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盆地上三叠系须家河组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是评价含油气盆地的关键。目前国内研究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模式不系统,二者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生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系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留烃量3个参数进行计算,建立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生烃总量为4 525.5×10~8t,远景资源量为1 584×10~8t。其中,页岩油气资源约占46.5%,致密油气资源约占44.8%,常规油气资源约占8.7%。该研究系统性地评价出不同地质条件下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油气资源潜力,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滨北地区中浅层共存在4套烃源岩,自下而上分别为青一段、青二-三段、嫩一段、嫩二段,利用烃源岩残留烃量计算模型对该4套烃源岩残留油气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滨北地区4套烃源岩的残留油量分别为28·54×108t,6·27×108t,14·76×108t,13·30×108t;残留气量分别为1·19×1011m3,1·25×1011m3,2·03×1011m3,3·30×1011m3;排油气效率青一段和青二、三段在58%~89%之间,嫩一段和嫩二段则在40%以下,综合分析认为,青山口组烃源岩为滨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二叠系发育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和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两套烃源岩,由于其热演化程度高,造成对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及天然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为此,通过研究该盆地内探井及盆地周缘剖面大量二叠系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二叠系烃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以及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排烃量、干酪根与原油裂解生成天然气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和碳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高、原始生烃潜力大,是二叠系中最主要的油气烃源岩,龙潭组煤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气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也很高,是四川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源岩,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与原始生烃潜力低,是次要的油气源岩;(2)二叠系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原油3 290×10~8 t,生成天然气420×10~(12) m~3,龙潭组烃源岩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贡献率分别为80%和85%;(3)二叠系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原油资源量为580×10~8 t,原油裂解气资源量为4.45×10~(12) m~3,干酪根直接生成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10×10~(12) m~3,天然气资源总量可达6.55×10~(12) m~3,其中原油裂解气占70%。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北部和中部—东南部是二叠系的两个生烃中心,也是最有利的二叠系油气成藏和天然气勘探区域,古油藏是最具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地区深层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通过收集研究区深层烃源岩热解和有机碳等地化资料,利用地质门限理论为基础的生烃潜力法,对深层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聚集系数法预测其资源潜力。建立了3类烃源岩排烃模型,其中,Ⅰ型源岩最早进入排烃门限进行排烃,排烃效率高于Ⅱ型和Ⅲ型源岩。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早在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开始排烃,主要以排油为主,累计排烃量为43.30×108 t,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沙河街组二段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开始排烃,累计排烃量为22.6×108 t。深层烃源岩的总排烃量为65.90×108 t,预测资源量为21.06×108 t,其中石油预测资源量为17.12×108 t。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深层烃源岩以生油为主。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为两个富烃凹陷,位于两个凹陷之间的辽西凸起,具有双凹供烃之利,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一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松辽盆地北部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加大,其主力源岩层嫩一段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依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源岩排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嫩一段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1000m,在1450m达到最大排烃速率38.35mg/(g.100m),地质过程中累计排烃量为142.04×108t,主要排烃期为明水组和泰康组沉积时期,嫩一段源岩远景资源量为56.8×108~85.2×108t,平均为71.0×108t。因此,嫩一段作为松辽盆地主力源岩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潜力,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2个排烃中心周围区域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生烃动力学方法为油气成因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针对八面河地区的资源量评价主要以定性和半定量为主的不足之处,采用以模拟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八面河地区主要烃源岩层沙三段、沙四段进行生烃门限深度及资源量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2700 m,牛庄洼陷的总生烃量为145×108 t;成熟的油气贡献远大于未成熟或低成熟的油气贡献,是八面河地区的主要油气源.  相似文献   

7.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潜力指数地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运用该方法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约为2.2×10~8t,排烃效率为50%。实践证明,由于生烃潜力法建立在大量的热解资料的基础上,体现了整体的变化趋势,因而合理回避了油气生成运移机理,可靠性高,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有效烃源岩是指已经生烃且排烃的沉积岩,排烃的临界值是指烃源岩的生烃量刚好达到烃源岩的最大残留烃量。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一段(简称青一段)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图版,有效烃源岩识别图版综合考虑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传统烃源岩评价中将上述3种参数分别评价的不足,可以快速直观地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性及排烃潜力。高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易于排烃,且所需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当有机碳含量低于0.4%时,烃源岩不能排烃,为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利用该图版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不同凹陷的青一段烃源岩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长垣南、三肇凹陷、王府凹陷源岩均可大量排烃,而黑鱼泡凹陷烃源岩位于排烃临界线之下或附近,排烃潜力有限。这与目前勘探结果相吻合,表明该图版的有效性,可用于优选勘探区带,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
