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道过度采砂,导致河床下降,会引起涉河工程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河道过度采砂引致的河床下降,对涉河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了长距离、长历时的冲刷,河道水位及形态出现显著调整,对长江中游河床的影响最为明显。以三峡大坝下游宜昌至螺山站河段为研究区域,探究了长江中游河床冲淤、深泓变化、横向调整、床面糙率变化以及岸滩植被生长等在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同流量下洪、中、枯水位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床横向形态变化有助于岸线的展宽;2001~2009年间河床糙率显著增加,并自2009年以来河段粗化作用基本完成;而河段沿程深泓变化则与相应的中、枯水位的变化规律一致。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游河道治理、防洪规划及蓄滞洪区的利用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河床演变看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和河床采沙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东平水道受径、潮流共同作用和河床宽浅的特点,对航道采用了两级整治高程,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在分析河床演变与整治工程、河床采沙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整治工程与大规模河床采沙,起到了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作用,但在进一步保护利用东平水道航道资源过程中,需合理引导和调控河床采沙活动。  相似文献   

4.
砂质河床与砾石河床的河型判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炯心 《水利学报》2002,33(10):0014-0020
砂质河床与砾石河床在水力学特征与泥沙运动特征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由此导致了河型特征的差异。本研究以世界上近200条河流的资料为基础,在建立同时适用于砂质与砾石河床河型判别统一关系方面进行了尝试。以水流切力、河流功率以及无量纲切力Sd/D50来表示水流强度,而以宽深比和无量纲河宽来间接反映河岸约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河岸约束性难以定量表达的困难。研究发现,上述水流强度变量和河岸约束性变量的组合关系,在具有不同河型的砂质与砾石河床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实现了对砂质河床与砾石河床河型的定量判别,得到了一系列的沙质与砾石河床河型的判别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水头高,流量大,下游河床冲刷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根据大量原型观测资料,下游河床冲刷与河床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必须用水力和工程地质两个学科相给的观点去研究河床冲刷问题,这里提供的冲刷坑计算方法和目前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一个笼统的冲坑概念是不同的,与目前一些公式的冲坑计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而是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将多孔质生态河床技术引入生态型灌区受损水体修复中.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延续了前期研究,采用仿生植物填料丝改良了块石多孔质生态河床,并与碎石多孔质生态河床对比,分析了两种河床模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仿生植物填料丝改良的块石多孔质生态河床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水力条件的改变对河床的扰动,减轻由于底质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再释放而导致的二次污染程度,还有利于增加河床的比表面积,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此外,对比分析了两种河床模型对TP,TN、NH4^+-N和CoDMn去除机制.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潼关处于水库库区,河床淤积抬高。抬高过程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及泄流规模密切相关。本文从实测资料入手,主要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河床高程的变化。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时间长,潼关河床淤积抬高,汛期冲刷历时短,溯源冲刷发展不到潼关,潼关河床得不到有效冲刷,且不利于汛期输沙,都是潼关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河床演变与河床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结合近几年来长航科研所对长江芦家河河段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河床组成勘探资料,对河床演变与河床组成的关系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治导线规划是河道整治规划吕的一个主要内容。一般平原河流应考虑中水河床和洪水河床两种情况,山区河道只考虑洪水河床。河道整治宽度确定之后,治导线基准点的确定是河道两岸十分关心的问题,应遵循一些原则。在治导线连接上,应按中小河床与洪水河道采用不同线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系列水槽试验对非恒定非均匀流中泥沙运动和河床变形规律了初步探讨,在恒流条件下,缩窄河的河床在流量大时发生冲刷。冲刷平均深度服从按缩窄段与正常段最终达到过流断面相的原则推导出来的公式,如何河床泥沙组成不均匀、河床在冲刷过程中就会逐步形成粗化层,因而冲刷深度较小,对于非恒定流、河床变形滞后于水流的变化,这是由于河床具有抵抗变形的“惯性”,推导出了河床变形方程和“河床惯性公式”,河床惯性依赖于  相似文献   

11.
直岗拉卡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有右岸河床式电站厂房、平底泄洪闸、及左岸河床土石坝组成。土石坝座落在河床砂卵砾石层之上,坝体与截流戗堤结合布置,截流戗堤及河床砂卵砾石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  相似文献   

