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浓香型大曲酒酿造过程中,窖内酒酷的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下层糟酷的酒质优于中层,而中层糟酷的酒质又优于上层。为此对造成浓香型大曲酒酿造过程中窖内上、中、下三层酒酿中酒质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上层糟酷酒质的方法。1.上层糟醅酒质差的原因害记是酿酒微生物栖息的主要场所,与酿酒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窖龄越长,所产酒质越好。在答他形成初期(尤指人工培窖),客池各部位鲁记的质量差异不大。但是随着窖龄的增长,窖内微生物种群的演变、不同容的窖泥和同客不同部位窖记的理化特性、微生物种群和数量逐步产…  相似文献   

2.
窖帽糟醅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长期未与窖泥接触,酒质较差,也影响了全窖的酒的质量。在工艺上,我们通过翻沙回入菌泥,加入窖帽糟醅中,使窖泥微生物参与窖帽糟醅的香味物质形成,进而达到提高酒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培养窖泥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较好,功能菌窖池经3排生产后,所产酒与老窖池产的酒的四大酯类相接近,产酒酒质稳定;利用干制活性窖泥功能菌培养窖泥,是一种快速、省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刊     
来稿摘刊浓香型酒质量的讨论李绍兴四川泸州老窖股份公司科研所(646000)质量较好的浓香型酒,其己酸乙酯含量相对较高,这是浓香型酒的基本特点。影响质量的因素许多:①窖龄的长短,老窖酒优于新窖。②发酵期长的酒质好。③酒质好的母糟、黄水中酸度都偏高,老窖...  相似文献   

5.
研究酒精活性干酵母、糖化酶在大曲酒压窖后转排生产中应用.实践证明,试验窖与对照窖相比,出窖酒醅的平均酸度、水分分别增加了1.31%和6.33%,淀粉浓度平均下降7.14%,酒精度平均达3.43%Vol,比对照窖高1.30%Vol;试验窖产出的基酒总酯、总酸及各微量成分含量较高,四大酯之间的比例较合理,复合香特征突出,香味正、口感好,酒质明显优于对照窖产酒,出酒率比对照窖平均提高6.09%;经济效益较好.(孙悟)  相似文献   

6.
通过立体发酵模式的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车间空间利用率,在与优质酒的产量相差不大情况下,优质酒的酒质明显高于目前大生产上的粮糟酿造的成品基础酒,同时使丢糟的淀粉含量幅度减少了2%~3%,从而提高了糟醅中淀粉的利用率.另外在主发酵结束时的粮糟窖池上面堆积糟醅发酵,还可以改善该窖池粮糟的酒质,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解决了通过传统方式生产来增加窖帽高度会影响成品基酒的酒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歇式多次投粮工艺,即下沙、1次酒、5次酒生产按5∶3∶2比例投入新粮生产酱香型白酒,对糟醅酸度、淀粉、还原糖、水分、堆积和窖内发酵温度变化规律、轮次出酒率和酒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粮投入可增加糟醅淀粉含量,适当降低糟醅酸度;相同环境条件下,堆积升温先于对照,快于对照,提前24 h达到入池温度;1~5次酒总出酒率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实验窖池6次酒出酒率比对比窖池高出0.5%;整个轮次酒质差异主要集中在3次酒和6次酒,其他轮次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四曲酒的勾兑是生产名优酒的根本保证1.勾兑酒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浓香型特制大曲酒的生产,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尽管采用的原料和酿酒、制曲工艺大致相同,但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每个窖所产的酒,酒质是不一致的,就是同一个窖上、中、下层糟的酒质也各异,即使同一层的糟每甑生产的酒也有差别,加上储存酒的容器是坛,每坛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别,就是经过尝评验收的同等级的酒,在质量上(指香和味)也不完全一样。如不勾兑,就一坛一坛地装瓶出厂,酒质将极不稳定;而通过勾兑,可以统一酒质,统一标准,使每批出厂的酒做到质量基本一致。同时勾兑还可以达到提高酒质的目的。实践证明,同级的酒,其酒味不尽相同,有的醇和味特好;有的醇香均佳,而回味不长;有的醇香,回味  相似文献   

