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天然气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锦州27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锦州27区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效果不好。选用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与地震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锦州27区储层进行了综合预测。介绍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用约束稀疏脉冲方法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得到了相对波阻抗剖面和绝对波阻抗剖面;并把波阻抗剖面转换成了砂泥岩剖面,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沿目的层(T3u1)顶面向下提取了波阻抗数据体和地震数据体的多种属性。根据多属性综合分析,圈定几个砂体发育带作为油气有利聚集区,并最终落实了钻井目标。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地方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和展布规律,对油气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以及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沉积,其泥岩夹薄层砂体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高分辨率测井约束随机优化地震反演技术利用了测井与地震数据的地质统计规律,采用随机优化理论实现对地震数据进行储集层波阻抗及其他物性的反演,无需复杂的建模过程,而且是通过解正问题来解反问题,因而使得约束比较容易实现。鉴于研究区砂泥岩波阻抗有部分区域重叠,而校正后的自然电位能很好地区分砂泥岩,因此应用该方法对目的层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和自然电位反演,2次反演结合共同预测研究区内储集层分布情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莫里青断陷地震储层特征及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里青断陷有效储层主要位于水下冲积扇扇端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内扇体叠置,砂体空间变化快,油、气、水关系复杂,储层及流体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瓶颈问题。前期的地震储层预测主要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不足以解决该区复杂的地质问题。文中在分析储层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区分岩性、利用叠前反演识别有效储层及利用AVO分析预测流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综合反演方法在准噶尔盆地YJ地区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噶尔盆地YJ地区,中、上侏罗统中发育的地层圈闭和地层〗岩性复合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目标。但该区目的层埋深大,储层薄,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集体与围岩波阻抗差异小,储层的识别与预测较为困难。针对该地区储层预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应用波形分析技术刻画地层剥蚀线,应用三维相干技术识别断层,应用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描述目的层段的大套砂组和波阻抗差异明显的反射界面,应用地震特征约束下的多参数岩性反演技术描述薄砂体的展布特征。后验井证实,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对YJ地区薄砂体进行有效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叠后地震反演技术预测河道砂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A区葡萄花油层井网密度大,砂体厚度薄,平面上零散分布,且波阻抗曲线对砂体响应不明显,仅依靠井点信息或单纯地震信息进行河道砂体预测难度较大。以葡Ⅰ1~3单元为例,通过储层岩石物理分析,选择密度曲线和原始波阻抗曲线构建拟波阻抗曲线;建立三维拟声波阻抗地质模型框架,应用快速趋势约束脉冲算法获得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波阻抗体;利用井旁合成记录内插、外推反复估算模型得到地震特征反演的拟波阻抗体;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波阻抗体和地震特征反演的拟波阻抗体融合得到联合反演的波阻抗体。该方法描述河道砂体,纵向上分辨率高,横向延伸自然,准确地确定河道宽度、描述河道砂体边界、判别河道砂体组合及连通关系,精细地描述了各类河道砂体特征,提高了油田开发储层描述的精度,为油田精细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民丰断裂带地区地震反演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以油藏描述理论为指导,利用由地震资料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或波速数据体,准确地描述储层分布状态和油藏储量规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震解释软件和反演软件各自的优点,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断裂带地区沙二、沙三段的具体地质情况,开展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采用多井约束反演,进行砂体储层预测。对地震反演资料补充测井数据的高、低频成分之后,波阻抗数据体的频带显著拓宽,剖面内垂向变化趋势合理,分辨率高,据此预测的两个砂体经钻探均见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7.
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近缘沉积体系沙一段1砂组储层呈弱反射或空白反射.储层描述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地震拓频处理和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其次,以精确层位解释为基础。开展精细储层标定与子波提取,明确了储层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然后,建立符合地质规律的初始波阻抗模型,经试验获得了适合该区的反演参数;最后,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研究区沙一段1砂组有利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及西部近物源储层较为发育,为有利的目标区域。该研究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阿尔及利亚某目标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特点,以砂体的波阻抗数据值为基础,利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从砂体的厚度水平分布、砂层的纵横向特征及有利砂体水平分布3个方面对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砂体精细刻画在地震资料质量欠佳的沙漠地区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储层特征,为储层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带趋势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随机模拟方法,其基础工作是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实现此方法的主要步骤中,除了井约束波阻抗反演的子波提取、层位精细标定、地质框架模型建立、波阻抗反演约束参数选取以外,还有单井岩性曲线的形成、趋势模型建立、储层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储层参数模型的可靠性评价与优选等。与井约束波阻抗反演相比,该方法不仅使纵向分辨率明显提高,能精细地刻画储层特征,而且可对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对东濮凹陷QB块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查清了该区有利的含油气砂体分布范围及厚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反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桥口—白庙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位置和物源影响其沉积类型亦不相同,砂体分布和岩性变化大,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为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采用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根据该项技术,最终生成了各目的层的5类平面成果图,即地层厚度、平均波阻抗、预测砂岩厚度、预测砂岩百分比、预测砂岩平均孔隙度等值图。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井均匀分布的约束下,能较好地预测砂岩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圈定面积和砂岩发育区,反映出物源方向及可能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11.
