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悼念谭垣老师张开济谭垣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建筑界特别是建筑教育界的一大损失。谭垣先生是我的恩师,我是在30年代在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上学的受教于谭老师的,距会也有60$了。晏然很少建树,愧对师问,但是我依旧非常感激谭程师,因我的一些星不学识,从建筑理论到设...  相似文献   

2.
褚承祖先生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的恩师。恩师生前长期担任河南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我们都称呼他为“褚总”。  相似文献   

3.
古人有云:"光明似箭,日月如梭",今天我方始信其言之不谬,回想起我考入中国营造学社拜刘敦桢、梁思成等为师学习古建筑已经67年过去了。值今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怀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因为如果没有恩师的教诲,我今天也就没有以古建筑这门知识与技能来从事古建筑保护与研究这一崇高事业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9)
<正>豆豆今年6岁,小姑娘要上小学了。豆爸杨先生很担心,到底女儿能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能不能跟新的老师、同学好好相处?有没有必要的安全意识?豆爸把对女儿的贴心叮嘱都画了下来,可爱的造型、简单的构图,配上有趣贴心的文字,每张图片都十分温馨。豆爸说这些画是送给女儿的"百宝囊",希望她"上学的日子快乐安康"。  相似文献   

5.
恩师龙庆忠先生作古已六年有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在脑中定格。每当谈到先生的学识、治学以及生活态度时都不由得赞叹、唏嘘,感念他的精神。我读研究生时,先生已是80高龄。第一次上课时先生是同时用英、日、中三种文献讲解。他的课都是以写论文作考试的。当时研一修的是中国文学课,写这方面的论文把我给难住了。先生知道后指导我去阅读文史类杂志、文学史教科书和文字研究方面的小论文,还亲自给我讲解了几段古文,使我对文学史和文字史方面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先生的指导下我相继对书法史、雕刻史、音乐史以及哲学史的知…  相似文献   

6.
<正>褚承祖先生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的恩师。恩师生前长期担任河南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我们都称呼他为"褚总"。1975年初,我刚调入河南建筑工程材料科研所时,分配在防水保温科研组初来乍到,对这类新材料一窍不通,只能在几个老同志做试验时打个下手当时全组都在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青藏铁路路基保温和防护材料研究"紧张地工作有一天,所里接到紧急任务,说要赶制一批展板,送到青藏铁路科研协作组兰州指挥部,向  相似文献   

7.
时光飞逝,转瞬60多年过去了,但恩师林徽因先生的音容笑貌,她那种侃侃而谈、妙语风生、古今中外博学多闻、才情洋溢,特别是对我这个来自农村孩子的循循善诱热心教诲的恩情时刻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8.
罗哲文 《建筑创作》2004,(5):106-107
时光飞逝,转瞬60多年过去了,但恩师林徽因先生的音容笑貌,她那种侃侃而谈、妙语风生、古今中外博学多闻、才情洋溢.特别是对我这个来自农村孩子的循循善诱热心教诲的恩情时刻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9.
纪念恩师学习恩师杨慎初在柳士英先生诞生百周年之际,纪念恩师,学习恩师,为我们祖国的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衬会壬义,发展我们的教事事业,有着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百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巨大历史变革,经历了重重限难险阻,中国知识分子经受了严竣的考...  相似文献   

10.
傅筱自述     
<正>20年前,初涉建筑,老师发下一张钢笔画让我们临摹,依稀觉得画面千净利落,线条挺直有力,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蒙上硫酸纸,开始一丝不苟地用直尺拉线条,老师在一旁提醒说:"这是徒手画的!"我很是惊讶!第一次了解了建筑学的"手头功夫",也由此产生了对东大建筑的向往!1997年,不负寒窗,进入东南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圆了大一梦,拜读于恩师贺镇东先生门下。贺先生给我印象是儒雅谦和、气度非凡、才思敏捷、思维开阔。有一次我推敲几个体块终觉不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6)
<正>在恩师九十寿辰之际,撰写此文,回忆先生数十载学术贡献,展现先生九十年处世为人,再现先生风骨,感谢先生师恩。懵懵稚子入师门,已过三十二度春。四季求知逢雨露,百年交友遇知音。阳光灿灿催新叶,细雨绵绵润幼林。万里长江情无限,师恩浩荡比海深。一、来自书香门第的勤奋学子庆成教授生于1927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老家在江苏省句容市。老师的父亲王后哲先生当过机关职员,抗战时期调入中学教书,后终生从教,主要讲授语文、历史等课  相似文献   

12.
魏先生     
《Planning》2020,(3)
<正>在古代,人们通常把老师称为"先生"。魏老师教我们好几年了,同学们与她的感情越来越深,有的同学甚至直接称她为"老魏",而我却一直称她为"魏先生"。因为,从魏老师身上,我才懂得了"先生"的真正含义。魏先生,大约40来岁,一头乌黑的秀发,简简  相似文献   

13.
施奠东 《风景园林》2019,26(10):17-17
正今天,我怀揣着浦阳江的一江春水、西子湖的芬芳泥土,以高山仰止的心绪,深切祭奠、怀念恩师孙筱祥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开拓者、一代宗师,先生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座巍巍高峰。先生的家乡在杭州浦阳江畔,先生经典之作在杭州的西子湖上,我曾无数次地徘徊于花港观鱼的港湾池畔,留恋于植物园的绿色丛中,学习、体会孙先生的创作思想。先生多次说,在花港观鱼的创作之初,是按照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6)
<正>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呢?一、打造高效课堂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个成为教学高手的教师,是和他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分不开的。1.爱是教育的根基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尽力而为及时给予援助;当学生遭遇挫折时,老师及时劝慰,及时鼓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春节本来应该是知名建筑学者、恩师邓林翰先生最欣慰的:从事艺术创作的长子刚刚获得国家授予的特别勋章,并专程从香港飞回来守护老人过节;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等地的学子听说恩师年迈体弱,近日活动不便,相约春节之际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1)
求学岁月是青年实现自身快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段,本文为笔者对求学期间黄灼明老师和黄铁苗老两位恩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梳理与总结,宣扬老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并从生命教育、立志教育、品德教育、能力教育、节约教育五个方面阐述老师的育人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连全 《园林》2011,(3):72-76
上海举办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之后,上海园林更加璀璨夺目。当我们倘佯在遍布上海的绿地中,欣赏树木花草的芳容,享受着绿色的福祉,我们怎能忘记一代又一代植物引种工作者付出的辛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年95岁高龄的庄茂长先生,就是栽树前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从事植物引种工作的恩师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
<正>程砚秋(19041958),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满族人,最早的官名是承麟(lin),后来,他的恩师罗悖曧(rong)先生把他的"承"改为汉姓"程"。程砚秋最初的艺名是菊侬,1918年改为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取意于"艳于秋者厥(jue)为菊",后改艺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程砚秋是京  相似文献   

19.
李嘉珏 《中国园林》2012,28(8):13-15
2012年6月8日,恩师陈俊愉先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不已。然而,先生并没有远去,因为他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作为一名由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培养的老研究生,回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与先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我往往情不能自已。想说的话,想写的事,很多很多。对我来说,他是终身的导师!也是一块丰碑,一个楷模,一面旗帜,一位具有大家风范的伟人!  相似文献   

20.
8月的一天,友人周君从广州来电,告诉我恩师佘南先生已于7月29日仙逝,享年83岁。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不久前,我还为先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兴奋不已,短短20多天的时间内,竟又得如此消息,让人难以置信。先生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大师、岭南建筑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