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煤岩组合体受载失稳和能量积聚及其演化规律,基于 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了煤 岩和煤 岩 煤组合体、岩 煤 岩组合体模型,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加载条件下,组合体中煤组分占比越大,抗压强度极限越小;组合体积聚的能量转化为内部弹性应变能和损伤耗散能,释放的弹性应变能是导致煤岩体发生破坏的内在因素;单轴压缩作用在煤组分和岩石组分上的应力相等,最大应力均为该组合体的抗压强度σ,组合体内部能量主要积聚在煤组分中,该组分是导致组合体发生变形破坏的能量积聚载体.研究结果可以为降低含夹矸煤层稳定性,提高顶煤回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尺寸与形状效应下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煤岩组合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声发射系统记录不同承载阶段试件内部声发射的振铃计数和能量演化。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强度介于纯煤、纯岩两者的强度之间,纯岩、纯煤、煤岩组合体试件的峰值强度分别为30.3、5.7、9.7 MPa;圆柱组合体和立方组合体的峰值强度都随着宽高比的减小而不断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52.68%、59.21%;试件声发射振铃计数与能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均表现出与试件应力同步变化的趋势;圆柱组合体最大振铃计数的出现提前于最大应力值的出现,而立方组合体最大振铃计数滞后于最大应力值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聂鑫  周安朝 《煤炭技术》2018,(3):102-104
通过颗粒离散元程序建立了3种不同煤岩高度比的煤岩组合模型,分析和比较了单轴压缩作用下的强度和破坏形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煤岩力学结构模型,分析了煤岩组合体在压缩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强度介于煤体和岩体之间,其破坏形态主要受到煤体部分的影响;煤岩组合体的变形破坏过程比煤、岩单体更加复杂,尤其在塑性屈服和峰值破坏阶段;组合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峰值附近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即组合体的变形破坏过程为典型的渐进式破坏。  相似文献   

4.
受载煤岩变形破坏会产生声发射和电磁辐射信号,利用声电信号前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可以预警由大范围煤岩失稳引起的煤岩动力灾害。如何将声电信号的时域特征与煤岩变形破坏过程联系起来,关系到煤岩动力灾害声电预警的效果。利用煤岩单轴压缩变形破坏声电效应实验系统,测试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煤岩试样变形破坏过程的电磁辐射和声发射信号,统计并分析了不同加载阶段电磁辐射和声发射信号的能量、脉冲等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载煤岩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的脉冲数和能量值均具有良好的时域特征;煤样的声电信号随着加载时间的进行而增大,在破坏阶段达到最大值;岩样的声发射信号在破坏阶段达到峰值而电磁辐射信号在弹塑性阶段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
煤岩体组合特征决定着煤和岩石组合形成整体结构的变形失稳,为分析煤岩高比对煤岩组合体受载时力学特性、能量转化规律与失稳破坏特征的影响,制作了3种高比的"岩-煤-岩"(RCR)组合试件,开展了煤岩组合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和PFC~(2D)数值模拟试验,并基于RCR组合体声发射信号和宏观破坏特征分析,获得了组合体界面效应影响下的渐近失稳特征和声发射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损伤破坏表现出渐近非连续特征,损伤破坏首先在煤岩组合体的煤体中发生、发展,煤体裂纹发育至煤岩交界面时被阻隔,受煤岩组合体界面效应的影响和裂纹尖端强应力链的持续集聚,裂纹最终从煤体扩展至岩石中煤岩组合体发生整体性瞬时破坏;随煤岩高比增大,组合体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宏观起裂破坏时间和瞬时失稳破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瞬时破坏时动力显现也逐渐被弱化。由于RCR组合体结构和弹性储能的差异性,导致裂纹在煤岩组合体中的扩展能力、速度和角度不同,进而组合体呈现出不同的破坏形态,但组合体破坏形式具有相似性,其中煤体以剪切破坏为主,顶底板砂岩以劈裂破坏为主。在煤岩组合体渐进破坏过程中煤体的破坏诱导了顶底板砂岩的破坏,而砂岩的破坏加剧了煤体的损伤破坏程度和瞬时破坏时动力显现强度,形成了煤体砂岩破坏互馈机制。RCR组合体受载时声发射信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当RCR组合体发生整体失稳时,声发射信号频率较低,声发射能量值达到历史最大,根据煤岩组合体声发射前兆信息的时频、时空规律性特征可对煤岩动力灾害孕育与发生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煤岩动力灾害的精准感知与超前预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高度比的煤岩组合体在不同组合方式下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利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岩组合体进行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煤样在组合体中占比的增大而减小;岩样与煤样的高度比对声发射能量产生显著影响,组合体中岩样高度所占比例越高,声发射信号越强,其产生的声发射能量也越多;在煤岩高度比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组合方式也会对强度产生影响,组合体强度由大到小的组合方式依次为煤-岩、岩-煤、岩-煤-岩;此外,通过组合体声发射特征分析可知,组合体产生的声发射能量与其抗压强度的大小成正比,即抗压强度越大其产生的声发射能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董浩 《煤矿安全》2021,52(11):56-62
为探究真三轴载荷下不同煤岩比例组合体力学响应规律,制备不同组合方式立方体试件,以现场实测应力演化为真三轴加载路径,探究不同煤岩比例组合体在该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及变形特征,并增加纯煤、岩样试件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真三载荷下煤、岩试样强度、弹性模量及抗变形能力较单轴压缩均有显著提高;煤岩组合体力学参数与峰值应变介于煤样与砂岩样之间,试件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煤层占比负相关,但随着煤层厚度增加,二者减小趋势并不相同,弹性模量随煤层厚度增加近乎等比例减小,而强度随煤层厚度增加而降低的速率逐渐减小;同时发现,由于煤的非均质性较砂岩更加突出,不同组合方式力学参数组内离散性与煤层占比正相关;峰值应变随煤层厚度增加并非单调变化,三元组合方式峰值应变大于二元组合体;在三轴载荷下,煤-岩与岩-煤2种组合方式试件力学参量与变形特征相差极小,认为由煤岩材料非均质性造成。  相似文献   

