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轨道交通将高密度职住空间串联,主要是从客流生成的角度促进人们更多地使用轨道交通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还需要从客流流动的角度考虑职住空间匹配的需求以及其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关系.以深圳市作为研究案例,采用建筑普查数据、社保信息数据、居住人口数据和轨道交通刷卡数据等多源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深圳市的职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轨道交通的关系,探讨职住空间匹配问题及其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动协调.研究提出:发展轨道型职住匹配,关注低生活成本居住空间的供给,但不能以轨道型职住匹配替代近域型职住匹配;弱化轨道交通的长距离通勤功能,基于就业中心的集聚构建生活通勤圈,形成客流流动的多中心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2020,(5):111-117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下商业空间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其合理化布局对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5年、2018年、2020年的成都市POI数据,运用Python、GIS提取火车北、春熙路、环球中心三大片区的地下商业空间历年POI点位分布。通过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解析成都市典型商圈的地下商业空间时空演化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三个片区的地下商业空间平面布局均表现为廊道集聚和散点扩张特征明显,地下商业空间集聚趋于多中心与簇群化,竖向组织形成了紧邻式、通道连接式、商街连接式三种模式;②春熙片区地下商业业态呈餐饮占比衰减,购物与生活服务增加的趋势,环球中心为生活服务类增长型,而火车北为购物增长型;③火车北站与春熙路片区地下商业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特征向异性变化更为显著,而环球中心则为衰减状态,地下商业空间发展呈多向均匀式布局发展;④交通可达性提升、产业空间重构、存量空间开发等是成都市地下商业空间的演化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深圳市14个居住型城中村作 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城中村的通勤特 征,探讨其与就业的职住关系模式。研究发现, 城中村的通勤特征呈现出了显著的区位差异性: 从通勤距离看,城边村最长,城内村次之,城外 村最短;从通勤方向看,城内村和区位条件较好 的城边村具有较强的市中心指向,而城外村的 通勤多局限于外围区。结合深圳的就业空间布局 特征,研究归纳了不同区位城中村的职住关系模 式,分析职住空间错配的表现,进而提出优化职 住空间格局的政策建议,包括针对不同区位的城 中村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引导政策,以及在城市中 心区外培育非工业类就业中心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换乘时间视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乘客换乘效率的深层含义,对影响乘客换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文献调查和分析,发现轨道交通车站内部的影响因素多与车站内部的换乘设施、环境质量、空间设计等方面密切相关。并在乘客换乘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换乘效率研究的不足,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乘客换乘效率及空间设计问题分别进行了现场调研、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最后指出乘客因车站换乘空间构型和环境质量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换乘状态对其换乘效率影响的量化研究依然有所不足,在因乘客自身主观特性影响换乘效率的科学量化研究层面仍需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的危重类 型,送医不及时死亡风险将大大提高。科学测度 就医可达性能准确评价医疗设施的空间布局, 助力疾病救治和健康城市建设。以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就医为例,首先基于网络应用接口和人口 大数据精准测度了一天中不同时段下的北京市居 住小区就医可达性,然后基于社会经济地位和 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就医公平性。研究发现空间 上北京市西南部和北部边缘就医可达性较差; 时间上早高峰的就医可达性最差;昌平区、通州 区可达性受交通拥堵影响严重。研究还发现受 教育年限越短,收入越低以及蓝领工作占比越 高的人群就医时间更长,存在一定的就医不公 平现象。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数据从疾病防控角 度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敏 《现代城市研究》2007,22(11):34-39
通过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综合研究,对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概括。着重从居住空间的转移、商业空间的变化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进而从宏观上分析轨道交通在影响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CBD核心位于建国路和东三环路交界处,面积约38hm^2。在这个区域内,几乎所有的现存建筑物最终都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130万m^2的多功能综合开发项目。在进行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如何使CBD核心区与周围大的CBD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开始设计时注意到CBD总体规划里已经建立的两项重要元素;一是贯穿整个CBD的环形“绿带”和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言语  徐磊青 《风景园林》2021,28(5):42-50
针对研究不同站域步行化改造步行便利之增量变化,对上海11个轨交站域建立不同历史阶段的步行化改造模型。同时,结合地块城市基面的总公共空间面积供应量,进行物质环境指标的整合,从而建立:1)总公共空间供应量;2)可达性在步行改造中的变化数值(sDNA指标);3)活动量内外均衡性指示剂三者的相关性拟合方程。通过验证33个商业地块行为学活动量,证明综合了前两者指标的公共空间疏解指数(MIPS)可以对轨交站域空间活力的延续性产生积极影响,对比综合前得到了提升。此外,得出公共空间立体协同度等其他具参考意义的指标,以作为设计参考,对现有轨交站域地块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拟建的苏州某高层建筑基坑距离在建的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地铁车站及相邻地铁区间较近,为了明确该基坑施工作业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影响大小,需要展开技术分析.本文采用MIDAS/GTS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在区间、车站及周边建筑等环境下,模拟了基坑开挖、支撑架设到结构回筑的施工全过程,进行静力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相关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