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黄袁金 《广东化工》2014,(19):141-142
"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部将着力于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因此火电厂作为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需要采用有效的脱硝方法减少NOX的排放。本文简述了国内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归纳了烟气脱硝存在的问题,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和政策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袁金 《广东化工》2014,(13):156-156
"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部将着力于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因此火电厂作为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需要采用有效的脱硝方法减少NOX的排放。本文简述了国内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归纳了烟气脱硝存在的问题,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和政策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氮氧化物排放中最多的类型企业是火电厂,同时我国每年的火电厂的数量和装机容量持续增长,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国针对火电厂的情况,在2010年—2011年这两年内出台了新的排放标准和政策。在此之后我国不断的研发火电厂的SCR烟气脱硝技术。在该技术取得一定成绩后,我国火电厂的SCR烟气脱硝设备的数量在持续的增长。从而实现降低氮氧化物的目标。因此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最高的年份是在2011年,之后每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数值都在降低。讲解火电厂对氮氧化物的减排的技术,其中主要讲解SCR烟气脱硝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流程。体现出SCR烟气脱硝技术是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焦化行业脱硝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焦炉烟气的烟气条件及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并探讨了焦化行业脱硝存在的问题,对焦化行业的脱硝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烟气脱硝工艺迅速发展。目前电厂广泛应用的是NH3-SCR烟气脱硝工艺。本文综述了SCR工艺的脱硝原理、催化剂研究最新状态及成果、还原剂使用中的问题等。为了节约能源和改善SCR脱硝工艺,低温SCR脱硝工艺研究成为当下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国内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风哪  程伟琴 《广州化工》2011,39(15):57-59
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对象之一。本文在概述国内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及控制法规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目前火电行业烟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优缺点,并简要总结了我国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国内火电行业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减排形势严峻.本文针对目前水泥窑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分析了氮氧化物减排现状.同时根据燃煤电厂和玻璃行业的SCR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阐述了水泥窑SCR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低温SCR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火电厂加装脱硝装置可以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行控制,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之一,其技术核心在于使用了脱硝催化剂。纳米钛白粉是一种理想的脱硝催化剂载体材料,其各种物理及化学性质会对催化剂的性能及制造过程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15,(6)
<正>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焦化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都在600~2000mg/m~3,特别是5.5米捣固型焦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严重超标(≥1000mg/m~3)。目前控制焦炉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方法是进行烟气脱硝,但投入大,能耗高、二次污染严重、运行费用高。即便如此,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运行的脱硝装置。宁芳青教授领导的团队,另辟捷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DN-SGT脱硝技术"方法,即从源头上控制焦炉氮氧化物产生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钒钛基SCR法废脱硝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烟气脱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硝。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的成分、失效机理及再生情况,分析了SCR法废脱硝催化剂处理的几种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钒钛基SCR法废脱硝催化剂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工业固废的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从而促进催化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厂加装以NH3和尿素为还原剂的脱硝装置后,还原剂NH3与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ABS沉积会造成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效率降低、下游热力设备,如空气预热器(APH)和静电除尘器(ESP)堵塞等问题。ABS的生成和沉积与运行环境有关,但业内对ABS特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从ABS问题的出现入手,指出火电厂宽负荷脱硝情景下ABS影响加重的原因,对ABS在SCR反应器和空预器内生成、迁移和沉积的行为进行综述,总结了ABS的重要特性,如生成方式、生成温度、露点温度、挥发和沉积特性、分解特性等;并对ABS生成-迁移-挥发-分解-沉积的特性研究提出建议,指出了研究ABS迁移挥发特性对SCR和空预器整体影响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析了钢铁企业焦化和烧结两个重点工序中烟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和钢铁行业当前的环保政策。对焦化及烧结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燃煤电厂烟气特点,提出可以综合电厂烟气治理模式和自身特点改进的技术路线。结合某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脱硫脱硝装备对其环保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焦化和烧结工序的典型污染物硫、硝、尘现有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及末端处理技术,分析其优缺点。进而提出了3条可实现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即半干法脱硫耦合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半干法/湿法耦合臭氧氧化脱硝、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某大型钢铁企业的应用实践及应用效果。并基于全过程耦合技术,分别在焦化和烧结工序中提出了多污染物协同去除技术及应用,即焦炉低氮燃烧技术耦合末端活性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耦合末端活性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最后结合几种技术路线的应用实践,对未来钢铁产业的烧结及焦化工序超低排放技术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立坤 《当代化工》2014,(3):423-425
