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5种相同尺寸、不同品牌的成人纸尿裤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其吸收和回渗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成人纸尿裤结构相对较简单,大多数不含导流层;随着成人纸尿裤中芯层质量分数和高吸水树脂(SAP)含量的增加,纸尿裤的吸收倍率相应增加;通过合理使用导流层可有效防止液体的回渗,减少回渗量。  相似文献   

2.
以黏胶纤维、中空涤纶和亲水聚烯烃双组分(ES)纤维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在线撒粉和热风加固技术,制备吸液性能良好的一体式非织造吸液芯体.设计正交试验,当上下纤网层质量组合形式为200 g+ 100 g时,研究纤维质量配比、热风温度和热风时间对芯体吸液倍率、多次吸收速度及回渗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芯体纤维质量配比为50%亲水ES纤维+48%黏胶纤维+2%中空涤纶,热风温度为133℃及热风时间为120 s时,吸液倍率最高、回渗量最低;当芯体纤维质量配比为50%亲水ES纤维+48%黏胶纤维+2%中空涤纶,热风温度为137℃及热风时间为130 s时,多次吸收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纸尿裤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纸尿裤芯体四代技术的产品特点,从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并结合当前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纸尿裤芯体在新材料和结构方面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抑制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蒸发器中的热泄漏,课题组通过改变3D打印复合毛细芯与加热底座之间的间隙来解决该问题。毛细芯与加热底座间分别选取0,1和2 mm 3种间隙组合方式组装环路热管,并通过实验研究间隙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间隙时,启动时长均会因间隙的增大而延长;复合毛细芯蒸发层为200μm、吸液层为100μm、间隙为2 mm时,热泄漏的抑制最显著。此时,功率为180 W,壁面温度为96.7℃,传热系数为73 681 W/(m2·K);而复合毛细芯蒸发层为100μm、吸液层为200μm时,间隙的增加对热泄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综上,复合毛细芯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可通过改变毛细芯与底座间隙距离来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主流成人纸尿裤的使用性能及舒适性,选取国内市场上5种品牌的成人纸尿裤进行拆解,得出各层结构的基本信息,对各品牌纸尿裤进行了吸液倍率、下渗时间、扩散长度和回渗量的测试,同时对其进行真人试穿主观评价试验.结果 表明:纸尿裤的吸液倍率与吸收芯层中SAP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纸尿裤的液体下渗时间、表面和背面扩散长度比值及回渗量均随人工尿液渗透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导流层采用热风非织造材料可提高纸尿裤的导流性能和抗回渗性;纸尿裤的舒适度主要取决于其扩散性及回渗量这两个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纸尿裤吸收芯体的发展历程,分析传统的绒毛浆吸收芯体和新型的复合吸收芯体的结构,概述吸收芯体中各层材料及功能,介绍吸收芯体成型工艺及设备创新,总结吸收芯体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桂兰 《数码印刷》2013,2(2):54-56
“3D打印”被誉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互联网以来最大的热门技术,甚至将其称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马铃薯淀粉3D打印工艺,探讨3D打印淀粉食材在3D打印前、中、后三个阶段中理化结构、物性的变化。本论文基于淀粉糊化特性,提出一套新的马铃薯淀粉3D打印原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质构分析的方法对3D打印淀粉食材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糊化马铃薯淀粉分子发生黏连,凝胶化;3D打印显著降低了糊化马铃薯淀粉的黏附性、硬度和凝胶性,但对其热力学性质、结晶结构和分子化学键等没有显著影响,仅改变了颗粒结构的表面光滑度。说明3D打印仅改变了糊化马铃薯淀粉部分物性性能,对理化结构没有影响。本研究为3D打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在3D打印原理中,复杂的三维制造转化为一系列二维制造的叠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条件下生成几乎任意复杂的工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柔性。这种数字化制造模式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庞大的机床、众多的人力,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便可生成任何形状的工件。而且,材料利  相似文献   