12.
高含沙洪水冲刷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就低含沙洪水与高含沙洪水对河床的冲淤模式进行了描述,在对洪水冲刷河床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来水来沙与河床基本相互适应的条件下洪水冲刷深度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并用黄河干支流资料进行了讨论与验证。该公式考虑因素简单,计算方便同时适用于低含沙与高含沙供水,可以用来估算洪水黄河干支流河床的冲刷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潼关处于水库库区,河床淤积抬高。抬高过程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及泄流规模密切相关。本文从实测资料入手,主要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河床高程的变化。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时间长,潼关河床淤积抬高,汛期冲刷历时短,溯源冲刷发展不到潼关,潼关河床得不到有效冲刷,且不利于汛期输沙,都是潼关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挟沙水流的冲刷率及河床惯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清水水流河床冲刷率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挟涉水流来沙率对冲刷率的影响。结果说明挟抄水流的冲刷率随来沙率与水流输沙力欠饱和度之比以负指数律降低。当来水挟抄率与水流饱和输抄率相等时,冲刷率降刊0。河床惯性是河床在非恒定流中一种重要的动力学性质。利用河床惯性与冲刷率的关系测量了各种沙样的河床惯性值。发现河床惯性随床沙颗粒分选系数增大而增大,分选系数很大时趋近于极限值50t/Tn0。利用河床惯性和河床变形方程得出了冲刷过程中水流输沙率沿程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水流输沙率欠饱和度向下游以负指数律下降,这与冲刷率随实际水流挟沙率与欠饱和度之比以指数率下降的规律有耜同意义。河床惯性愈大,实际水流输沙率增长得愈慢。河床惯性与于容重及摩阻流速之比构成的无困次数A。代表河床变形和水流实际挟沙量对水流挟沙力变化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估计八堂水库建坝后库内的河床演变及随之产生的库容减少,开发了三维输沙模型和拟三维水工模型。模拟的河床演变总的情况与该水库在大坝建成后16a中实测的河床演变十分吻合。八堂水库的地形变化导致了泥沙净淤积,模拟结果的总精度表明,该模型可用来作为估计浅水河床演变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雷诺平均方程(N-S方程)、k-ω 湍流模型,并利用CFD-Fluent及COMSOLMultiphysics软件,构建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通过Morris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探讨单因素影响及多因素影响下河床潜流带内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床潜流带的温度场对流速v和水深H较为灵敏,其余依次为沙坡高度h和河床底质渗透系数k;河道水位与河床潜流带的温度场变化呈正相关;多因素共同作用对河床潜流带温度场影响明显,且在沙坡下会出现一个半圆的低温区域。通过对大坝下游河床潜流带的温度场进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可对水库下游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利用竖流芦苇河床来优化废水处理性能,加入用户和安装者的需求内容建成“小型竖流芦苇河床(CVF河床)”。给出了为8个社区兴建的一个CVF河床和池塘净化系统投入使用2a来的性能数据。重点研究了氧气转移速度和水力超载。污水单次通过该河床后,其悬浮固体和生物需氧量浓度平均降低了97%,氨氮和凯达尔法收集的氮的总浓度则平均降低了90%以上。同一河床中可明显观察到氮化,脱氮率达58%。在前17个月的运行期内,  相似文献   

18.
采砂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砂造成河床推移质总体不平衡,改变了河相关系。使采砂处的上游河床下切,河底比降变陡,主河槽拓宽,可能造成整治建筑物水毁和河岸坍塌;采砂处的下游河床淤积,比降变缓,危及灌区建筑物的正常运用。管理对策为:适当限量开采,采砂与治河相结合,尽量减少恶化河道演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达吉斯坦阿克塔什河公路桥处河床冲刷严重,河床下降了1.5—2m,距桥墩基础完全出露仅剩l—1.5m。在桥下游河床上修建由菱形、梯形和鞍形块体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坝。介绍了坝的设计和施工情况,并与同类型的萨尔蒂恩坝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沙质河床二维粗化数值模拟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质河床冲刷过程中河床变形、冲刷深度、悬移质含沙量恢复及床面级配等沿时空的变化与河床粗化紧密相关,只要对河床粗化机理和特性有较深认识才会对河床冲刷现象有较好的定量模拟。本文依据ADI算化原理,在交错网格上建立了非耦合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的平面二维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的计算方法和混合层计算模式。依据该模型所做的数值实验表明,模型能从定性上较好地模拟上述因素随时间沿纵横方向的变化,具有二维性,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反映了数学模型能模拟河床冲刷过程中诸因素变化规律的潜力,并充分表明,正确预测冲刷河床变形的关系在于较好地模拟河床组成的粗化过程,对此,均匀沙模型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