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建设需要环境艺术,环境艺术离不开雕塑作品的介入,雕塑作品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通过对纪念性雕塑、艺术雕塑、野外美术馆中的环境雕塑、公共艺术中的环境雕塑等进行实地考察,揭示了日本环境雕塑的特质。并得出"优秀的环境雕塑作品能够塑造都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竞争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造板饰面加工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造板饰面加工设备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先后从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引进了三聚氰胺装饰板、辊压法浸渍纸贴面、木纹直接印刷、刨切木单板贴面等二次加工设备40余套、100多台。在消化吸收引进设备的基础上研制了诸如浸渍干燥机、低压短周期贴面热压机和宽带式砂光机等二次加工的主机和成套设备,目前已形成了较完整和多  相似文献   

3.
老凤说烹     
世纪之初 厨坛三愿 21世纪马上就到了。回顾20世纪这百年,中国烹饪事业大致可分为三段:前一半仍然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里,延续了旧的社会地位与命运,不入三教九流,处在社会最底层;建国以后,厨师终于在政治上翻了身,事业却因极左思潮的干扰,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直到80年代初,党领导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烹饪事业终于走进新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饮料风靡西方国家。而亚洲国家的兴起相对晚一些,日本大众对膳食纤维的兴趣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食品行业则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有强化膳食纤维食品饮料问世,食品行业中"新空气"的诉求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5.
<正>迄今为止,工业革命后世界上总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纺织、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向日本、西德等国家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将自身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合版印刷在台湾的健豪印刷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卡之屋网络科技印刷有限公司、家里蹲创意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白纱科技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彩之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香港的环球印刷器材有限公司、保诺时网络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主导下孕育而生,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20年后的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企业已经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合版印刷商业模式,并成为合版印刷领域的标杆,吸引了大批内地印刷企业纷纷前往参观学习。近年来,这种"合版  相似文献   

7.
潘力 《江苏纺织》2016,(4):9-10
BACKGROUND背景:国际产业转移重构全球供应链布局第一次路径:20世纪50年代,美欧向日本实施产业转移产业: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成果:日本承接转移产业,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和世界工厂第二次路径: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向亚洲四小龙实施产业转移产业:纺织、服装等轻纺类劳动密集型工业,部分耗能多、污染大的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8.
唐辉宇 《印刷世界》2006,(11):38-39,44
1 我国不干胶标签印刷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不干胶标签印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技术、设备、工艺材料均来自日本,以沿海城市天津、青岛和广州为主,将这种新技术消化吸收并推广到全国.  相似文献   

9.
4.2.2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年) 埃罗·沙里宁,又称小沙里宁(以便与同样著名的父亲老沙里宁区别开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同时又是最有影响的家具设计大师。在他以前,第一代大师如密斯、布劳耶等人主要将注意力放在革新材料和结构技术上,而小沙里宁则决心给20世纪的椅子形象一种新的定义:即有机的雕塑式的设计语言。这种设计语言随即成为60年代新生代家设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浅谈纳米技术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纳米技术构想。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学家为了研究超微离子的性能,在用蒸发法做超微离子实验时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的特殊性能。他们首次引用了“纳米”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正式出现了“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被引入以来,凭借着自身的公共属性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走进乡村,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元素,在提倡互动性艺术的同时应注重人的参与,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特质及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互动性表达与公共互动性和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和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雕塑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雕塑"互动"的同时感受理性与感性,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蜀锦川丝     
生丝时期西销需丝16世纪葡萄牙人经营澳门,因日本市场的需求,1578~1638年的60年内每年从澳门运往日本长崎的中国丝由1500担增至3000担,从1580~1590年的10多年间,从澳门运往印度果阿的生丝每年约3000多担。19世纪20、30年代英国的纺织品往印度,从印度换取鸦片销往中国,再从中国换取茶丝回销英国,从这种三角贸易中赚取白银。五口贸易,中国门户洞开,洋货涌入,茶丝外运,中国茶丝出口直线上升。以丝观之,19世纪30年代生丝输出每年约12000包,40年代后叶每年约20000包,1852年达32000包,1853年达64000包,为鸦片战争前的5倍。1953年昆明中国银行、…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烟草行业的造假与售假现象日益严重,每年通过非法渠道销售的造假卷烟达一百万箱之多,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余江 《现代家电》2006,(11):15-17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入一个10多年的不景气年代。可以说引起全球经济学家、营销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因为日本这个民族是非常敬业、非常努力,追求效率和工作细致的一个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整个经济的衰退呢?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写了一本颇具影响力的书——《波特看日本竞争力》。这本书举出了详尽观察的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日本20世纪后期经济发展强劲反映出日本民族最佳的务实的竞争力(bestpracticecompetition)导致竞争趋同(competitionconvergence)也就是同行所有竞争对手彼此形成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完全…  相似文献   

16.
雕塑作品除了本身具有特殊的意义外,其也会随着不同的放置环境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金属雕塑同周边的环境相结合而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人们把这种将艺术作品同公共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连贯性的艺术设计称之为环境艺术设计。如今的金属雕塑同环境的结合而发散出更加耀眼的魅力离不开金属雕塑自身的特点。金属雕塑本身就拥有自己的生命,具有独立的空间性,并且可以参与到环境建设中,使公共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多彩。文章从现代金属雕塑的含义及其材料的特征入手,研究了先进金属雕塑与公共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明治时期,日本雕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雕刻"、"雕塑"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出现,拉开了日本近现代雕塑史的大幕。本文拟以"雕刻"概念的形成及其使用轨迹、大村西崖对"雕刻"的修正和对"雕塑"一词的创造为主题,阐述日本近代雕塑概念及内涵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甜菜在我国用做糖料栽培已有9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制糖工业的发展,甜菜种植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并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没有自己选育的甜菜品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大部分是美国、前苏联、德国、日本、丹麦和波兰等国家的品种。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甜菜研究,并相继在不同省份、不同气候生态区域建立起独立的甜菜研究机构,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培育出第一批甜菜品种用于生产,结束了我国甜菜品种依靠进口的历史。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甜菜品种已占我国甜菜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世界的方便面 面条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面包的第二大主食产品.20世纪60年代方便面在日本完成了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作为20世纪世界食品工业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被日本国民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已成为国际性的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20.
岳德茂 《印刷技术》2011,(13):55-56
20世纪70年代,正当我国大力发展传统胶印的时候,日本东丽公司的无水胶印版材就正式问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