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庄子是不是小说家?《庄子》是不是小说?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正确认识庄子及《庄子》,既要以《庄子》文本为最重要之依据,同时也要以"小说"这个肇始于《庄子》书而随时光不断流转的概念为参照。只要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辩证的结论:庄子无意为"小说"而似为小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5)
"道可道,非常道",美无法言说,庄子否定世俗之美,主张以直觉的观照和精诚的感悟体会美的本然状态。庄子之"美"是一种自然之美、至真之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造就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庄子的美学思想实质上回答了一个基础问题——"什么是美"。该文试图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反思,庄子美学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吴洪琳 《建造师》2010,(7):394-395
本文就《庄子》内篇文字探讨庄子对生与死的看法,力求摈弃外来思想影响,从内在心理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庄周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顺其自然的接受,而不应该好生恶死。  相似文献   

4.
整体观念     
《Planning》2018,(11)
<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释义】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本源上相同,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写作背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齐物论》以"丧我"发端来说明万物不齐是由于"我"的偏执所至,只有达到"忘我",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14-115
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反修"的"本性"与儒家"内圣外王"的"天性"融合,最终强调"心性合一"的总体呈现,利用"情"代替"知",溶解掉《庄子》"本性"与"心知"的矛盾,使得儒家学说占据上风,为宋代"以儒解庄"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一般认为《庄子》外杂篇成书于庄子后学之手,成书时代较晚。《庄子·外篇·胠箧》中"十二世有齐国"一句可以验证这一观点。以《胠箧》为例,虽然它多次引用《老子》一书,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庄子后学与老子思想的不同:老子提倡圣人之治,庄子后学根本反对这一点;老子对圣智、圣法有保留的批判,庄子后学则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老子提倡统治术,庄子后学则彻底否定。庄子后学对老子思想的改造,具有老庄思想差异、时代背景、学术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5)
先秦时代,人与自然联系紧密,《诗经》与《庄子》中均有关于鸟类的大量记述。"鸟"之意象,对《诗经》和《庄子》的艺术表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比较二者艺术风貌,《诗经》与《庄子》中的鸟类意象也大有不同,总体来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内在意蕴上看,《诗经》中的鸟多被寄托情感,《庄子》中的鸟多寓意思想;从创作方法上看,《诗经》中的鸟多为客观描写,《庄子》中的鸟多为主观虚构;从功能作用上看,《诗经》中的鸟多是情感媒介,作比起兴,《庄子》中的鸟多是说理工具,论道明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187-189
<正>在众多中国哲学经典当中,《庄子》一书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但一般爱好者喜爱,专业研究者也青眼有加,单是书名中包含"庄子哲学"字样的,仅北京大学哲学系不到二十年时间就贡献了五部,按出版先后,依次是:王博《庄子哲学》(2004),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2006),郑开《庄子哲学讲记》(2016),章启群《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2019),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2020)。其中,韩林合、章启群两人的专攻方向还不是中国哲学。庄学之热,即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建造师》2008,(4)
道家学派的两位主要创始人——老聃(老子)与庄周(庄子)以及反映他们主要思想的《老子》、《庄子》是研究道家美学思想最重要的资料。其中,《老子》的"大音希声"及《庄子》的"至乐无乐"、"法天贵真"等论述又都内含着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音乐美学思想,而且《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之上,对《老子》既有一定的发展又有一定的改造与补充。《庄子》与《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庄子》内七篇中涉及身心关系的诸多层次。依循《庄子》的内部逻辑,可以探寻《齐物论》中表示意识或主体性的概念——如吾、我、心、真君、真宰等——在使用时的层级关系。唯识学对心意识层次的划分,则有助于厘清《庄子》中主体性相关概念的层级脉络,并获得对"蝴蝶梦"和"物化"内涵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