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地城市因其城市地貌高低起伏、山水相依,城市建设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与山水文化格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水系的景观文化规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将以英德市为案例,探析景观文化策略下我国山地城市的水系规划,强调水系景观和水系文化的关键在于将山地城市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与地方"山水格局"充分结合,具体策略包括:①以保护修复为主建立山水生态格局;②以山水格局为形营造水景观;③以传统传承为境彰显水文化。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2017,(12):15-15
以城市现有水系(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为基础,将其横向贯通形成全城循环的生态滨水景观带,将"以绿为底、以水为魂、筑绿色幸福之城"作为核心理念和建设目标,依托水景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丰富城市文化、推进城市旅游发展,是一个集滨河游憩、城市旅游、徒步健身、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涉及城市规划、道路桥梁、水利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多专业的综合性滨水规划项目。在营造丰富的水景观空间方面,尽可能地全部用曲化的河道,避免直  相似文献   

3.
结合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提出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风景园林专业需要积极拓展思维、加强多专业协作,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升风景园林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地位。回顾和反思风景园林工作的发展历程,讨论风景园林行业如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五个统筹",并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工作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和北京石景山区宜居环境建设等宏、中、微观层次的规划设计实践,强调风景园林专业在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婧 《城市规划》2018,(6):100-104
健康的水系是承载水系统多重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由于城市水系承担着生物栖息地、饮用水供给、行洪蓄洪、排水防涝、水质净化、景观游憩、航运等多重功能,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水系及滨水空间规划中统筹协调多功能,实现水系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是当前水系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2016年版)的修订为契机,结合规划编制案例,从生态优先、多功能统筹、空间协调等方面,探索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水系规划编制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水系空间经常被侵占,导致城市内涝、水体污染、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凸显。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带来系统化治理的思路,可有效解决城市水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厦门市苏厝溪流域为例,通过分析现状水系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要求,统筹城市空间与水系的关系,提出了水系全生命周期建设的策略及系统治理水系的措施,以解决城市开发过程中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及水资源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方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前期的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水系建设及后期的景观营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北川新城水系景观与雨洪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景观在城市雨洪调蓄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应将雨洪管理的概念融入城市设计、市政工程、防洪规划、水系工程、道路交通和绿地景观等各个方面。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将雨水收集、雨洪调蓄、排洪功能、水体净化等与实际工程结合,提出具体落实方案,保证城市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可实施性。通过对北川新县城河道规划及建设的分析,从宏观至微观,从总体到细节阐述了河道景观在城市雨洪管理以及雨水处理中的作用,提出基于生态理念下河道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蓝世萍  曾伟先 《规划师》2007,23(9):22-24
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塑造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的载体,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水系规划应坚持自然生态、多样性、亲水性等原则,注重对生态堤岸、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加强对水系和环境质量的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水系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与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不能忽视对城市水系脉络的梳理和重构。一些经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城市,都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水系丰富的城市,在充分意识到传统水利治理的弊端后,将河流水系的治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考量,营造城市与水相融合的生态水城市。德国、瑞士等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日本"多自然型河川"工程、荷兰"给河流以空间"战略项目以及新加坡"ABC水计划",均为国家层面的针对河流水系改造的战略项目,剖析与借鉴他们的经验,对于重塑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水系景观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笔者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规划,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的发展动态、现状及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营造方法,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营造凸显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特质的现代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  相似文献   

