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4,(15):52-53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44-45
目的:探究分析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液体复苏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以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液量、PT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有突出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6):62-64
目的:探究PICCO监测下白蛋白在左心功能不全伴严重感染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ICU确诊为心功能不全伴严重感染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放置导管进行PICCO监测,实验组给予白蛋白补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晶体补液,动态监测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管外肺水(EVLW)和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等。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液体平衡量和血管外肺水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且住院时长和机械通气都有明显缩短,实验组液体复苏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PICCO监测下,白蛋白补液治疗对于左心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患者的液体复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晶体补液治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110-111
目的:探讨肾动脉多普勒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ICU病房接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选择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选择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氧合指数、液体复苏量、6 h复苏率、肺水肿发生率、28 d死亡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液体复苏量、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复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多普勒超声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110-114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痛中心2016年1月-2018年5月诊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将未建立绿色通道前收治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绿色通道后收治的1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情确诊、急诊停留及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效果,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5):4-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在IABP支持下进行PCI,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0、90 d死亡情况,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LVE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0、90 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降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在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方面效果较好,患者术后30、90 d死亡率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LVEF均恢复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7):111-11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按颅脑重症损伤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救治结果、并发症情况、救治效率及病情危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及气管插管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质量、急救效果与效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6):57-59
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剖腹引流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8):166-16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的规范化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肝胆外科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RAS指导下的规范化管理,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使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升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9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80例。在进行相同的救治后,实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经过2周的不同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日换药次数和日更换床单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死亡31例,病死率6.46%;对照组死亡133例,病死率27.71%;实验组日换药率和日更换床单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1):62-63
目的:探讨氯米芬联合补肾助阳中药对诱导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生成厚度以及受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氯米芬联合补肾助阳类中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氯米芬治疗,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和受孕情况。结果:试验组排卵前优势卵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排卵前子宫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且试验组总妊娠率和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米芬联合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和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住院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对照组24例应用奥曲肽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8):157-158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重症肺炎高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联合有创呼吸机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对症疗治疗方案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HR、PEEPi、PEF)、通气时长、住院时长、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RR)、无创氧饱和度(SaO_2)以及血气分析指标(PaO_2、pH、PaCO_2)。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EF高于对照组,HR、PEEPi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通气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机械通气治疗6 h后,试验组RR、PaCO_2均低于对照组,SaO_2、PaO_2、p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操作简单方便,且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7):46-48
目的:研究多通路输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80例已确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建立一条通路输液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多通路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苏醒时间及常规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临床常规指标及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路输液配合多巴胺微量泵入的方法更有利于对院前治疗性休克的急救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9):33-37
目的:观察以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在老年重大胸部外伤手术中液体复苏的应用研究。方法:急诊行重大胸部外伤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随机分为以ITBVI/EVLWI为导向的研究组(Study group S组)和对照组(Routine group,R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监测CVP指导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ITBVI、EVLWI等指标,准确评估患者容量状况。比较术中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乳酸等指标。观察术后休克改善情况及氧合指数,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死亡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休克改善明显好转,氧合指数明显增加,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急性肺水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CVP,以ITBVI、EV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更精确评估和指导老年重大胸部外伤手术患者术中液体管理,减少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5):59-64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对重症感染患者心脏功能监测作用及其对预后预测性,旨在为临床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监测提供可靠指标。方法:收集ICU病房共46例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出存活组(n=28)和死亡组(n=18)。比较两组患者PICCO心功能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及传统指标水平,分析心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和传统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PICCO心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及感染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患者的心排指数(CI)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心功能指数(CFI)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高于死亡组,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和GEDI、CFI均呈正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和CI呈负相关(P<0.05),PLT和CI呈正相关(P<0.05),PLT和GEDI、SVRI、CFI均呈负相关(P<0.05),CRP和SVRI、CFI均呈正相关(P<0.05),PCT和GEDI、CFI均呈正相关(P<0.05)。GEDI、CI、APACHEⅡ评分、PCT水平对患者预后评估均有价值(P<0.05),GEDI、CI、APACHEⅡ评分和PCT对重症感染预后预测性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3%、90%、86%和86%、85%、85%、72%。结论:PICCO可有效监测重症感染患者心脏功能状态,且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6):77-79
目的:对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了解其与常规护理在抢救重症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按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入院前以及救治后APACHEⅡ评分结果、住院时间、救治所耗费的时间、患者住院死亡例数、抢救中死亡例数、抢救所花费的治疗费用。结果:经及时抢救和护理处理后,两组患者救治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救治后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所花费抢救费用更低(P<0.05)。结论: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时,缩短时间是关键。急诊护理路径通过争取抢救的每一分每一秒,使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获得最好的救治,故取得了非常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3):125-129
目的:探讨急诊流程图对外科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急诊流程图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程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救治时间为(114.6±22.3)min,对照组为(162.5±15.6)min,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8%,对照组为72.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生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分别为98.5%、96.3%,对照组分别为81.2%、72.9%,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流程图的应用优化了外科危重患者的管理,提高了急救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2):151-152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6):159-160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均提供长期肠内营养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浆总蛋白、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对肠内营养治疗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字2=18.187,P=0.000);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浆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肠内营养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率、不依从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为重症患者提供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肠内营养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血浆总蛋白,缩短肠内营养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