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段江 《陕西电力》2004,32(1):40-41
锅炉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排烟温度每降低10℃,锅炉效率提高1%,因此降低排烟温度,有利于提高锅炉效率,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江 《西北电力技术》2004,32(1):40-41,44
锅炉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排烟温度每降低10℃,锅炉效率提高1%,因此降低排烟温度,有利于提高锅炉效率,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郑丽蓉 《广西电力》2000,23(1):7-10
分析了柳州1号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锅炉存在的设计问题及其实际运行情况,经过现场测试和理论模拟计算,采用覆盖部分水冷壁蒸发受热面,相对提高过热、再热受热面比率的热量重新分配的技改措施。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锅炉经技术改造后,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提高了12℃和20℃,均达到了设计值540℃,大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郑丽蓉 《广西电力》2003,26(1):102-104
分析了柳州1号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锅炉存在的设计问题及其实际运行情况,经过现场测试和理论模拟计算,采用覆盖部分水冷壁蒸发受热面,相对提高过热、再热受热面比率的热量重新分配的技改措施.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锅炉经技术改造后,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提高了12℃和20℃,均达到了设计值540℃,大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300 MW燃煤锅炉完成智能吹灰系统技改后,吹灰蒸汽耗量大幅度降低,吹灰频次降低40%以上,排烟温度降低了3.75℃,主蒸汽温度提高0.71℃,每年为锅炉机组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224.8万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柳州1号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锅炉存在的设计问题及其实际运行情况,经过现场测试和理论模拟计算,采用覆盖部分水冷壁蒸发受热面,相对提高过热、再热受热面比率的热量重新分配的技改措施。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锅炉经技术改造后,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提高了12℃和20℃,均达到了设计值540℃,大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柳州1号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锅炉存在的设计问题及其实际运行情况,经过现场测试和理论模拟计算,采用覆盖部分水冷壁蒸发受热面,相对提高过热、再热受热面比率的热量重新分配的技改措施,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锅炉经技术改造后,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提高了12℃和20℃,均达到了设计值540℃,大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温远红外辐射节能涂料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其工作原理,并通过在某电厂锅炉的试验,研究了高温远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提高24℃左右;高温再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升高了17℃左右;主蒸汽温度升高约10℃;低温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升高约6℃;再热蒸汽温度提高了10℃左右;高温过热器后烟气温度偏差减小了88℃;热段再热器后烟气温度偏差减小了67℃;运行期间没有超温现象。停炉后检查,燃烧区域无结焦、挂焦现象,且水冷壁表面光滑清洁。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超临界塔式直流锅炉中、低负荷再热汽温偏低的问题,通过低负荷再热汽温调整试验,以及当前中、低负荷再热汽温低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低负荷稳燃燃烧器改造、受热面改造以及锅炉运行优化等联合治理整体方案。整体方案实施后,锅炉中、低负荷下的再热汽温明显提高,40%BRL下锅炉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由537.9 ℃提升至563.9 ℃,50%BRL下,锅炉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由537.9 ℃提升至559.4 ℃,这两种负荷下机组供电煤耗分别降低1.64、1.36 g/(kW·h),合计每年节约锅炉燃料成本约125万元。在锅炉深度调峰负荷(30%BRL)下,再热蒸汽出口温度可由541.6 ℃提升至560.9 ℃,提升幅度为19.3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可由560.8 ℃提升至571.9 ℃,提升幅度为11.1 ℃。  相似文献   

10.
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发电厂1号锅炉正常运行中排烟温度异常升高,达170℃,严重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分析研究认为该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热管空预器失效。在原有安装空间狭窄的条件下,通过采用翅片式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改造方案,降低了锅炉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11.
蒋国平 《华中电力》2010,23(3):39-42
某300MW燃煤锅炉掺烧稻壳采用冷风输送;为了减小冷风输送稻壳对锅炉效率的影响,计算了稻壳分别采用不同送风温度、不同掺烧比例时对锅炉效率、排烟温度、水蒸气容积份额、飞灰浓度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稻壳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冷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7.1℃,锅炉效率下降1.65%;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0℃热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1.3℃,锅炉效率下降1.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循环流化床(CFB)锅炉NOx的排放特性,进行2部分试验,一方面调整CFB锅炉的给煤量及风量,分别将锅炉各工况的负荷稳定在60%、80%及100%下运行,记录并分析试验数据;另一方面维持CFB锅炉在100%负荷,通过改变总风量的大小及配比,分别将锅炉各工况的运行床温稳定在830℃、880℃和930℃,记录并分析试验数据。随着CFB锅炉负荷的增加,运行床温、风煤比及NOx的排放浓度均逐渐增大。当CFB锅炉的的负荷维持不变时,随着运行床温的逐渐增大,风煤比逐渐减小,NOx排放浓度逐渐增大。CFB锅炉运行床温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大于锅炉风煤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优点相结合。提出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布置方案设计的难点,介绍了东方锅炉设计的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系统特点及其优点;并对锅炉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炉膛水冷壁吸热偏差较小,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水冷壁出口蒸汽温度最大偏差为17.0℃,中隔墙出口蒸汽温度最大偏差为28.0℃,均远小于设计允许值,东方锅炉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机组工况、选材原则、规程规定、锅炉和管道用钢系列及钢管制造能力,对600℃/620℃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再热系统集箱与管道候选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建议采用P92钢管;并结合电力行业关注的质量和性能问题,探讨了控制和稳定P92钢管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厂1台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脱硫效率调整试验,取得最佳运行工况参数。根据机组运行数据,分析了当锅炉床温为820℃、850℃、880℃、Ca/S摩尔比分别为1.5、2.0、2.5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可调整的运行参数中,锅炉床温控制在850℃、Ca/S摩尔比控制在2.5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6.
T型锅炉改造是由超临界参数升级为超超临界参数,主、再热汽汽温达到605/623℃高等级参数,实现延寿跨代升级改造,机组寿命延长30年.改造后的T型锅炉机组的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机组领先水平,多种耦合汽温调节方式下锅炉偏差控制技术;可实现超低宽负荷范围灵活性运行的T型炉;锅炉实现国内先进高效低NOx排放指标,烟气余热梯级...  相似文献   

17.
以某电厂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锅炉为研究对象,计算50%THA负荷下锅炉水动力特性,前墙回路中各管流量偏差最大约20%,前墙水冷壁局部超温区域管流量较其周边回路管流量偏低约10%~12%,同时该些回路对应的区域为炉膛燃烧热角区域,热负荷分布高,更加容易造成该区域水冷壁局部超温.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低负荷时锅炉前墙各水冷壁管流...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高压缸排汽温度提高对锅炉和机组性能的影响,以珠江300MW为例,在高压缸排汽温度提高20℃和30℃时,分别对锅炉BMCR工况、ECR工况和70%BMCR工况进行热力计算、壁温计算和阻力计算及对汽机热耗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9.
由于煤质变差,某360 MW机组“W”型火焰锅炉燃烧不稳,需大量投油助燃.对此,进行卫燃带改造.改造后,燃烧工况明显改善,火焰稳定性提高;助燃油投入量减少,机组负荷在200MW左右可不投油助燃;锅炉排烟温度由170~180℃降至150~160℃,大渣和飞灰含碳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广州发电厂3号锅炉大修后,在额定负荷运行时,过热汽温长期低过530℃,在低负荷运行时,汽温更低,影响锅炉和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文章分析了3号炉汽温偏低的原因,提出和实施提高过热汽温的技术措施,控制汽温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取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