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非公有制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辽宁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总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但在发展中受到规模不大、经营分散、资金筹集困难等内部因素和林木采伐限额、税费负担较重、林权证流转制度不健全、交易市场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制约.因此,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适度放开采伐限度制度;完善林权流转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林地流转方案;创新林业投融资本体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林业税费调整力度,为非公有林生产经营者创造合理赢利空间;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森林资产评估平台.  相似文献   

2.
林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林业领域的延伸。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了林地小规模经营。分析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的林农分化情况,阐述了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趋势及当前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借鉴国外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路径:健全法制、依法治林、促进林业合作经营,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组织,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农民进行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培训,促进跨区域、全国性合作组织的成立。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从2005年3月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08 年底全省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相继开展。在主体改革中,按照 区域林地特点和改革的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辽东、辽中和辽西三种模式,分别对不同模式进行了绩效评价。从2007年起,辽 宁省主要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合作经营体系、森林资源流转体系、林业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着手,建立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体系。实践 中,在树木生长周期与承包期、生态公益林的比例、对生态公益林复合经营的认识、商品林采伐限额等方面存在需要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9,(3):167-170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交汇期,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云南省彝良县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务农人口越多、文化程度越低、距县城交通距离越远等的农户越不愿意流转农村宅基地;影响因素依次为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距县城的交通距离、外出务工人口、宅基地的面积、家庭年农业收入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本文就存在现象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特别是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之后,积极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措施越来越重要。通过对辽宁省部 分市县政策性森林保险专题调研发现,存在林户投保意愿低、林户对森林保险了解程度较差以及林户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政策性 森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基层政府和林业部门动力的不足、保险公司业务扩展模式的束缚与产品供给的不足、森林保险投保人 需求的乏力等因素制约着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森林保险宣传与扶持力 度、加强相关部门合作形成有效机制来促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森林采伐是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一类常见作业,而森林重要生态过程都离不开林地表层(土壤及覆盖物),为此,理解和把握森林采伐对林地表层的影响对于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单回顾了采伐对森林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基础上;介绍了森林采伐对林地表层温度、湿度、土壤结构、pH值、养分(C、N、P、S)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生物对森林采伐的反馈过程;阐述了森林采伐对林地水文、C、N转化等生态过程的作用。最后,从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提出森林采伐影响林地表层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森林采伐的边缘效应和空间异质性;森林采伐后土壤生物的响应;森林采伐后的水、C、N转化和循环等生态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是目前及今后研究的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7.
新型智能伐根清理机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在世界各国中排120位。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8m3,远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水平。为克服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改进森林资源利用,充分发挥林地效益,其重要途径是:一、充分利用森林采伐剩余物;二、培育优质工业用材林。 在采伐剩余物中,伐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伐区的伐根蓄积量很大,用途广(伐根可用于硫酸盐纸浆生产,微生物工业和制造木塑料等)。将伐根取出利用的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伐根清除后的林地易于人工更新造林,有效地利用了林地,并可以清除繁殖在代根上损害…  相似文献   

8.
集体土地流转涉及的利益主体为农户、地方政府及企业。从各主体的利益行为动机出发,建立并分析农户与地方政府、企业 与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结果表明: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并不规范,地方政府具有主动权,处于优势地位,往往借公共利 益的目的征用农户土地,给予农户较低的补偿费;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参与集体土地的流转,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在于以牺牲农户的 切身利益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农户在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博弈中总是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其在博弈中做出的决策对 于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微小。为推进集体土地持续有序流转,需规范相关参与主体的行为,降低其投机热情;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市 场建设,保障交易公平与效率;完善农户利益表达机制,维护农户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浅谈林业专项资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娉婷 《网友世界》2014,(14):127-127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国家加大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确立了林业部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六大工程。随着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国家对林业的投入明显增加,其中林业国债专项资金占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促进林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总和,其建设包括林业专业合作组 织、科技推广体系、融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多数学者采用定性分析和简易统计描述,较少利用计量模型、跨学科维度等对社 会化服务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福建、辽宁、江西、浙江等省份,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视角为政策导向型和 需求导向型,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研究结论多为政策性建议,而从现实条件全方位探讨林业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林业社会 化服务的研究成果甚少;研究成果虽对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社会认可度较低,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由 于执行成本高、林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政策不稳定而导致林农的短视行为等原因而无法落到实处。随着林权改革逐渐深入,政 策层面限制逐渐消失,林业市场化越来越明显,林业合作组织在木材、林产品购销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林业技术推广 能够解决林农遇到的技术瓶颈等问题;随着林业税费减轻,林业投资回报率上升到正常的资本水平,林业融资就不会成为林业发展的 瓶颈;林业风险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加强政府转移支付能力,降低林业发展的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农地流转行为日渐增多。通过对乌鲁木齐县村民农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该县仍处于初始阶段、摸索阶段,还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该县农地流转的诸多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该县农地流转的对策,以期促进农地流转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户种植粮食作物时不断增加氮肥施用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氮肥施用过量,不仅造成土壤和水源的面源性污 染,还造成氧化亚氮(N2O)这一农业源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以辽西玉米主产区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户为调查对象,经过对样本 农户施肥行为的分析得出,该地区玉米种植户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问题,而作为玉米种植农户氮肥减量化意愿程度成为促进农 户减少氮肥施用量的主要动因,也间接成为农户农田减排意愿的一部分。计量分析表明,影响农户氮肥减量化意愿的因素主要包 括农户对自家氮肥是否施用过量的认知、是否参加过测土配方施肥培训、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农户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现有林权变更信息管理系统仅支持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查询、管理和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林地林木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时闻信息进行组织管理,构建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时空数据组织,建立林权变更数据库,支持历史信息的管理、查询等操作。以广西梧州林权改革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时态GIS对林权变更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分析.便于时间和空间信息的查询.有利于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宁省1981~2006年造林面积变化的分析,发现造林面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分析影响辽宁省造林面积变化的其它因素,发现造林面积与造林成本、木材价格、木材产量以及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快木材市场化改革进程、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强森林采伐更新管理等增加辽宁省造林面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特殊的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其上下游经营主体之间连接松散,农户面临需求风险、经营风险、供应风险、环境风险、制度风险和信息风险;农户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对风险的反应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产品供应链极度脆弱,基于农户对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的不足.构建以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村合作组织为协调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能够有效地防范农户风险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陕西省1993~2007 年的面板数据,在已有文献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农户纯收入、农户生活消费 支出、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贷款、土地规模、农村公共投资为影响因素,用Eview5.0 计算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 程度,找出可以激励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大农产品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增 加农村小额信贷和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议,推动农户农业生产投资。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六县23 个村276 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针对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进行入户调查,对辽宁省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农地规 模经营经济效益、不同农地经营规模的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农户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辽宁省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户分散经营仍是农地的主要经营方式;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农地经营收入增 加,存在规模效益;农地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提高最为明显;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 愿较高,但土地转出意愿相对较低,“无地可转”是目前阻碍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微 《计算机科学》2014,(2):138-140
促进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经营者 整体素质不高、政府服务和引导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不通畅,以及资金短缺融资难度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加大对 农场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扶持政策,强化配套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引 导职能;加大政府政策性补贴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规范民间融资,疏通家庭农场融资渠道保障其金融需求;建立健全农 地流转长效机制,提高补偿标准,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促进农地流转,保障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行森林资源综合调查,目的在于弄清森林长势、覆盖面积、蓄积量、生产量以及分布规律,监测林地环境恶化和森林灾害,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如何开发业已普及的航空遥感技术用于科学、高效而经济地开展这些工作,是林业遥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