10.
阐述3D打印技术在内衣个性化定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介绍3D打印技术的主要工艺与打印材料,对比传统内衣定制方式和3D打印技术定制内衣的加工流程及周期等,分析传统内衣定制存在的问题以及3D打印技术定制内衣的优势。同时总结3D打印技术在内衣个性化定制方面应用的不足,指出需在3D打印工艺材料、建模软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从而加速3D打印技术在内衣个性化定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索了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技术制造导电聚合物树脂材料。以可光固化树脂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混合物为基底,通过添加纳米纤维素(CNF)来改善MWCNT的分散性,使混合树脂达到最佳的导电性能和印刷质量。此外,结合了光固化、热解和化学活化等反应过程,形成可设计的分级孔结构的碳电极,该电极具有从毫米级到微米级再到纳米级分布的孔隙结构,组装对称超级电容器可提供高能量密度0.91 mWh/cm2。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化学改性纤维素、纳米纤维素、微纳纤维素(纳米纤维素与微米尺寸纤维素的混合物)、木质素及木质纤维增强聚乳酸(PLA)的复合材料及其用作3D打印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木质纤维增强PLA复合3D打印材料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钠(SA)和豌豆蛋白(PPI)为原料,探究了预凝胶化时间对SA-PPI复合凝胶的流变特性、3D可打印性能、可吞咽性能的影响和3D打印产品对姜黄素(Cur)的缓释能力。结果表明,调节预凝胶化时间能改善复合凝胶的流变学特性、3D可打印性能和可吞咽性,提高其对Cur的包封效率和缓释能力。预凝胶化22 min的SA-PPI复合凝胶(SA-PPI22)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触变恢复性,有助于复合凝胶在3D打印过程中的挤出和形状的维持。SA-PPI22的3D打印图形表面光滑,具有最好的自支撑能力和可吞咽性能,符合5级细馅型食物标准。SA-PPI22能延缓Cur的体外释放速率。有助于拓展水凝胶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为SA-PPI复合凝胶在吞咽困难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以豌豆蛋白为基料的3D食品打印材料,探讨马铃薯淀粉对豌豆蛋白在3D打印可行性方面的作用规律及机理,通过SEM、XRD、FT-IR、DSC等方法,对豌豆蛋白3D打印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的添加对豌豆蛋白3D打印材料颗粒的结构、性质和3D打印可行性都有显著影响,改变了3D打印物的表面光滑度。可打印的3D打印材料配方豌豆蛋白含量范围为50%~75%。其中最佳的3D打印材料配方豌豆蛋白含量为50%,3D打印物成型效果好,造型逼真,表面光滑度高。此研究为3D食品打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为实际生产豌豆蛋白3D打印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工艺参考和技术支持,具有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作为革命性的新型制造技术,具有光明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打印材料作为3D打印研究的重点,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仍需要继续探索。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然聚合物和植物的主要成分,存在多种优势,在生物基产品的制备中具有巨大潜力。目前,纤维素作为3D打印材料的研究已成为领域热点,得到了高度关注。本文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作为3D打印材料的研究进行综合整理,总结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打印材料中作用和功能,以及纤维素类打印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分析了纤维素类打印材料在3D打印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荔枝干、食品胶(κ-卡拉胶和黄原胶)、蜂蜡和火龙果皮为原料,利用3D打印机、流变仪和扫描电镜探讨不同配比对复合型荔枝材料流变学性质与打印成型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当添加卡拉胶:黄原胶比例为1:1,蜂蜡添加量8.0 g,火龙果皮粉添加量2.0 g时,复合型荔枝油墨材料的稳定化时间为143.5 s,屈服应力为187.55 Pa,K值为1.72×105 Pa·sn,n值为0.22,制备的材料具备较好的剪切稀化性能、热可逆性和机械性能。打印出的产品精度较高,线条细腻,可叠放60层。材料的微观结构以κ-卡拉胶为骨架的网络状,黄原胶、荔枝果肉和果胶等依附在骨架上,蜂蜡以颗粒(直径10μm)附着在骨架的表层,在打印过程中与食品胶共同作用以影响材料的打印成型性。  相似文献   

17.
三维梯度结构增强体的设计与织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梯度结构的设计思想,详细介绍了三维梯度结构增强体的设计和织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维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琦  邱夷平 《国际纺织导报》2006,34(11):54-56,58
对超厚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及二维要织层合板人别进行了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种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特性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三维机织材料的拉压还是二维层合板的拉压应力应变曲线都近似为直线,而且具有脆性破坏的特点;三维复合材料的拉压强度要高于二维层合板.这主要是由于材料不同的增强相结构及纤维含量造成;不同的破坏模式对材料强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微纳纤维素(MNC)与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的性能,将分散于二氯甲烷的MNC与溶解于二氯甲烷的PLA 通过溶液共混法进行复合,成功制备了适用于FDM型3D打印机的MNC/PLA复合3D打印线材。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MNC进行改性,考察了KH550用量对MNC的晶型结构及对MNC/PLA复合材料断面形态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KH550改性MNC对MNC/PLA复合材料3D打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共混法制备的MNC/PLA复合3D打印线材可在保持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将高含量的MNC与PLA均匀复合;1%用量(相对于MNC绝干质量)的KH550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且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最佳;制备的MNC/PLA复合3D打印线材经FDM型3D打印机可成功打印出3D打印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不同打印条件的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以鱼糜为原料,打印出的产品在形貌、强度、色泽等方面满足要求。本文研究了填充密度、分层高度、打印速度以及喷嘴孔径对鱼糜凝胶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通过切片软件改变模型的打印参数,比较打印成型样品的打印精度、凝胶强度、白度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填充密度为60%以上,成型样品具有较高的凝胶强度,内部填充连续,没有明显的断条现象发生;当分层高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导致打印精度降低,0.8mm的分层高度具有较好的打印效果;打印速度越快,耗时越少,成型样品的白度越好,但是过快容易导致样品坍塌;鱼糜浆料从过小的喷嘴孔径中挤出易发生断线,打印不完整。综合表明,当填充密度大于60%,分层高度、打印速度和喷嘴孔径分别为0.8 mm、35 mm/s和1.2 mm时,鱼糜浆料体系的3D打印能够打印出品质较好、精度较高的成型样品。本研究对鱼糜浆料在食品3D打印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为在食品3D打印领域开发新的食品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