有效烃源岩是指已经生烃且排烃的沉积岩,排烃的临界值是指烃源岩的生烃量刚好达到烃源岩的最大残留烃量.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一段(简称青一段)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图版,有效烃源岩识别图版综合考虑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传统烃源岩评价中将上述3种参数分别评价的不足,可以快速直观地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性及排烃潜力.高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易于排烃,且所需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当有机碳含量低于0.4%时,烃源岩不能排烃,为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利用该图版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不同凹陷的青一段烃源岩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长垣南、三肇凹陷、王府凹陷源岩均可大量排烃,而黑鱼泡凹陷烃源岩位于排烃临界线之下或附近,排烃潜力有限.这与目前勘探结果相吻合,表明该图版的有效性,可用于优选勘探区带,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一青三段)成烃转化率一埋深关系曲线及Ro-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可能为1 400~1 700 m,而不是过去认为的1 200 m左右.生油门限深度的变化对盆地各地区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力烃源岩区,生油门限变深,将使评价所得生、排烃量减少,但对资源潜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影响对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评价;对于烃源岩埋藏相对较浅的滨北地区,生油门限变深,勘探潜力、勘探方向、有利目标评价将受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盆地内抬升剥蚀量较大的东南隆起区,生油门限变浅,约为700m,将明显提升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和宾县-王府地区的勘探潜力.图14参21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测井有机碳计算、生烃潜力法及生排烃史模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史及排烃强度。长7段有机碳含量大于1.0%的暗色泥岩(含油页岩)厚度主要为20~90 m,平均有机碳含量主要介于2%~9%,其有效烃源岩分布以w(TOC)=1.0%和Ro=0.7%为界限,具有大面积广覆式分布的特征;长7段有效烃源岩在侏罗纪末期开始成熟生烃,主要在早白垩世早期(140~130 Ma,Ro≈0.7%)开始排烃,至早白垩世末期(100 Ma)达到生排烃高峰(Ro≈1.0%),最大产油率接近400 mg/g,排油率达308 mg/g,晚白垩世以来的区域性构造抬升使得生烃停止;长7段有效烃源岩排烃强度主要分布于(10~250)×104 t/km2,具有强排烃特征,以长6—长8段致密油为主的延长组油藏主要分布于排烃强度大于20×104 t/km2的地区,油气具有近源短距离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笔者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特征,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Ⅱ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7%,Ⅲ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为0.8%。该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康村组和库车组沉积期,属于晚期排烃,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3个排烃中心,即克拉苏地区、大北地区及迪那—依南地区。总排烃量和总远景资源量分别为887.06×108t和47.02×108t,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2.96×108t和3.02×1012 m3。综合分析后认为,侏罗系致密砂岩油气藏以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为主力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3.
烃源岩排烃方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国内外油气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烃源岩排烃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排烃门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烃源岩的排烃问题,根据此理论可以定量计算排烃量,并对其排烃模型进行了修正。排烃门限理论目前已被用来判别油气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源岩、研究油气运聚机理与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发育一套沉凝灰岩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整体处于生油窗内,油气以"自生自储"就近聚集成藏为主,烃源岩即是好的产油层,为典型的源岩油成藏特征。源岩油勘探主要评价储集层可动烃含量,本文探讨了利用录井气测、定量荧光、岩石热解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定性和定量表征源岩油中的可动烃,根据实测数据,用岩石热解法对其可动烃资源量进行定量估算,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源岩油可动烃资源约5.53×10~8t,资源丰度可达300×10~4t/km~2,源岩油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查干凹陷白垩系巴音戈壁组二段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烃潜力法对巴二段的排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排烃强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巴二段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但东西部次凹差别较大;巴二段烃源岩的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分别对应于1600m和2700m;平均排烃效率为55%,最大可达80%;平均排烃强度为200×104t/km2.展现了良好的资源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质、地化、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油源关系及油气成藏条件。根据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其相关参数,将葡萄花油层原油划分为A,B两大类。油源对比表明,长岭凹陷北部查干泡地区葡萄花油层原油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南部黑帝庙地区葡萄花油层原油与嫩一段烃源岩有亲缘关系。分析认为:有效烃源岩厚度、地层剩余压力及断裂活动在平面分布的差异,导致长岭凹陷南北葡萄花油层原油来自不同的油源;查干泡地区青一段烃源岩地层存在巨大的超压,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有利于油气在姚一段成藏;黑帝庙地区青一段原油不具备进入姚一段的运移通道,而嫩一段地层压力足以驱动油气沿断层发生下排。  相似文献   

17.
