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lanning》2019,(24):20-22
依据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公证法》等相关规定,公证债权文书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只能就债权争议提起诉讼。除诉讼方式外,本文重点探讨当事人以提起执行异议、复议和执行申诉两种救济方式之可行性。同时,公证债权文书制度永葆生命力之关键在于司法部门和公证机构的双向规范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刑事申诉是启动刑事再审程序的前置程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群众法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案件进入到刑事申诉阶段,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依法处理刑事申诉工作,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法律的正确实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现行刑事法律对刑事申诉法律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应当对相应的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陕西建筑与建材》2010,(12):99-100
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告索赔的诉讼请求或被告反诉的诉讼请求全部或部分被法院驳回,其原因不是别的,仅仅是因为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反诉的日期过晚,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而使他们丧失了索赔的权利(胜诉权)。这完全是当事人自己疏忽造成的。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怠于行使其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62-163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执行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正确执行法院的判决结果,常常直接关系到法院判决书的权威性和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能否实现;离开合法有效的执行,诉讼程序将会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多年以来,在民事案件的执行中,"执行难"、"执行乱"、"乱执行"现象日益突出,这不仅不利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也是大有弊端。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民事执行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光依靠法院内部监督不足以制约这些现象,因此,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参与便是一个很好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工程检测机构和工程检测技术人员经常接受法院的委托,对工程质量纠纷案件进行检测鉴定,并出庭回答法官和当事人双方提出的问题。虽然鉴定人员认为提供的鉴定结论是科学公正的,但是当事人经常不同意鉴定结论,一审判决以后,当事人常常不服,还要提起上诉,进行二审。少数案件二审以后当事人仍然不服,还要告申,有的当事人还要找到法院的院长,甚至找到人大去说理。有时法院也并不完全按照鉴定结论进行判决。针对这些情况,技术鉴定人员便会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是对民事诉讼构造的具体化。随着协同主义诉讼构造的构建,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当事人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也在传承原有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迈向协同型诉讼法律关系,以此有效贯彻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对诉讼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实务数据表明,我国民事缺席判决的可接受性较低。其原因在于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平等、法官职权过大以及缺席判决适用要件宽泛。在三大因素共同驱使下,通常在当事人一方缺席时,无论案件裁判时机是否成熟,法官一律作出缺席判决,由于没有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其裁判结果自然难为当事人所接受。为提升缺席判决的可接受性,缺席判决之作出须以裁判时机成熟为前提,其适用应满足两个要件。一是出席一方向法院提出缺席判决申请,二是给予未出席的当事人充足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8.
阚蓉  周吉高 《建筑》2013,(8):47-48
建设工程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当事人诉诸法院后申请对质量事故原因进行司法鉴定,法院往往通过司法鉴定报告来判定事故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本文介绍了一起工程质量事故纠纷的处理,通过对该案中有缺陷的鉴定报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避免今后再形成此类重大缺陷的报告的建议。基本案情2008年4月,某施工单位与某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包广东某商业广场基坑维护工程(土方工程除外)。4月底,施工单位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该法的规定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它财产权益纠纷 ,可以仲裁。这也就是说 ,发生了经济纠纷 ,除了到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外 ,当事人还可以约定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仲裁程序有别于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采用的是两审终审制度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还可以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而根据《仲裁法》第九条的规定 :“仲裁施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做出后当事人就同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精神病人离婚案件中,配偶往往既是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也是对方当事人,这时如何确定精神病人的诉讼代理人就成为一个难题。如果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虽然有法定代理人但由于利益相抵触等原因不能够行使诉讼代理权时,法院应为上述当事人指定特别诉讼代理人。建立特别诉讼代理人制度,能使程序法的诉讼代理制度与实体法的民事代理制度相对应,弥补法定代理制度的不足,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指定特别诉讼代理人制度可以从启动方式、指定特别诉讼代理人的选任、监督程序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