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从分析风机调速节能原理出发,论述了用双向晶闸管、集成触发器和PI调节器.组成风机风量交流调压调速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并对调节系统特性作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狭缝涂布是一种精密涂布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柔性电子、功能薄膜、平板显示器、微纳制造、印刷等众多领域.通过对狭缝涂布系统稳定流动后的涂布层进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理论分析,建立了上游和下游的流速、流量关系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涂布层的流动机理,并通过对涂布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涂布开始后不同时刻流体的流动界面,阐述了基底运动速度对涂布层质量的影响规律.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狭缝涂布质量和效率,优化狭缝涂布的生产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空调TAB调试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析了两种常用空调风系统的调试方法分步调节法和比例平衡法的优缺点.对空调风系统中总风量及风口风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在实际工程的调节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系统调节精度能达到±5%以内.  相似文献   

4.
完整地推导了具有不同引水管道的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调节系统稳定性和过渡过程品质的基础.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数学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小型工业汽轮机智能交流伺服调节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微小型工业汽轮机组调节控制系统设备简陋,动态响应和稳态精确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交流伺服电机和模糊PID控制的自动调节系统.在对调节系统部件特性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机理分析法建立了工业汽轮机交流伺服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以模糊PID控制和常规PID为主的控制器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器比传统的机械式调节系统具有更优良的动态和稳态性;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的调节系统在减少调节时间、改善动态品质方面均好于常规PID调节器.为工业汽轮机交流伺服调节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发电机无刷励磁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PLC为核心构成双通道微机励磁调节系统,结合PLC的使用特点,应用改进的PID控制算法.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硬件简单和系统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变流量空调水系统中末端盘管的热力特性,将调节阀特性与系统的可调节性能和稳定性综合考虑,讨论调节阀特性对系统调节性能的影响,为调节阀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水系统中盘管热力特性与水流量之间的关系。正确选择调节阀的特性,使调节阀与末端装置组成的系统总的放大系数保持常数.结果得出调节阀影响变流量空调水系统可调节性的因素.结论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的调节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供、回水温差与调节阀的阀权度.为使调节阀在工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一方面应保证盘管的进出口温差,另一方面还应保证调节阀有足够的阀权度.调节阀的选择应以阀的流通能力为依据,而不应简单地根据管径粗略估选调节阀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锅炉汽包水位全量程调节的一种方法,克服了锅炉在变负荷运行时一般调节系统中调节质量的下降.在DCS系统中该方法既不用增加投资又提高了调节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运用有调压室的水轮机调节系统数学模型,引入无量纲参数,详细分析了调压室断面积对调节系统稳定域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电站有压输水系统总的水流惯性对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利的.其校正由调速器和调压室共同完成.调压室断面积对压力管道的水流惯性不起校正作用,须由调速器独自承担.而调速器的缓冲作用却能帮助调压室校正压力隧洞的水流惯性,从而减小调压室稳定断面积.  相似文献   

10.
移相调节变压器特性的统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移相调节变压器的三种特殊形式:纵向、横向和外向调节的特性进行了统一分析,得出了各种移相调节变压器的共同性质,基于此共同性质,讨论了装有移相调节变压器时系统潮流的统一计算和移相调节变压器自身损耗的处理,并重点分析了移相调节变压器容量的统一计算问题,推导了容量计算的统一公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属管道内防腐涂层厚度测量问题,设计了管内涂层厚度测量系统。利用8098单片机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测量精度达到了要求,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工程稳定,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自适应模型的热镀锌锌层厚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锌层厚度控制过程中存在时变大滞后、非线性和多变量干扰而难以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自适应模型的前馈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锌厚与气刀压力、气刀距带钢距离和带钢速度的关系,提出具有预设控制功能的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响应过程参数(如线速度和目标锌厚)的变化.模糊自适应模型能够精确描述对象的非线性特征,而且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模型参数来保持模型的精确性.从实际应用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控制策略能稳定地减少锌层厚度偏差,提高镀层均匀性,满足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和节省锌原料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反射光谱分析的非在位膜厚控制技术,首先利用椭圆偏振光谱仪确定波长300~1 700 nm范围内的薄膜折射率,由此确定对应于特定波长(如1 550 nm)的最佳抗反射(AR)镀膜沉积条件。然后计算最佳AR镀膜厚度所对应的反射谱,得到相应的CIE标准色谱坐标。通过对比实测镀膜颜色和计算得到的最佳颜色,可以实现小尺寸器件端面上AR镀膜厚度的优化控制。利用这一方法,由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的SiNx单层AR镀膜,获得了4.4×10-4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精密涂层机张力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以西门子S7-313-2DP PLC为控制器、变频器为拖动的精密涂层机的恒张力控制系统,给出了硬件组态和软件设计。实际生产证明,恒张力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涂膜可以控制果蔬的失重率,减少腐烂,达到保持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效果;但是,单纯的壳聚糖涂膜因其抗菌性能不甚理想,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壳聚糖基复合涂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壳聚糖-酸、壳聚糖-提取物、壳聚糖-精油、壳聚糖-纳米材料和其他类型的复合涂膜的制备方法,分别探讨了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复合涂膜的抗菌性能、保鲜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为其在果蔬保鲜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WC-Co涂层在磨削中磨削温度会引起相变,进而导致磨削缺陷的问题,以DMU70V数控铣床为平台进行WC-Co涂层磨削实验,利用K型热电偶和DGF40N光纤式红外测温仪测量磨削温度,借助x-射线衍射仪分析磨削前后WC-Co涂层物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热电偶测得的磨削温度与根据磨削过程中WC-Co涂层物质相变推测得到的磨削温度相差较大,利用WC-Co涂层物质相变推测的磨削最高温度与DGF40N光纤式红外测温仪测得的磨削最高温度一致,说明可以利用WC-Co涂层物质相变来推测磨削最高温度,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磨削温度的场合提供了新方法.WC晶粒在WC-Co涂层干磨削时大多异质生核,磨削后产生的WC晶粒粒度大,从而导致WC-Co涂层的强度下降,WC-Co涂层不宜干磨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常温固化FC-S200系列氟碳涂料的材料特性,通过其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的质量缺陷及质量预控,对外墙涂料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此推动外墙氟碳涂料等一系列超耐侯性建筑涂料在本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金属醇盐以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In掺杂SnO2 薄膜 ,并用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溶胶稳定性和薄膜成膜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溶液配比、加水量、催化剂是制备良好成膜性溶胶的关键因素 ,适当的稀释倍数对抑制膜层开裂有明显作用 .In3 离子的注入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9.
A new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fabricate porous coating and control its porosity by changing spray parameters. Two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the deformation of droplet and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splats on substrate. Considering the gap-pore, step-pore and shield-pore in the presented models, the influence of spray angle on the porosity of coating was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fabricating controllable-porosity coating. The porosity of coating can reach 49%. When the spray angle is lower than 30°, the porosity of coating rapidly increases because of shielding effect. Moreover, powder size and impact velocity also influence the porosity. Besides, a new forming method of graded porous coating was simulated by continuously changing the spray angle.  相似文献   

20.
控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对于维持和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界面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首次导出了具有涂层的界面反应速率与涂层结构参数的关系.提出了涂层扩散阻挡数新概念,理论预测的扩散阻挡数与实验结果吻合.提出了控制界面化学反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