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以工业系统认识实习和基础工程训练为平台,探索了非工科专业工程训练的新模式:工业系统认识实习+生产工序流程实习+企业运作流程实习,并进行试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热能工程专业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进行生产实习中南工业大学周萍,冯正强生产实习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它不仅提供了学生认识专业的环境,同时,把教学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克服了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生产实习是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主要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春季招生生源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在铸造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实习模式的局限、师资队伍的匮乏、考核方式的不合理和质量监控的不足。分析了四类传统实习模式的优劣,提出了新的生产实习模式:即任务导向模式。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铸造生产实习的的效率。同时,对目前实习师资的培养方法和实习质量的监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生产实习,按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的生产实习模式,实施集中与分散、定点与轮换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方法,强化校内专业知识预习,建立多层次的实习基地,开展技术讲座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模式,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问题的再思考中南工业大学张卫良高等工程教育设置生产实习环节,其目的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当前的高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这也是勿庸讳言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生产实习与高等工程教育规律有悖,而是由于人们忘记了“刻舟求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工科学生理论知识的结构与工程技术能力的现状,结合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过程,提出了"学历+资格"培养模式,建立工程能力实践和工程能力培训机制,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教学实施的一系列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对比分析同内外高等教育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中同高等教育工程实践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对焊接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认为在国内的大学教育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对在校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教学实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6,(12):2685-2687
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铸造技术专业熔炼方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实施韧性的顶岗实习,形成了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了许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工程意识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来自于真实的工程背景。在机械设计制图中,零件的设计以实践为基础,以工艺为引线,零件的构形和尺寸标注则需要以工程意识为基础。因此,文章通过拆装发动机实践,分析了"活塞的工程知识",揭示了"零件的构形和尺寸标注来自于零件的工程知识"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产实习的本质意义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尽快适应厂矿企业工作需要。因此,很多学校积极进行生产实习改革,探索生产实习的新形式。例如我校工程测量专业从恢复招生以来至今主要采取承包生产任务的形式组织进行生产实习。其特点是直接面向国民经济生产实际,面向厂矿企业的需求,既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采取承包生产任务的形式组织进行生产实习,是解决当前生产实习经费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缩短大学生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