10.
新江湾城开发区地处上海杨浦区北部,规划开发用地面积约9.45 km2。其内部原有老机场河道环绕分布,另有一些零星水面,其水质均劣于V类水标准。《新江湾城水系专业规划》设想在新江湾城布置七横三纵共10条生态景观河道,形成水面率达8.14%、景观河道区域约80万m2的网络状水系。以下介绍在新江湾城的建设中,利用水资源,改传统水利工程为环境工程;运用生态理念,建设水系河道的实施过程。1 生态型河道建设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城市的大规模扩张,城市水系统面积萎缩、水生态系统衰退、水环境质量恶化及内涝频发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城市水系统修复在城市生态修复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以南昌水生态修复中的水系连通实践为例,在论述城市双修理念下水系连通治理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分层纵横通水网、提高水环境质量、打造滨湖水景观及提高洪水安全保障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杭州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着眼于"品质生活,江南水都"的总体愿景,坚持生态优先、以民为本,以水系为载体,以治污为前提,挖掘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提升水环境,服务全社会;打造"生态水都,人文水都,休闲水都,繁荣水都";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水安全保证、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水文化丰富、水景观优美、水经济繁荣"的目标。该规划总体与专项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念与措施相结合,超越了工程性  相似文献   

13.
市政河道是关乎城市形象、水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市政河道建设在传统规划设计中存在功能定位单一、各专业缺少统筹协调、工程技术缺乏创新、河道缺失美感等问题。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将开封市涧水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先行"理念,提出适应市政河道规划设计的一般性策略,使市政河道规划设计从以水利专业为主导的工程化模式转变为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导的多专业协同合作模式,注重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重构、地域文化的传承及滨水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河道效益最大化,为今后市政河道的规划建设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江南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丰富,在城市更新中应发挥其多元功能,从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治理为例,在分析水系资源、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滨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的空间更新改造目标和策略,即以"防洪、生态、景观、历史、人文"五位一体为目标,形成"一环、四段、八园"的总体布局,释放可供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滨水休闲空间,发挥城市水系"防洪排涝、滨水景观、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城市形象"的综合功能;总结更新实践的成果,包括提升防洪安全的保障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活动空间,以及水乡文化的植入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水系空间的生态安全与文化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城市水文生态安全与景观特征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中心城区水系空间为例,以城市水文生态风险评价(ERA)与城市水系景观特征分析(LCA)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探索通过水系空间淹没区分析、水系潜在污染源分析、城市水系空间景观文化特征识别与分析、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与景观文化价值分析,将城市水文生态安全控制与城市水系景观文化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水系空间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参与汉中市中心城区绿地水系规划的编制研究,深入调研规划区范围内绿地水系的发展现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理清规划管控、生态修复思路,提出规划设计和具体对策,以期实现"水活、岸绿、景美"的生态效应,突显汉中市"汉、水、绿"的城市特色,不断提升汉中市的城市生态宜居魅力。  相似文献   

17.
陈灵凤 《城市规划》2016,(3):95-102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水体安全及环境优美是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提升两岸地区服务功能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初见成效。但在工程实践过程中还是以解决单一问题为导向,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需要对城市重要水系、水环境提升技术路线进行多目标、综合性梳理研究。以国内西部某城市的中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规划项目为例,对城市重要水系水环境提升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并以此路线的调研排查、现状评估和问题分析为基础,在污染源控制、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和水景观营造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后,制订并实施控源截污-水质改善-安全优美的综合性工程方案,通过水环境评价体系指标对提升效果进行评估,用于检验工程的阶段性或最终成果,为保障水环境的可持续性提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城市水系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水系规划旨在水系利用与保护、涉水工程协调,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水问题,不同城市的水系规划存在较大差别,而在规划内容上有向全面、复合型水系统规划发展的趋势。基于近10年内我国城市水系规划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城市水系规划的类别与特点,提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丘连峰  王志岭  邓倩 《规划师》2012,28(10):59-62
自然灾害威胁城市安全,洪水内涝带来的城市安全问题日渐增多,如何在解决城市安全的基础上,打造城市水系,成为当今水系规划的创新点。海南文昌市文城区水系规划以"与洪水为友"为指导思想,通过对水的治理、利用和挖掘,既解决了城市洪涝,又构建了城市水系网络,并整合旧城改造、城市风貌及景观园林等相关规划设计,较好地指导了文昌城市水系建设,对于塑造文昌城市品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