8.
张泽天  刘建锋  王璐  杨昊天  左建平 《煤炭学报》2012,37(10):1677-1681
为探讨组合方式对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别对岩-煤-岩(YMY)、岩-煤(YM)及煤-岩(MY)3种组合方式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体试件破坏主要集中在其煤体部分,而与组合和加载接触方式无关;煤体部分损伤发展和破坏程度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导岩体出现损伤和发生破坏。单轴加载条件下,3种组合方式均表现为以煤体部分拉张破坏为主的破坏特征,YMY组合的平均抗压强度为40.03 MPa,分别是YM和MY组合方式对应平均值的1.80和1.53倍;三轴加载条件下,均表现为以煤体部分剪切破坏为主的破坏特征;随围压压力增加,各组合方式三轴抗压强度平均值逐渐趋近。  相似文献   

9.
秦涛  任凯 《煤炭工程》2023,55(1):118-123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变形破裂过程中煤厚对其声发射特征和峰前损伤特性的影响,对煤厚分别为20mm、33.33mm和60mm的三种煤岩组合体进行室内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煤厚的增加,煤岩组合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声发射峰值计数均下降,且煤厚与声发射峰值计数满足指数函数关系;组合体的破坏持续时间随煤厚的增加而变长;声发射累计数的变化情况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声发射峰值及破坏后阶段,前两个阶段,累计数增长的速度与煤厚呈正相关,最后一个阶段,呈负相关。组合体峰前损伤演化可分为初始损伤、损伤稳定发展和损伤突增不稳定发展三个阶段;损伤变量与应变满足幂指数函数关系,且随着煤厚的增加,组合体D=1时对应的峰值应变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
余伟健  潘豹  李可  沈文兵 《煤炭学报》2022,(3):1155-1167
基于薄煤层开采及煤岩体巷道变形特点,探究煤岩体变形规律,根据不同岩层组合的力学性质,系统分析了岩和煤组合体的不均匀变形特征。通过不同高度比“岩-煤-岩”组合体的单轴加载试验,分析不同高度比煤岩组合体加载破坏规律,结果表明:组合体强度受中间煤体高度影响,试件单轴抗压强度随煤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试件的破坏形态随着煤体高度的增加由拉伸破坏转变成斜面剪切破坏,最终表现为煤体被挤出破坏。组合体试件破坏受煤体部分主导,两端砂岩对中间煤体起约束作用从而提高煤体强度,煤体中部受到其约束最小,且随着煤体高度的增加,所受影响迅速衰减。通过室内单轴加载与颗粒流等方式分析组合体裂隙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组合体裂隙发育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裂隙孔隙压密阶段、裂隙产生并稳定发育阶段、裂隙加速发育并贯通阶段和破坏后阶段。煤体内部缺陷的存在与其自身较低的强度,导致组合体微裂隙最初于煤体内部生成(在煤体高度非常小时,裂隙自砂岩内部产生);随着试件荷载增大,随机分布在煤体的裂隙相互贯通并向砂岩部分延伸最终造成破坏;且最初的裂隙主要是轴压与端面效应产生的剪切裂纹,在加载至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80%左右时,试件内部张拉裂隙开...  相似文献   

11.
12.
13.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reakdown of mine cost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researchers and developers who seek to place novel cost-reducing unit operations in the wider general cost context.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eakdown of operating costs in 63 mines by dividing them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 mining, milling, and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G & A) costs. The study looks at patterns in mining type, mill processing type, mineral typ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sts expressed in feasibility studies vs. operating min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relationships observed and then presents a total average mine cost breakdown.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 relative mining and milling cost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nd that on average they had equal shares of the total enterprise operating costs. Effects of mine and mineral type were observed, with underground milling costs being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open pit milling costs and gold mines occupying a significantly larger share of mine operating costs than copper-containing mines. The overall relative operating cost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tios between (43:43:14) and (45:45:10) (Mine:Mill:G & A). A treatment of potential unit operations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s provided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ncluding coarse particle recovery by flotation and novel grind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4.
Minerals by George W. Robinson (with photos by Jeffrey A. Scovil).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208 pages; 1994; $40 (hardbound). Reviewed by: John S. White

Minerals and Gems from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by George E. Harlow and Joseph J. Peters. Abbeville Press, New York. 335 pages; 1994; $11.95 (softbound). Reviewed by: Dr. Joel E. Arem  相似文献   

15.
16.
从内蒙古查明有色金属的主要特点和找矿潜力等诸多方面入手,分析了自治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优势,即:1)生产能力不断扩大;2)装备水平不断提高;3)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4)核心企业迅速成长。同时也指出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即:1)产业结构不合理;2)环境承载力有限;3)水资源贫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4点政策建议,即:1)优化有色金属产业布局;2)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产品结构;3)创新制度,推动大型有色金属矿业企业成长;4)培养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UV聚合法制备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与丙烯酰胺 (AM)为原料 ,采用UV聚合法制备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St-PAM)。通过实验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淀粉糊化温度为 90℃ ;糊化时间为 1h ;AM与淀粉的最佳配比为 1:1 6 (质量比 ) ;引发剂用量是 1 2g/L ,交联剂用量 3g/L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用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检测了接枝共聚物产品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