煤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SO2和NOx,它们是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的主要污染物。燃煤电厂是我国煤消耗的主要场所,因此,控制硫、氮的排放应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的研究开始。对目前存在的几种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包括等离子体法、氧化法、吸收及吸附法三类,并为脱硫脱硝工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苯乙烯新的生产方法,分析了我国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苯乙烯装置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工艺技术和新型催化剂,扩大原料来源,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泥行业已成为我国继热力发电和交通运输之后的第三大NOx排放源,是引起我国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水泥工业NOx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燃煤水泥窑炉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清晰了解水泥行业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优化方向和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水泥工业实现超洁净绿色生产提供技术储备,笔者梳理总结了燃煤水泥窑炉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以及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围绕燃煤水泥窑炉常见低氮脱硝技术,阐述了燃烧前、燃烧中以及燃烧后等各种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降氮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并指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同时介绍了燃烧前、中、后等各种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组合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新涌现出的以两步还原法为代表且具有潜力的低氮脱硝技术,论述其降氮原理及研究发展现状,对比总结了水泥行业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以及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脱硝效率、研究和应用现状。面对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式,水泥行业深度脱硝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结合常见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减排原理、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水泥行业可采用燃烧中与燃烧后各种低氮控制技术的组合应用方案,以此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并具体提出了水泥行业现有生产线以及新建生产线可行的组合应用方案。考虑到各种新型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降氮原理和发展现状,笔者对水泥行业低氮脱硝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努力方向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水泥行业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应注重提高还原氛围下的碳还原能力,以激发碳还原能力为核心进行现有技术的优化以及新技术的探索,同时应考虑到与低氮燃烧技术相匹配的精准自动化、智能化测控设备的应用,以全方位监测、反馈系统的相关指标,更好地发挥低NOx排放控制技术的降氮脱硝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物提取业的形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植物提取业迅速成长,形成具有战略性前景的新兴行业。对植物提取物及植物提取业进行了定义,简要介绍了我国植物提取业形成所经历的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植物提取业主体产业链条各个环节所占的地位、发展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目前我国植物提取业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并为中国植物提取业打入国际市场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差别化涤纶长丝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竹青  杜珊珊 《聚酯工业》2011,24(5):13-16,56
介绍了国内差别化涤纶长丝市场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看法,认为该产业处于新的结构调整时期,各相关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淘汰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及提高效益是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可直接作为燃料燃烧。随着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年增加,环境保护要求逐年提高,生物质电厂烟气排放控制更加严格。生物质锅炉初始氮氧化物排放波动大,烟气中飞灰碱金属含量高,湿度大,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在对比分析生物质燃料燃烧和烟气排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脱硝技术以及正在不断完善的新型脱硝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各自优缺点。传统脱硝技术包括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新型脱硝技术包括等离子脱硝技术、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ZYY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低温氧化吸收协同半干法脱硝技术、液态生物钙脱硝技术和固态高分子脱硝技术等。同时对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成本问题和运行周期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排污许可制度,火电行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和用水大户,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水污染物未受到重视,火电废水相关统计数据不清,排放绩效模糊,导致其难以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自2008年我国火力发电逐渐进入成熟期后,各省市火电企业用水自成熟期来形成了明显区域性特征,为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要求更好地开展排污许可制度,笔者根据地区水资源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山东和广东)着重分析火电废水现状,依据2015年全国各省环境统计数据,梳理所选地区火电行业水污染因子特征,首先明确了火电企业相关用水指标,火力发电厂需大量冷却水来冷却机组,冷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火电厂冷却水量的不同,根据3个指标确定企业的冷却技术;其次确定了主要有2种排放去向;之后比较水污染因子的处理效率,选取了特征水污染因子;最后进行全国火电行业废水绩效评估,包括废水排放总量绩效核算及主要水污染因子排放绩效核算,各地区可根据绩效核算结果对自身在火电行业的水资源使用及排放方面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政策,旨在为火电废水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基础支持。结果表明,火电企业以电力为产品,水资源为生产消耗品,排放总量控制应基于废水的排放绩效。废水排放绩效评估及区域性特征研究目的是探究电力与废水排放之间联系,得出与所在区域的水文条件、发电效率以及冷却方式有关,水资源缺乏地区废水处理水平低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会导致不良用水情况加剧,可制定出对应的废水治理政策,在排污权交易与废水处理设备资金投入上寻找平衡点。总结现阶段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阻碍:火电行业的水污染物不受重视,导致排放量统计不够准确,为政策制定带来困难;互联网实时监测平台未建立,无法实时监测火电企业排放水质水量,采取污染源头追查方法,督促不达标企业整改,考虑优先通过排污权交易来推动水污染物的减排。废水排放绩效显示各地区情况相差较大。考虑到流域是废水排放的主要去向,以流域划分为基础。政府机构向绩效较高企业提出总量削减要求,绩效较低企业给予排污权交易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