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含硫气田由于具备毒性强、污染性强、腐蚀性强、易冰堵及单质硫沉积等特点,极大的加大了地面集输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做好地面集输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以免出现安全环保事故。基于这样的考量,本文以保障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生产安全,对国内外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发展需求,探讨了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里格气田开发中后期产能建设难度大的特点,对目前的地面集输系统进行分析、优化和调整,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地面集输工艺技术.文章从新老集输系统压力匹配、气井支干管串接工艺优化、水合物抑制工艺优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台子油田开发发展趋势及现有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要降低改造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确定了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地面建设规模,解决了油气集输设施腐蚀老化及用气能耗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整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延长气田属于"低渗透率、低压力、低产气量、低丰度"岩性气藏,地形条件复杂、环境恶劣,地面集输十分困难。针对延长气田现状,在总结先导试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地面集输优化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延长气田的地面集输工艺系统,提高了集输工艺技术的适应性。介绍了延长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先导试验工程及延长气田一期地面集输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适应性。通过在延气2-延128井区的应用实践,中压集气工艺具有投资低、操作灵活、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系统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台子油田开发发展趋势及现有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要降低改造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确定了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地面建设规模,解决了油气集输设施腐蚀老化及用气能耗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整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鄂尔多斯气田特点及相邻区块的开发特点,国家对延长气田提出了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规模效益开发的地面集输工程建设要求。对延长气田已有试气参数进行分析,将天然气集输系统与管输压力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气井能量,提高气田集输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通过高压集气、中压集气和低压集气三种集输方案的论述和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集输方案,即按照中压集气方式对志丹双河地面工程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顺利完成了地面工程的建设投产,实现了延长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此天然气集输工艺方案对其他类似区块的效益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逐渐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方式趋于多样化,油田产油量递减、含水率及产液量上升等高含水油田的开发特征日趋突出,地面系统面临着已建系统负荷不均衡、能源消耗日趋加剧等问题。阐述了大庆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主体工艺,分析了大庆油田地面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高含水时期大庆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建设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大庆油田高含水区块地面建设规划的主要做法及做好地面规划工作的几点认识,对同类油田的地面建设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庆姬塬油田属于多层系复合开发典型油区,地面集输系统采用多层开采、混层集输以及多层开采、分层集输两种工艺。由于多层系油田开发采出液物性差异大,易造成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结垢。本文介绍了姬塬油田集输系统的结垢现状,通过对结垢物生成机理的分析研究,找到了影响集输系统结垢的主要因素,结合垢物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形成位置,对地面集输系统采取防垢措施、相应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自行研制的水力活塞泵已初步形成系列,水和活塞泵采油工艺也得到越来越多地推广,与之相适应的地面集输工艺流程是趋完善。本文主要对几种开式动力液系统地面集输流程、闭式动力液系统地面集输流程、水力活塞泵采油单井地面集输流程、水力活塞泵采油集中泵站地面集输流程及其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我国页岩气地面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地面工程技术具有地面集输系统规模难确定、集输管网压力变化范围大和集输流程需标准化、模块化及撬装化设计以及供、转水需求量大,压裂返排液需处理等特点。探讨了页岩气地面集输技术、页岩气处理技术、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建设智慧页岩气田、效益页岩气田和标准化、一体化页岩气田的意义,展望了页岩气井出砂、页岩气计量和脱水、压裂返排液处理、页岩气增压等关键地面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自行研制的水力活塞泵已初步形成系列,水力活塞泵采油工艺也得到越来越多地推广,与之相适应的地面集输工艺流程日趋完善。本文主要对几种开式动力液系统地面集输流程、闭式动力液系统地面集输流程、水力活塞泵采油单井地面集输流程、水力活塞泵采油集中泵站地面集始流程及其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与苏里格气田的集输工艺对比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红霞  陶永  杨艳  王遇冬  许茜  张璞 《天然气工业》2009,29(11):104-108