渤中凹陷北部QHD34—4—1井钻探的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初钻探的QHD34-4-1井是渤中凹陷北部钻遇古近系东营组优质成熟烃源岩层段的第一口预探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井东三段发育Ⅱ1型干酪根为主的中等—好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生烃门限深度在3200m附近;4100m附近的东三段烃源岩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排烃;东营组油气藏自生自储特征明显,新近系油藏油气主要源于东营组烃源岩。QHD34-4-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东三段烃源岩为渤中凹陷北部第三套主力烃源岩的推断,也改变了渤中凹陷中北部地区中浅层油气主要源于沙河街组烃源岩的认识,特别是东营组自生自储型隐蔽油气藏的揭示,对推动渤中凹陷中浅层(尤其是古近系东营组)油气勘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被认为主要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2套烃源岩,但何者为主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标志物对比、馏分碳同位素对比、单体烃同位素对比和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证实了塔北地区海相原油以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贡献为主,最大可达88%,不同地区贡献不同。然而,目前钻井证实的高丰度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局限,难以解释塔北地区已发现的广泛分布的特大型海相油田油气资源规模。通过干酪根元素随埋深变化、生烃潜力变化、古TOC恢复等多方面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证实,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部低TOC烃源岩发生过大量生排烃,并根据排烃门限、烃源岩地球化学和测井特征综合判识了有效低丰度烃源岩。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烃潜力法评价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各成藏体系中-上奥陶统高丰度和有效低丰度烃源岩的排烃量。台盆区中-上奥陶统低丰度烃源岩排烃量为494.4×108t,高丰度烃源岩排烃量为1 353×108t,高、低丰度烃源岩的相对贡献比率分别为73.2%和26.8%。其中,塔北隆起轮南-英买力成藏体系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量为327.7×108t,高、低丰度烃源岩的相对贡献比率分别为59.8%和40.2%,表明低TOC烃源岩对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特大型海相油田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实验方法评价松辽盆地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烃源岩生排烃效率评价现有方法的不足和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需要,基于模拟地质条件的最新生排烃实验平台,以白垩系烃源岩为例,开展了松辽盆地烃源岩生排烃条件和过程的模拟实验。结合包括轻烃在内的产物计量方法探索,对实验产烃量进行计量;通过实验产物的H/C原子比数据,对干酪根热成熟度进行标定,获得实验点所对应的地质RO值;从而实现了对松辽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在各热演化阶段的生排烃效率厘定。结果表明,轻烃在总烃中的含量为5%~29%,并有随实验热演化程度升高的特征,在生油高峰期的轻烃含量约为25%,从而弥补了传统实验和利用岩心残留烃分析排烃效率方法中缺少轻烃组分的缺憾;通过生排烃效率曲线显示,松辽盆地白垩系烃源岩的最大生油效率为680mg/gTOC,生油高峰期对应的绝对排烃效率为57%。对压力的影响分析认为,压力确实影响热成熟演化,在生油阶段对RO的抑制约为0.2%;压力的释放促进排烃,是导致岩心滞留烃量降低和轻烃散失的主要原因,仅轻烃散失造成的生油高峰期绝对排烃效率偏差值就达18%。常规方法低估了地质实际的滞留烃量,深层找气的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20.
盆地模拟及在松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松南地区盆地模拟主要包括了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模拟。利用本模拟系统对松南地区十屋、德惠、伏龙泉和柳条断陷的油气资源量及资源结构特征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松南地区区域主力烃源岩为沙河子组,次要烃源岩为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区域内4个主要断陷盆地中,德惠断陷生烃量最大为628×108t,其次为十屋断陷239.08×108t。烃源岩演化程度最高为十屋断陷,生油气比为1∶17,柳条断陷演化程度最低,生油气比为1.2∶1。区内具有工业价值油气区的总体模拟特征为生烃强度大于40×104t/km2,排烃强度大于20×104t/km2的区域之内,运移指向聚敛特征明显,运移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