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对尿素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玉清  刘峥 《塑料工业》2006,34(Z1):240-242
合成了交联壳聚糖-戊二醛树脂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溶液的酸度、铜离子浓度对配合物分子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尿素的影响,以及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在溶液的酸度为7、铜离子含量为0.7 g时,配合物分子印迹交联壳聚糖树脂对尿素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因此,它作为一种新型尿素吸附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将壳聚糖进行液态均相配合反应制得壳聚糖锰配合物,IR、元素分析及热分析等检测证实了壳聚糖锰配合物中配位键的存在,且显示壳聚糖锰配合物存在有利于壳聚糖高分子链断裂的弱势结构。以H2O2对壳聚糖.Mn(Ⅱ)配合物及壳聚糖进行氧化降解,考察降解过程中粘度的变化及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在相同的降解条件下,壳聚糖锰配合物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壳聚糖,且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壳聚糖直接降解窄。对壳聚糖锰配合物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壳聚糖锰配合物对H2O2分解不存在催化作用,其降解反应与壳聚糖的差异只与其结构有关。对降解产物进行脱金属处理,所得低聚壳聚糖含锰量为0。  相似文献   

3.
基于饮用水除氟的改性壳聚糖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的除氟技术中,吸附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壳聚糖以其无毒、易降解、廉价易得等优点,成为制备新型除氟剂的理想材料。综述了交联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稀土配合物、过渡金属改性壳聚糖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机理及其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效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羧甲基壳聚糖亚铁配合物的表征及其对CO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吸附亚铁离子得到亚铁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羧甲基壳聚糖与Fe2+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反应前后两者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将亚铁配合物用于吸附CO,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40℃左右,颗粒度为80目时吸附量最高,可达1.75 mg·g-1.对...  相似文献   

5.
赖坤容  李梦耀  周维博 《应用化工》2010,39(8):1167-1169,1176
对壳聚糖吸附高锰地下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时间、温度、pH值对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1 mg/L的高锰地下水,吸附条件为:温度40℃,壳聚糖量0.8 g,时间8 h,pH为10时,壳聚糖对其的吸附率为98.78%;壳聚糖对Mn2+的吸附具有Langmu ir吸附特征,分子中的氨基与Mn2+发生了配位作用,吸附机理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吸附量受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全 《河北化工》2011,34(1):32-33,36
壳聚糖是一种氨基取代多糖,无毒、可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和氨基可与金属配位形成配合物,多数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抑菌、清除氧自由基和吸附低分子量毒物等)与壳聚糖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述了壳聚糖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在医学、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羧甲基壳聚糖与硝酸镨反应,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镨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讨论了时间和溶液的酸度对配合物形成的影响。对羧甲基壳聚糖-镨配合物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镨配合物中羧甲基壳聚糖中不仅羧基参与了配位,氨基上的氮原子和羟基氧原子也参与了配位。羧甲基壳聚糖-镨配合物和羧甲基壳聚糖相比,表面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8.
才秀华  张炜  武侠 《农药》2012,51(3):179-181
[目的]研究水溶性壳聚糖及其稀土离子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合成水溶性壳聚糖和稀土离子La(Ⅲ)、Ce(Ⅲ)、Nd(Ⅲ)的配合物,利用FT-IR、UV-Vis和热重分析仪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研究壳聚糖及其配合物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制活性。[结果]壳聚糖Ce(Ⅲ)配合物对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菌活性较单一的水溶性壳聚糖及其他稀土配合物显著提高。[结论]水溶性壳聚糖稀土配合物抑菌活性分别为Ce(Ⅲ)配合物>La(Ⅲ)配合物>Nd(Ⅲ)配合物>壳聚糖。  相似文献   

