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冼星海交响乐作品的评价在音乐界一直存在争议,并由此在反右运动中引发了相应的政治风波,汪立三等人则是这些风波中的代表人物。笔者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回顾这场纷争,科学辨证地从作曲技巧方面就汪立三对冼星海交响乐讨论的观点做出分析,分别就其作品的主导动机,“形式”与“内容”之关系,曲式结构,以及某些专业技巧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审美启蒙的淡出、日常审美的打造和审美走向产业化已经成为当前审美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历史趋势的结果是审美与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是生活的审美化,另一方面是审美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主体概念。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并根据城市审美文化主体数量众多且个体状况各有不同的特点将主体审美需求划分为"直观的审美需求"、"趣味的审美需求"、"艺术的审美需求"等三个层次,最后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能力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晴雯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位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本从美学角度来欣赏这一形象,既注重客观存在的内容,也注重审美主体对客观形象的超越,还阐述了审美形态的完整与和谐,以及悲剧所赋予人们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小说叙述语言因叙述视角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功能,像全能视角的叙述语言注重讲故事的传奇性和超越性,提供全方位的审美感知。而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叙述语言则注重叙事的外在客观真实性和内在主观真实性,追求典型、深刻、细腻、传神的本真效果,是拓展型的审美品味和原生态的审美透视。中国小说叙述语言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突出而又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于已经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来说,艺术设计一个显要的意义是审美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审美创造意义、审美观赏意义和审美教育意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许渊冲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标准,即分别从音、形、意等不同侧面来呈现原文在译作中的美。以李煜《浪淘沙》许渊冲译本为例来分析诗词翻译中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等不同维度形成的审美空间的构建,以期从另一种不同的视角来诠释以及赏析诗词翻译。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审美教育,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的客观要求。通过审美教育开阔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引领他们品味语文的语言美、情景美、精神美,通过美的熏陶提升品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0.
音乐审美关系具有价值关系的特征,并存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协调之中。一方面,音乐审美客体将现实生活中的动态美作为内在的情感,经过抽象、提炼,升华为音乐情绪的动态形式;另一方面,在音乐审美主体的把握下,外在的音乐情绪的动态形式转化成为其内心情感的丰富体验。这种存在于音乐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价值关系。客体的价值形式在主客体的协调、融合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而主体的审美意识也在与客体的交流中不断变化与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