达性、活动时段更具健康性、活动频率更具参与性、空间环境更具安全性,并从规划理念与规划实践两方面提出研究结论,从而对社区健康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就现代适老康复景观设计理论进行解析,从亲近自然、舒适安全、促进活动,以及互动联系4个层面,概括其不同于常规环境目标的设计要点。针对我国老年人身心需求与行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健康管理的地域性适老社区环境设计概念。选择广州市老人院中心花园为研究对象,从健康管理的视角就其环境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支持进行评估,从中分析我国适老社区环境设计的存在问题,结合我国老年人实际需求,针对建立一种基于健康管理的地域性适老社区环境设计体系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健康是生活的基础,社区公园作为普惠性的户外空间,使用频次高,与居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但目前社区公园以传统实用功能为主导,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与健康相关的评价方法还十分缺乏。本研究在社区公园与健康的联系框架基础上,提出采用健康性因素量化方法评价社区公园的思路,选取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社区公园健康评价的探索,为后续社区健康公园的评价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内外三个社区养老设施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上海Y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的老年人活动分布楼层化明显,短期居住与日间照料老年人少有交流,居室缺乏私密性,与社区生活隔离;巴塞罗那F社区综合体的老年人拥有自由的生活方式,灵活地选择活动场所,与社区保持密切联系;京都|社区养老设施居家氛围浓厚,老年人与社区联系紧密,高效使用照料资源。基于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提出社区养老设施综合性设计策略:在物质环境方面应营造浓厚的居家氛围,保证个人私密性,进行精心的无障碍设计,加强照料资源的联动调配;在社会环境方面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提供高度精细化服务,实现老年人与社区生活的融合,加强老年人和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6.
社区公园作为与居民毗邻的开放空间,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文化及居民的生活,承担着多种城市功能,更为居民构筑了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满足了市民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需求,实现了市民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进行休闲、健身、娱乐、交往等游憩活动的美好愿望。该文通过剖析石家庄槐北公园的设计理念与空间布局,提出了树立健康成熟的自然价值观,强调景观生态美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为设计指导原则的社区公园设计理念,以期对今后社区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近年来,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上升,对于如何愉快地享受退休生活,人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对于一直生活在自己熟悉社区中的老年人来说,就地养老可以防止老年人移居至陌生环境中产生的不适感,并且仍可以同家人朋友保持紧密来往。社区中的康复花园可以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需求等方面帮助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本文将具体分析这三种元素是与老年人健康与生活状态的关系以及三种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张力 《四川建筑》2007,27(2):20-2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急剧增加,对此,国家与社会应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社区规划和住宅建设中,应通过探讨老年家庭居住模式,针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创造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区环境,注重为老年人塑造社会综合效益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20.
以深圳市人口高密度城区典型社区公园荔枝公园为例,将园内老年人的活动分为运动健身、棋牌文娱、休闲看护3种类型,运用IPA法,识别影响不同活动类型的老年人对园内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社区公园活动场地空间环境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