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作者自主设计实施的土壤换热器与冷却塔并联的耦合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冬夏两季热泵机组的运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暖地区,本实验系统夏季采用热泵机组匹配土壤源释热的制冷效果一般,制冷工况热泵机组能效比约3.66,系统能效比约2.7;冬季采用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暖效果较佳,系统能效比达3.4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上海市松江区闭式河水源热泵机组制冷工况运行特性和变冷冻水流量和变冷却水流量对系统制冷性能系数和盘管换热量的影响以及河水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闭式河水源热泵机组在冷却水流量为2.5 m3/h,冷冻水流量为2.2 m3/h情况下的机组制冷性能系数EER的平均值为3.2,盘管换热量的平均值为11.5 kW,盘管每米长换热量为28 W/m,整个河水源热泵系统的制冷能效比为1.99。在冷冻水流量变小,冷冻水进、出水口的温差变大,系统的COPs增加,冷冻水流量在1.4 m3/h比冷冻水流量在2.2 m3/h的COPs平均值提高了23%。当冷却水流量增加,系统的COPs和盘管换热量都增加,冷却水流量在2.5 m3/h相较于冷却水流量在1.9 m3/h时的系统的COPs平均值和盘管换热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7.8%和8.9%。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对暖通空调变流量系统冷机与水泵能耗之和状态的综合分析,导致暖通空调能耗偏高。为此,文章进行了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运行控制技术研究。首先,结合冷冻水温度变化对暖通空调水泵能耗的直接影响,以冷机和水泵的能耗之和处于最小状态为目标,计算暖通空调变流量系统的最佳出水温度。其次,以冷冻泵和冷机的运行功率之和最小作为控制核心,设计变水温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冷冻水泵频率持续波动的基础上,保持冷机冷冻水出水温度在最佳状态。在测试结果中,该设计技术的节能率达到了12.92%,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制冷机房运行能耗,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制冷机房运行能耗模型,模型中包含负荷率、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冻水流量和冷却水流量4个因素。相关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冷却水和冷冻水同时变流量运行时,冷水机组的COP随冷水流量降低而略有减少,但由于泵耗的大幅度降低,对整个系统而言,总能耗减少。文中所提的制冷机房,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功率占制冷机房总功率的20%左右,在部分负荷率50%~90%范围内,冷却水温度在23℃~31℃的范围内,能耗优化后节能率在5%~14%之间。若泵耗所占比例越大,则节能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冷冻站中采用蒸发器侧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或常规的定流量系统的设计配置,对系统的运行能耗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对于蒸发器侧冷冻水系统定流量和变流量的分析表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系统的初投资和机房面积,做到冷冻水泵的节能运行,还可以减少冷水机组的全年运行时数,节省冷却水泵的运行时数和能耗。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空调能耗,探明空调水系统变流量工况下冷水机组性能参数和系统能耗的变化规律,对空调水系统变流量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DOE-2软件对某建筑模型进行了负荷预测,建立了适于变流量模拟的改进冷水机组和水泵模型,利用TRNSYS软件对空调系统在变流量运行工况下的系统总能耗、冷水机组能耗与COP值、水泵能耗和节能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冻水或冷却水流量分别从100%降至50%时,冷水机组COP值分别降低了8.04%和9.96%;而系统总能耗相对定流量系统而言,分别降低了15.79%和13.56%。这表明,无论是冷却水变流量还是冷冻水变流量均降低了冷水机组的COP值,但同时也能降低系统总能耗;采用冷冻水变流量技术比冷却水变流量的节能率高,冷却水变流量范围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测露点式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应用到干燥地区的节能效果,在新疆喀什地区建立了居住建筑示范项目,并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典型夏季天,机组出风温度为19.9 ℃,相对湿度81.6%,温降约9.0 ℃,室内满足人员的热舒适要求。机组湿球效率在80%~102%之间波动,露点效率在50%~80%之间波动。空调系统的能耗由机组内的循环水泵和压入式送风机承担,系统的能效比为5.0。综上,露点式空调机组在干燥地区用于居住建筑降温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结合理论分析及文献调研,介绍了卷烟厂的生产空调系统现有节能机会,并从制冷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关键节能技术分析和效果总结。提高制冷机组的冷冻水温度至7℃以上节约制冷主机能耗、采用冬季冷却塔供冷节约制冷机电耗、空调高压微雾加湿方式的运用代替传统的蒸汽加湿节约蒸汽耗量、变温湿度区间控制策略应用于空调机组的自动控制节约空调综合能耗,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果,为行业内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推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型户式化建筑中湿度主动控制缺失的问题,本文提出可用于温湿度同时控制的基于双蒸发温度的新型冷水机组,提供高、低温冷冻水,以实现室内温湿度同时控制。通过试验探究了机组在改变室外温度条件下的运行情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夏季变工况下机组供水温度为18.8 ℃和7.8 ℃,过渡季节变工况下的供水温度为18.6 ℃和6.4 ℃,说明新型冷水机组可以稳定提供2种不同温度的冷冻水,压缩机能效比为3.1和5.1,冬季变工况下的供水温度为34.8 ℃和36.4 ℃,压缩机能效比为4.5,可以满足高低温侧板式换热器供回水温需求,运行稳定。因此,该新型双蒸发温度的冷水机组可行,并在中小型建筑的用于温湿分控系统应用中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机电信息》2014,(16):78-78
低温型自由热回收螺杆式风冷热泵机组特点:打破空调冷凝热回收热泵的传统理念,完全解决全热回收热泵机组热水温度较低,余热回收空调机组热水量小的固有问题。提供一套综合的冷/热水一体化节能水系统方案,最高热水出水温度70℃以上,热回收量可实现0~100%自由调节。无污染、安全、环保,综合能效比高达7.8。  相似文献   

11.