9.
浅谈窖泥制作过程中提高质量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窖泥制作过程中通过对制作原料及配比进行调整,对己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加大成品窖泥后期保养力度等方式,可提高窖泥质量,己酸菌达到了106数量级.用于窖池发酵生产,第一排出酒率可达到32.0%,优级酒率达到25.05%;第二排酒质大幅提升,出酒率达到了43.35%,优级酒率达到41.8%,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夹泥多甑双轮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有贵  黄大川 《酿酒》2001,28(6):83-84
利用楠竹盛载人工窖泥,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多甑双轮底酒,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能增加窖池特级酒的产量,而且酒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酒中已酸乙酯含量的增加,已乳化、已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1.
徐军 《酿酒科技》2012,(1):77-78,81
采用公司自制的己酸菌功能茵液,应用于窖池养护、回窖发酵、串蒸提香以及制备调味酒等方面,并对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利用己酸菌功能茵液进行窖池的养护及其微生物复壮,能改善窖池,提高酒质;应用于回窖发酵、串蒸提香、调味酒生产等能明显提高产酒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张学英  章发盛 《酿酒》2011,38(2):69-71
酿酒窖泥与酒质酒量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成熟老窖泥在一定程度上是产好酒的关键因素。通过人工培养窖泥加速人工窖泥老化,并在生产中应用人工窖泥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酒中四大酯比例更协调,主体香更突出,口感更醇厚,窖泥在经过两轮发酵后更接近成熟窖泥,窖香更纯净,窖泥不易老化。  相似文献   

13.
宋瑞滨  邵泽良  宋军  周艳 《酿酒》2020,47(1):105-112
以多粮浓香型白酒连续超长发酵期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态平衡理论,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3年时间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再利用3年时间324口窖池做实践应用,并结合窖池窖泥、糟醅不同层次、不同轮次理化指标变化,综合产酒、酒质对比分析,经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延长发酵期,突破产酒与酒质的矛盾,为进一步满足公司酒体设计要求,稳步提高基酒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初步探讨连续超长发酵周期生产浓香型酒的发酵机理,及开展更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盼 《酿酒科技》1996,(5):42-42
合理进行窖形设计提高酒质和酒率彭盼四川射洪沱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29209)关键词大曲酒,发酵,窖形设计,窖表面积,优质品率我国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其发酵设备也因地域和所产香型而千差万别,清香型白酒传统的发酵设备是陶瓷缸;酱香型酒的发酵设备是碎石窖、...  相似文献   

15.
黄水对浓香型曲酒的香味成分的形成作用甚大,但过多则影响酒质,必须滴窖勤舀,避免黄水味从母糟带入酒中。滴窖时间一般要求12h以上,每窖最少舀4~6次。加醅减糠、回酒发酵,是保证出酒率和稳定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窖池的管理,严密封窖、清窖。培养窖泥最好使用本厂老窖泥或名优酒厂选育的混合菌株(窖泥功能菌)作种子。夹泥(加泥)发酵,可明显提高酒质,但泥的质量是关键。双轮底发酵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极其有效措施,生产中要遵循其规律,严格操作。(丹妮)  相似文献   

16.
范有明 《酿酒》1990,(5):16-17
酿制浓香型大曲酒,所用发酵容器是泥质窖池。窖泥与酿酒的产量质量究竟有何关系?众说纷云。因长期以来,由于窖泥的制造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工艺规程,原材料、产品质量控制指标,各显神通。作者认为,在全国几大香型名酒中,浓香型是量大面宽的酒,但名酒比率一般在15~25%徘徊,不如其它香型高,是何原因?与发酵容器窖池酒质有无关系,值得思索。众所周知,靠窖壁窖底的糟蒸馏出的酒质明显优于其它糟的酒,这就说明与泥质有极大的关系。笔者认为,窖泥质量是基础,大曲是动力,操作工  相似文献   

17.
答:窖泥是微生物的栖息活动场所.窖泥与糟醅的接触面积越大,酒质就越好,利用富集己酸菌的窖泥做成的夹泥是有效提高窖泥与糟醅接触面积的手段,可使酒中酯类(特别是己酸乙酯)含量明显提高.从理论上讲,夹泥发酵不会影响出酒率,把夹泥隔开的部分可看成一个独立的窖池,每部分都独立发酵,所以不会影响出酒率.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压窖时间对酒醅质量、出酒率及酒质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入池温度虽低,出池醅酸度相近,入池醅酸低,升酸幅度高;3排平均出酒率有提高,对窖池无影响;己酸乙酯含量与乳酸乙酯含量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谢旭 《酿酒科技》1998,(4):33-34
叙述了压窖时间对酒醅质量、出酒率及酒质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入池温度虽低,出池醅酸度相近,入池醅酸低,升酸幅度高;3排平均出酒率有提高,对窖池无影响;己酸乙酯含量与乳酸乙酯含量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利用楠竹盛栽人工窖泥,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多甑双轮底酒,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能增加窖池优级酒的产量,而且泰山特曲酒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酒中己酸乙酯含量的增加,己乳比、己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