我国煤层气蕴藏量丰富,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是我国煤层气田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目前地面集输工程一期已基本建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盆地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特点,通过与已取得成功经验的苏里格气田天然气集输工程的对比,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田开发方案所提供的气井基本参数、地面建设采用的井场、采集系统、集气站场及处理厂工艺。进而提出了如下建议:我国煤层气田开发建设还应加强集输工艺、气田动力供应方式、采出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工作,合理选择采集气管线材质,加快煤层气田开发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页岩气的开发目前尚处在初期阶段。页岩气开发具有在开发周期内产量无规律,生产参数不固定,开采初期井口压力高,但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等特点,地面集输系统为了适应产能的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这导致页岩气地面集输管网与站场的布置不易确定。借鉴北美页岩气开发的地面集输技术,针对我国页岩气田地面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页岩气的特点,介绍了布站形式、管网设计、井组划分与布站等关于页岩气地面工程的总体布局方式,论述了井口工艺、集气站工艺、处理厂工艺的地面集输系统的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煤层气开采具有“低产、低压、低渗、井多”等特点,国内煤层气田的开发主要参考苏里格气田等低压气田的地面集输工程设计,其地面集输工程主要存在集输管网布局及工艺参数不合理、投资较大、能耗较高等问题。因此针对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特点,对煤层气集输管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和特点以及不同集输管网形式的适应性,发现应用分级优化方法能很好解决集输管网优化问题,提出基于集输管网等效水力模拟图的集输管网管径优化方法,在煤层气地面集输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苏里格气田及沁南煤层气田属低孔、低渗、低产、低丰度、低饱和度、低压的“六低”气田。针对“六低”天然气田和煤层气田的特点,工程设计采用“枝上枝”集输工艺新技术,论述了“枝上枝”集输工艺的特点及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系统流程。“枝上枝”集输工艺新技术通过在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和沁南煤层气田的应用,解决了苏里格天然气田和沁南煤层气田存在的地面建设投资高、开采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节约地面建设投资和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系统建设内容胜利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是一项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于 1998年开始启动 ,2 0 0 0年结束一期开发 ,历时 3年完成。系统建设内容覆盖了胜利油田开发建设 30年来所投资的所有地面工程项目 ,几乎涉及到胜利油田所有二级单位和部门 ,包含了原油集输、天然气集输  相似文献   

17.
减少工程投资、降低系统能耗是地面集输系统设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地面集输系统的优化简化:进一步推广电工图量油以及串联管网,简化集输管网;加快研制多相混输设备,优化接转站设置,进行多相流基础理论研究及软件研发;积极采用预分水技术,减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应用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简化集输流程;进行油气集输系统"三化"建设,优化简化油气集输站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地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地面工程设计针对黄土高原复杂地形特点以及大规模滚动建产和快速建设需要,根据地质开发特点、原油物性和管理需求,应用了大丛式并布并和井站一体的小站布局模式,功图计量、树枝状不加热集输、油气混输二级布站的油气集输工艺,供注水一体化的水源直供、小站增压注水工艺,流沙连续过滤、反洗的水处理工艺等,优化简化了地面系统,同时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地面建设投资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日前接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文件指出,辽河油田设计院为稠油集输工艺、凝析油集输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性设计院;胜利油田设计院为油田采出水处理、滩海油田地面工艺设计技术方面指导性设计院。辽河油田稠油产量占全国稠油产量的一半。多年来,辽河油田设计院在稠油开采、集输、储运等技术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科研设计经验,取得了数十项科技成果。其中稠油区块产能建设《欢喜岭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设计》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工艺研究》、《新型稠油电脱水器研究》、部级标准《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等  相似文献   

20.
长庆低渗透油田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透复杂油藏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科技人员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长庆马岭、安塞、靖安和西峰等低产、低渗油田为代表的集榆工艺相继创立,创造了低产、低渗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模式,形成了适合长庆油区特点的高效简化地面工艺系列技术,集输流程由单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发展到多井阀组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再发展到多井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最后到多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实现了从三级布站到二级布站的飞跃,流程愈来愈简,建设投资持续降低,开创了黄土塬复杂地貌条件下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的新路子.文章综述了长庆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