同轴套管式深井换热器是一种开采地热能的有效方式,为了提高其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采用有限体积分析方法,开展了同轴套管式深井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通过建立近地热源区域的同轴套管式深井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分析了入口流速、入口温度以及保温管距井底距离等关键因素对换热器采热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流速由0.1 m/s增加到1 m/s,采出温度降低了9.82 K,采热功率增加了7倍;入口温度从288 K增加到308 K,采出温度增加了13.61 K,采热功率下降了17.2%;距井底900 mm距离降低到 100 mm,采出温度增加1.91 K,采热功率增加了6.57%。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工业换热器的服役工况条件,研究了流动-传热环境下的铵盐结垢机制,明确了换热器管束内结垢的影响因素,着重探究了注水对铵盐结晶的影响。基于铵盐结垢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换热器除垢自适应注水系统。该系统对来自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和流量变送器的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压力和流速信号进行误差分析,以三类信号的平均相对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系统的输入量。采用模糊数学控制调节阀的阀门开度,实时调节不同服役工况下清洗铵盐垢物所需要的注水量,并采用该方法计算了某一实际工况下所需的注水量。该文设计的系统解决了间歇性注水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且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振  葛斌  张俊礼 《流体机械》2012,40(8):81-85
基于圆柱源理论,建立了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夏季U型地埋管换热器在给定进口温度和流量时,连续运行48h后,地埋管出口水温、壁面温度和单位延米换热量基本趋于稳定。单位延米换热量与热响应实验数据误差为3%,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某地区空调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负荷特性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模拟结果显示整个夏季运行中地埋管最大进口水温低于设定值37℃,满足机组运行温度要求,设计合理。可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晓明  赵又群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3):313-316,321
选取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对2并12串的电池模块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并不是随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而是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进液流量为450L/h时满足最佳散热要求,同时也具有最佳的散热效率;电池模块中部间隙增大4mm时的散热性能同样不是随着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与原电池模块相比,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均有所降低,散热性能得到改善;35℃环境温度下,相同进液流量时的电池模块内部温差较室温时变大,
可见冷却液温度过多地低于环境温度并不一定会改善电动汽车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
而45℃环境温度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更差。所得结论为液冷系统散热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设计制作的试验台上进行了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加热性能试验.定流量循环加热热水时,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比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加热速度快3.4倍,集热器效率提高了1倍多.太阳能热泵直流式加热热水时,热水出口温度随热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系统能效比随热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热泵蒸发温度与热水入口温度越高,产生适宜出口温度的热水流量调节范围越大,出口温度相同时则系统能效比越高;太阳能热泵具有即时供热水功能.太阳能热泵热水器采用循环式加热比直流式加热耗时更短,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热管废热回收蒸发器在浊水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污水的特性,为避免生活污水与热泵工质R22产生交叉污染,从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可能性,提出在污水与热泵系统工质R22之间采用一个热管换热器,得出在系统增加了一个热管换热器的情况下,污水流量一定时,热泵制热量,性能系数COP值,热泵系统R22工质蒸发温度,污水废热回收热量随污水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热泵工质蒸发温度的增幅最大,达到65.79%,废热回收热量的增幅最小,为6.8%,污水入口温度一定时,热泵制热量,性能系数COP值,热泵工质蒸发温度,废水回收热量随着污水流量的升高而升高,但是热泵工质蒸发温度的和性能系数COP值的增幅减少,热泵制热量,热管工质蒸发温度以及废水回收热量的增幅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直热式空气源CO2热泵热水器系统,利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空气源CO2热泵热水器系统,其系统能效系数(COPh)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以及流量对系统COPh、系统制热量以及气冷器出水温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调节热泵热水器系统低温热源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可改善系统COPh,提高系统制热量以及气冷器出水温度。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numerically solves the flow and thermal fields in the full geometry of heat exchanger modeling with frost layer presence on the heat exchanger surface. The effects of air inlet velocity, air inlet temperature, frost layer thickness, fin pitch, fin thickness, and heat exchanger shape on the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a fin-tube heat exchanger are investigated. Heat transfer rate rises with increasing air inlet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frost layer thickness and fin pitch. Pressure drop rises with increasing air inlet velocity and frost layer thickness, and decreasing fin pitch. The effect of fin thickness on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is negligible. Based on the present results, we derived the correlations, which express pressure drop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air inlet and outlet as a function of air inlet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as well as frost layer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9.
蓄热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等优点,在余热回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蓄热体作为蓄热换热器的关键部分,其形状、大小及材质等各项性能参数都会对蓄热系统的余热回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环状和蜂窝这两种蓄热体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热空气进口温度和速度对蓄热体冷热空气出口温度、传热速率、温度效率、热效率及阻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并从温度效率、热效率和阻力损失几方面比较了两蓄热体的传热与阻力性能,发现在低进口速度时环状蓄热体的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