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冷榨芝麻油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冷榨芝麻油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化冷榨芝麻油。以微胶囊的形态、包埋率、产率及载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壁材质量分数、壁芯比、pH值、搅拌速度、凝聚时间以及TG添加量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复凝聚法制备冷榨芝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壁材的质量分数0.76%,壁芯比2.24∶1,凝聚pH值3.99,搅拌速度400 r/min,凝聚时间20min,TG添加量15 U/g。复凝聚法制备的冷榨芝麻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1%以上,是一种较好的微胶囊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冷榨和热榨芝麻油基本指标和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比较了两种芝麻油的品质及氧化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均低于热榨芝麻油,热榨芝麻油的苯并芘(B[a]P)含量是冷榨芝麻油的3.8倍;热榨芝麻油的芝麻酚含量为冷榨芝麻油的28.5倍,两者的维生素E含量相差不大;热榨芝麻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是13.87 h,冷榨芝麻油仅为3.36 h。Schaal烘箱实验同样表明:冷榨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不如热榨芝麻油,第8天其过氧化值就达到5.56 mmol/kg,热榨芝麻油在烘箱实验结束时才达到3.09 mmol/kg;烘箱实验后冷榨芝麻油维生素E仅剩余1/5,热榨芝麻油仍有2/3;烘箱实验后两种芝麻油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在冷榨芝麻油中人为分别添加200 mg/kg、400 mg/kg、600 mg/kg、1 000 mg/kg的芝麻酚纯品,其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4.61 h、5.08 h、5.66 h、6.62 h。  相似文献   

3.
乳化对微胶囊制备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乳化条件对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有粒径分布及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界面缩聚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乳化剂的性质和用量对乳液和稳定性和微胶囊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用Span85作乳化剂时,微胶囊容易形成。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随着Span85的用量的增加变窄,而微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Span85的用量的增加变窄,而微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Span85的用量的增加变窄,而微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Spa  相似文献   

4.
利用乳化稳定指数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5种微胶囊常用壁材乳状液的稳定性.乳化稳定指数法测得乳化稳定性大小为:阿拉伯胶>变性淀粉>明胶>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偏光显微镜观察5种壁材所成乳状液液滴的粒径分布为:阿拉伯胶25.4~39.0 pix,变性淀粉25.5~31.1 pix,明胶21~40.2 pix,大豆分离蛋白41.0~136.1 pix,羧甲基纤维素19.3~156.1 pix.液滴的平均粒径越小,分布范围越窄,稳定性就越好,由此可知偏光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与乳化稳定指数法的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6.
乳化条件对O/W稠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控制应力流变仪,考察了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搅拌机转速等乳化条件对O/W稠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W稠油乳液的粒径和粘度随油水体积比(1∶9~7∶3)的增大均逐渐增大;但是,当油水体积比足够大时(8∶2),乳液转相为W/O型,粘度急剧增大.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的提高(0.5%~5%),乳液粒径减小而粘度先减小再增大.当乳化剂质量分数≤4%时,乳液为简单的牛顿流体;增大乳化剂质量分数到5%导致乳液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构特性的非牛顿流体.随着乳化温度的提高(40~70 ℃),乳液粘度和粒径均减小;当乳化温度高于70 ℃时,乳化剂失效导致乳液转相为W/O型,乳液粘度急剧增大.随着乳化时间的增长和搅拌机转速的提高,乳液粒径减小、粘度增大,乳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也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水体积分数、搅拌速度和温度条件下制备油包水型乳状液,模拟混输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分析了乳状液液滴粒径分布规律及其与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乳状液中水的体积分数小于60%时,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小,黏度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大,黏度逐渐降低;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分散相液滴平均粒径变大,黏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当水体积分数大于60%时,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的黏度大幅度降低,乳状液流型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对管输的安全运行和集输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蜡稳定乳状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由高碳醇与非离子、阴离子乳化剂组成复合乳化剂,对石蜡具有良好乳化能力,可制得石蜡微小乳状液。乳化剂复配、用量,蜡配比、乳化温度等对乳液稳定性及应用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水剂法提花生油形成的乳状液中界面吸附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洗后花生乳状液的最佳破乳工艺为Tween-20添加量1.5%、搅拌时间60 min、离心力20 500 g,此时乳状液破乳率达(75.21±0.15)%.采用酸沉方式回收界面吸附蛋白,得到蛋白质的纯度为(64.68±0.21)%.与花生分离蛋白、菜籽分离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花生界面吸附蛋白的溶解性最差,但乳化性质最好,其降低界面张力的速度也最快.  相似文献   

10.
11.
河南省黑芝麻及其油脂组成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测定了河南省黑芝麻的粗脂肪含量为48.3%,粗蛋白为23.2%,纤维素为6.4%;提取的油脂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脂肪酸组成成分、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1%以上,其中油酸38.4%,亚油酸46.9%,亚麻酸0.8%;采用胰脂酶水解技术分析了油脂Sn-2位脂肪酸组成分布,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黑芝麻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76.3 mg/100 g;Rancimat法测定的氧化稳定性结果为120℃,9.6 h.还对黑芝麻油的色泽、折光指数、密度、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及不皂化物等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为黑芝麻及黑芝麻油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脱皮冷榨芝麻饼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pH值、液固比、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碱提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值9.5,温度63.3℃,时间124.3 min,液固比20.2∶1(mL/g),在此工艺条件下,芝麻蛋白的提取率可达到73.12%.得到的碱提液在pH值4.5时进行酸沉,所得产品蛋白含量为90.02%,蛋白得率为22.82%.  相似文献   

13.
海狗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海狗油的碱炼、脱臭、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主要步骤,进行海狗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乳化硅油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转相乳化法,以较低黏度的二甲基硅油进行为原料,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成功制得了硅油乳液,质量配比为硅油10%,Span—60和Tween—60各占2.5%,增稠剂C占2%,离心及冻融实验证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白芝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芝麻油工艺,以芝麻油萃取率为指标,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温度50℃,萃取次数6次,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4.未脱皮芝麻油得率可达95.56%,脱皮芝麻油得率为95.33%.未脱皮芝麻油各指标优于国家二级芝麻油标准,而脱皮芝麻油各指标优于国家一级芝麻油品质.脱皮芝麻粕的品质较好,基本保持蛋白质不变性,NSI值达到12.62,除粗脂肪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级芝麻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确定了制备芝麻木脂素的最佳树脂为H1020型大孔吸附树脂,优化工艺条件为:室温,芝麻混合油中木脂素质量浓度1.54 mg/mL,吸附流速2.0 BV/h,解吸剂为体积分数为90%乙醇,解吸pH值4.2,解吸流速为1 BV/h.在此条件下,芝麻木脂素回收率大于65%,产品中木脂素总含量(以芝麻素计)达到85%.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制得木脂素的主要成分为芝麻素、芝麻林素和松醇素.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调查国内流通领域几种主要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对芝麻油掺入其它油品质后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找出了芝麻油掺伪检验的定性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