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建园林技术》2013,(1):62-62
为纪念《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原编委会主任罗哲文先生逝世一周年,本刊将于今年第二期(总119期)举办“纪念罗哲文先生逝世一周年专刊”,现特向各位编委、广大读者、理事单位征求纪念文章。内容:与罗老生平交往轶事,阐述罗老的学术思想、文保理念,回忆罗老为文保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优秀事迹等。稿件字数原则上不超过4000字。稿件交付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前。望广大同志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
罗哲文,生于1924年,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当时唯一的中国古建筑调查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先生等学习并参加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六届全国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颁布,从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条例》的本身,我有一些体会,应《中国建设信息》杂志编辑的邀约,在此谈谈。  相似文献   

4.
村镇     
石楠 《城市规划》2005,29(10):1-1
山西省有一座很普通的镇叫碛口,普通得不少人读不准她的名字,这座吕梁山中黄河边上的古镇像其它小城镇一样.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落。9月16日发生了两件事.把这座小镇推到媒体的闪光灯下,一件事是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规划师、建筑师、文物专家以及行政官员聚集在古镇的窑洞宾馆.研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最终发表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古村镇系统保护的学术性宣言——《中国古镇古村保护碛口宣言》.另一件事是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碛口镇被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这一头衔的村镇。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5月14日,罗哲文先生辞世。5月20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罗老遗体告别仪式。殡仪馆东礼堂挽联高悬,"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化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筑护神"。一幅挽联概括了他88岁的一生。作为罗老在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追随者,草就此文,以表缅怀之情。罗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守护者1981年末,文革刚结束不久,罗老和一些专家学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公布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提议工作。罗老亲自参加文件起草,由当时  相似文献   

6.
古镇保护及其发展策略——以重庆丰盛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2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重庆市二十个“历史文化名镇”,丰盛古镇名列其中,丰盛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其相关规划《重庆丰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及《丰盛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相继完成。本文即根据编制过程,对于在市场经济及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丰盛古镇的特色如何提炼,如何保护丰盛古镇的历史信息,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终达成丰盛古镇社会,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建设》2007,(6):F0003-F0003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规划及民居的发展与进步,小城镇建设杂志社结集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民居研究》文集,本文集收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古建文物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陆元鼎;古镇、古村落保护研究专家阮义三、单德启、业祖润;  相似文献   

8.
我们尊敬的古建园林、文物保护事业的泰斗,中国营造学社老社员,《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第二、三、四、五、六届编委会主任委员罗哲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2年5月14日23时52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罗老的去世,是我国古建园林和文物保护事业的重大损失。罗老从16岁开始就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跟随梁思成、刘敦桢等先哲投入中国古建筑的调查、研究、保护工作,他从业72年,贡献巨大,著作等身,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要求及两部门制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经专家评审,决定公布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江苏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另有3个保护区。这些名镇(村)人口约在2万,有个别名镇达10万人;面积小的几平方公里,大的达到几十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镇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名镇(村)多数与水相连,因水而有名。江苏已经率先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各地区也相应公布保护办法,如苏州、无锡等地区出台的地方保护法规。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大多分布在江南,古迹众多,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粉墙、青瓦、紫门,质朴的建筑,水乡古镇,枕河人家。因此,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最大特征就是江南水乡文化。这些文…  相似文献   

11.
高峰 《中国电梯》2012,(17):18-20
讨论了自动扶梯在运转过程中机械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和降低乃至消除,以实现自动扶梯运动的平稳性和舒适性;着重介绍了利用吸声材料——硬木实现机械振动和噪声的主动隔振的原理和方法,为解决自动扶梯的振动和噪声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郝兰 《山西建筑》2006,32(10):229-230
以装饰设计为例,通过“小中见大”的方法,分析了时代、社会及环境艺术三者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了五点建议和意见,以求尽可能地改善和克服时代、社会与环境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一个大型国有投资集团属下的14家国有全资和控股企业职工董监事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职工董监事的作用进行了思考,以规范和推进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房产和地籍测绘中,建筑基底面积如何计算很多规范没有明确定义,而在规划条件核实和房产及地籍测绘中建筑基底面积是必须核准和测绘的技术指标。作者结合在建筑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和房产及地籍测绘中多年的实践积累,对建筑基底面积计算与不计算要求细则及范围进行了探讨;对于建筑基底面积计算规范、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钱明亮  张小建  任丽琴 《山西建筑》2008,34(15):349-349
探讨了亭、廊、架的作用及设置原则,提出了园林和绿地中应用亭、廊、架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并结合当地特点、周围环境、绿地性质,以期设计出轻巧别致、新颖美观的亭、廊、架。  相似文献   

16.
新旧的套叠     
在展场设计方案中,37号院的展场正是“叠合院”的简化版,是院落改造方案概念的提示——在水平方向把一个新的小合院嵌套到现状老的合院中,新旧建筑的空间、界面、结构、场景都被叠合在一起.原有小院子的中心地位被加强:场地中间的小院既是原有老建筑的院子,也是新置入的铝网空间的院子.老建筑和新建筑叠合的缝隙形成了曲折绕行的走道,类似园林里曲折有致的游廊空间,透过铝网也提供了多方位看院落的视点.  相似文献   

17.
叶旭明 《建筑创作》2004,(6):108-111
大功率电力电子试验室将建成国际一流的试验室。重点解决好屏蔽和接地是试验室成败的关键。也是预防电磁辐射污染的关键,结构的高性能是关系到建筑的百年大计,装修的风格和标准是影响能否建成国际水平的电力电子系统仿真实验室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18.
张二虎 《建筑》2004,(9):60-63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小康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文化设施的需求明显增长。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是文化界和建设行业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张二虎同志论述了文化设施建设的管理性质、投资控制、质量管理的特殊性,针对管理体制、投资效益、专业队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改革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杨本廷 《城市勘测》2015,(2):144-14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2月19日颁布了修订后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该规范对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为了保证前后执行标准的一致性,竣工核实将采用与项目审批相同的标准,这就会使新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实施。本文对新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以及与《房产测量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新旧规范。  相似文献   

20.
赵慧敏 《重庆建筑》2009,8(8):49-52
本文通过对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明堂”建筑遗址及其周边相关历史环境区域进行保庐展示的研究。尝试以“物”和“人”的角度共同对遗址区域进行保护;结合不同的历史时代空间特点,形成多种遗址和谐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