9.
利用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吸附亚铁离子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为40℃、pH=4.0、业铁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反应时间为10 h时吸附容量最大,可达250 mg/g.对产物的性能进行表征,发现亚铁离子与羧甲基壳聚糖发生了化学配位,配合物结晶度较壳聚糖明显下降,质地变的疏松多孔.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吸附水溶液中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昶华 《化工时刊》2008,22(4):29-31
通过研究质子化壳聚糖对水溶液中H2PO4^-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探讨其吸附机理,为优化壳聚糖处理水溶液中磷的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在稀硫酸介质中,磷-铋-钼三元配合物可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磷铋钼蓝,700nm处进行比色,测量浓度变化,研究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H=-10.6594 kJ·mol^-1,△S=3.0329 J·mol^-1·K^-1,温度对壳聚糖吸附磷的影响,可用热力学公式表示:△G=-10.6594×10^3-3.0329T;吸附表观活化能Ea=141.828 kJ·mol^-1。壳聚糖对磷的吸附是放热反应,熵增加效应是驱使壳聚糖吸附磷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噻吩/正己烷配制出含硫模型化合物,以13X分子筛为吸附剂,在常压条件下,用静态吸附法评测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含硫模型化合物浓度等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3X型分子筛在6 h时吸附基本达到饱和,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等温曲线的研究,发现此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并求出吸附焓变及熵变,确定吸附反应为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12.
H2和含硫化合物在MoS2边缘表面的吸附活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畅  祁兴国  马守波 《工业催化》2005,13(12):21-26
对H2和含硫化合物在MoS2边缘表面的吸附活化及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重点描述了H2在MoS2表面的吸附、解离、硫覆盖度对H2吸附解离的影响以及含硫化合物在MoS2表面的吸附和反应。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硫化钼催化剂上H2的吸附解离机理和加氢脱硫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氨基葡萄糖和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新的螯合树脂,检测了螯合树脂的氯含量和红外光谱;然后利用氨基葡萄糖螯合树脂与硼的螯合性质,通过实验研究其对硼的吸附能力,并研究了温度、时间等影响螯合树脂吸附的因素。根据热力学有关原理,计算出树脂吸附硼的热力学数据,从而得出树脂对硼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螯合树脂对硼有一定的吸附效果;较高温度有利于吸附,为吸热反应;ΔG小于0,吸附过程可以自发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粉煤灰进行复合改性制备了一种多孔结构的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中Cl-的吸附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投加量等因素对Cl-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粉煤灰改性及吸附前后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临界投加量为2.5 g/100 mL,pH为5时吸附量最大、反应达到吸附饱和时间为300 min左右,最大吸附量达到80.9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孔道扩散制约着整个吸附速率。改性后的粉煤灰Si-O和Al-O发生断裂,表面孔隙增多,提高了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醚化剂,对木屑纤维素(MC)进行了改性,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阳离子木屑纤维素用量、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水溶液中2,4-二氯苯酚(2,4-DCP)静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阳离子木屑纤维素的制备条件为:CTA/MC质量比2.0,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30℃,NaOH溶液浓度30%(w). 阳离子木屑纤维素对水溶液中2,4-DCP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 8.0,吸附时间90 min,吸附温度25℃. 此条件下,处理100 mL 2,4-DCP溶液(50 mg/L)的吸附率可达88.92%,吸附容量为1.482 mg/g. 木屑纤维素经改性后,对水中2,4-二氯苯酚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耿爱芳  翟庆洲 《硅酸盐通报》2017,36(9):3207-3212
以水热法合成出介孔泡沫二氧化硅材料(MCFs),以MCFs吸附茜素红S得到最佳吸附条件,最大吸附容量为3.750 mg/g.从293.15~323.15 K温度区间获得了吸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反应焓变△H0=48.038 kJ/mol>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熵变△S0=243.3 J/(mol·K)>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为熵增加过程.该温度区间吸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值△G0<0,该吸附处于自发反应,而且吸附反应同时伴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符合动力学准二阶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效果较之Langmuir更好,吸附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该吸附过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7.
A mathematical model equation for the ternary adsorption–reac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and illustrated for the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cyclohexane to benzene with the adsorption of hydrogen atoms as a monomolecular species on platinum–rhenium/alumina catalyst in inert and active carrier gases using pulse and continuous flow techniques. An optimization routine of the Nelder–Mead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surfac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se constants were then used to determine activation energies and adsorption equilibrium energies for cyclohexane dehydrogenation in inert (argon, helium) and active (hydrogen) carrier gases using pulse and continuous flow techniques. Numerical solutions for the ternary adsorption–reaction schem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inary adsorption–reaction case where hydrogen adsorption is ignored. The predicted results for the ternary adsorption–reaction revealed that hydrogen adsorption during cyclohexane dehydrogenation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以废治废"的理念融入实际工业应用中,开展对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改性后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脱硫废水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的最佳投加量为25 g/L,此时对废水中Cl-的去除率最大,为56%;在45℃和pH为5的条件下,粉煤灰对Cl-的吸附量最大,在反应约2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改性粉煤灰吸附前后物相组成、官能团的明显变化进一步说明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性能增强,吸附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伴有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部分偕胺肟化的聚丙烯腈纤维与铁离子反应,形成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研究了其吸附反应条件、吸附规律及吸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反应条件为pH值4,温度50℃和吸附时间35 min。偕胺肟合铁(Ⅲ)纤维对苯酚的吸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经验式。当温度从293.15 K升高到323.15 K,偕胺肟含铁对苯酚的吸附常数逐渐增大,温度越高,吸附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作为吸附剂处理制药有机废水,分别考察了pH值、作用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色度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pH为6、吸附时间为60min、CHAP用量为18mg/L的条件下,对有机废水的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4%、81.5%,吸附容量达72.89mg/g。CHAP吸附有机废水中的COD机理符合Langrnuir方程,吸附反应快速、自发地进行,属于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