白55块储层预测研究方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白55块砂泥岩薄互层的地层特点出发,研究了该区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了砂、泥岩的地震属性差异,如速度、波阻抗差异等,确定以砂组为单位进行储层预测。为了减少误差和多解性,对所使用的测井、地震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理论,提出了相对波阻抗反演思路;采用最小二乘法子波反演GLI技术进行了层位标定;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使用分形和波形相似内插方法构建复杂储层的地质模型;采用信息融合技术把地质、测井、地震等信息统一到同一模型中;采用全局寻优的快速反演算法进行了波阻抗反演;然后进行了相对波阻抗反演,并提取了相对波阻抗属性。最后对沙三中2砂组和3砂组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并进行了有利储层检测。储层预测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储层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石河子组盒8段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且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而且有效砂体重叠模式复杂、连通性差,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含气、含水砂岩之间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如何应用地震技术预测含气有利区成为该区块天然气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综合分析目的层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了"两步法反演"含气性预测技术,首先应用分频反演方法预测砂体富集区,在此基础上利用波阻抗反演方法预测砂岩的含气性,再将2种方法预测的结果有机地结合,预测出苏X区块盒8段的含气有利区。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预测出含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砂体识别及含气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预测方法效果差。为了进行研究区砂体识别及含气性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叠前及叠后2类储层预测技术优势的联合预测方法。首先,应用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及岩性随机反演方法,进行了盒8段砂体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盒8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其次,借助地震子波吸收系数分析、AVO分析及叠前弹性参数反演3种方法得到含气性分析成果,在剖面上进行了异常点段的含气性解释;最后,综合盒8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剖面上的含气性分析成果,对研究区含气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际钻井结果表明:该联合预测方法较好地克服了单一常规预测方法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取得了较佳的预测效果,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地震资料品质受构造破碎、野外地表复杂等因素影响,且目标砂体厚度往往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从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单砂体,利用现有地震资料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难度很大。通过对高邮凹陷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砂体发育特征与控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按照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化储层预测思路,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地震AVO正演及属性分析等特色技术判断砂体发育区,开展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最终综合定性、定量研究成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勘探实践的高成功率充分说明该方法在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精细地震解释,落实了大港油田板深5-1区块的构造特征;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分析,按砂岩组开展储层精细反演和砂体预测研究,刻划目标区块的砂体展布特征;在落实区块构造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油层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井位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杜坡油田核三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尹艳树 《岩性油气藏》2015,27(3):103-107
杜坡油田储层受构造和河道砂体的双重控制,断裂极为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阻碍了油田后期的开发生产。 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储层平面展布特征,亟需通过地震反演技术来刻画储层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对核三段Ⅱ-Ⅵ油组进行储层预测。 根据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基本原理,首先对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进行井震联合标定、子波提取;然后利用解释的层位、断层构建框架模型;最后在低频模型基础上通过设置重要的反演参数完成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研究。利用反演成果分析了杜坡油田核三段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储层的展布特征,为杜坡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曲流河点坝、废弃河道级次构型表征对丰富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指导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中12—斜检3011井区馆陶组为例,基于分频智能反演技术识别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依据振幅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优选最佳频段地震资料,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频反演;其次,在利用反演数据体平面属性刻画复合河道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河道边界的地震、测井等响应特征预测单一曲流带;最后,以废弃河道泥质半充填的样式为指导,选取目的层上、中、下部的反演属性切片进行RGB融合,建立废弃河道识别模板,并在定量模式约束下识别点坝和废弃河道。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机器学习的分频反演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频段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可指导河道边界识别;(2)采用RGB融合技术融合河道不同位置的反演属性切片,能够辅助判别砂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有助于井间废弃河道识别;(3)在地震资料主频为38 Hz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分频智能反演的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识别技术在研究区目的层复合曲流带中共识别了4个单一曲流带、13个废弃河道和...  相似文献   

18.
文中通过沉积相分析、地震属性优选及测井约束反演,分析了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三角洲砂体的展布规律,得出以下认识:①砂泥岩总体呈薄互层分布,有利储集相带为青二段下部的三角洲前缘细—中砂,其次为青一段中部的破坏性三角洲席状浅滩砂,曲流河点坝砂体和决口河道砂体,平面上规模小,孤立分布;②由于泥岩含钙质,导致泥岩与砂岩的速度、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值接近,除自然电位测井外,其他测井系列对砂岩的识别效果不好,振幅类、波阻抗等地震属性也无法识别砂体;③砂岩发育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砂岩发育程度,振幅加速度属性能有效地反映不同微相骨架砂体展布,低加速度属性与井点高砂岩发育指数吻合较好,据此确定了青一段湖泊分布范围,识别出新的朵状腰西三角洲砂体。钻井验证其上发育厚约10m的河口坝和分流河道中—细砂岩,单井产量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9.
辽中中洼东陡坡带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地震资料品质和钻井控制点较少的影响,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辽中中洼东陡坡带古近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储层预测方法,以砂体包络线为控制面选取合理时窗和提取地震属性,针对地震能量、振幅、频率和波形特点进行地震相划分,并结合地质综合分析结果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精确预测。辽中中洼东陡坡带A构造区南高点S1井的钻探成功,证实了钻前对该区储层预测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这一储层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