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雷 《山西建筑》2009,35(34):255-256
介绍了苏北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研究了苏北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指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合了南北建筑艺术特征,使建筑装饰艺术与建筑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户部山古民居建筑装饰是苏北民居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其中也蕴含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而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的色彩装饰和雕刻装饰的研究,分析了户部山古民居建筑装饰独特的艺术特色,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融合的问题进行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3.
黄洁 《江苏建筑》2010,(6):8-10
以徐州为代表的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砖石墙体作为建筑营建的主要部分,以其"里生外熟"罕见结构和融合南北风韵的装饰、色彩风格成为具有徐州传统民居独具魅力的风貌特点之一。文章通过对徐州传统民居装砖石墙体价值的深入分析,形成这种特殊墙体的保护对策及再利用的途径,以期使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王春雷 《福建建筑》2009,(10):27-29
苏北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纪录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精神,承载了苏北人民的情感。本文论述了苏北传统民居现状,简述了苏北传统民居保护的意义,介绍了苏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从而推动苏北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传统装饰艺术也有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建筑装饰是建筑营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承载着民俗的、民间的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向人们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民居建筑装饰,作为民居建筑中的一项专题,保存大量的地域文化的信息,是研究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课题的珍贵考古遗存。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是综合文化的体现,包括建筑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都涉及的学科领域,并因时间年代的流变有所发展与变化。本文以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例,探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萧山欢潭务本堂为例,对其建筑构件及其装饰特征进行分类归纳,阐述了浙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特征。总结清末民初浙北传统民居建筑在时代与地区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融汇性、教化性、多样性的风格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丰富浙北传统民居装饰构件及其艺术特征研究内容,探索对浙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建筑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建筑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为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设计和制作,几千年来,不仅流行很多有名的建筑,建筑中的各种装饰配件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民居装饰是依附于传统民居建筑实体物上,并可以单独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总体特征概况在其中,还随着地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装饰从装饰的题材、部位到技艺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地区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所导致的。尽  相似文献   

8.
传统门窗构件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历史街区改造中,可使历史街区更具有文化特征。该文针对湖湘民居门窗形制和装饰特点,研究了湖湘民居门窗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独特的形式美、装饰美,并从其应用价值、应用种类、应用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历史街区改造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涂烨 《福建建设科技》2023,(2):13-14+19
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建筑装饰作为建造者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地域性与文化属性。文章以闽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核心,通过实地调研,从装饰部位、材料、手法等方面分析其工艺特点,从装饰题材方面研究其文化内涵,以期为相关设计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春传统民居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特有的品质和风貌存在于东北的自然环境中,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谐统一,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长春传统民居建筑有着自然环境适宜性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的地域性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长春传统民居受自然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建筑外形和空间相对较为简朴,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近些年长春地区一些传统民居因为缺乏保护而被不断的破坏,很多有价值的建筑被拆除或进行了破坏性的改造。长春市泉眼镇赵家大院是长春东部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为五开间带前廊的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实地调研、以及测量和拍照等方式展现其历史概况以及现状为以后同类型的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昆明的“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其建筑的装饰设计,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建筑保存完好,通过对保存较好的海晏村及周边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资料,从海晏村“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材料、色彩、装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析,探寻海晏村民居的装饰类型,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对当代艺术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晓燕  周典 《华中建筑》2009,27(5):214-216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在建筑装饰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讨了山西三雕的工艺手法和艺术表现,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审美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期,随着张家口经济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开始传入张家口堡,受其影响,张家口堡的传统民居建筑开始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民居建筑的外立面和建筑门头等部位,其立面表达方式及装饰构图都有一定的改变,将一些典型的西式元素交融到了张家口地区传统的中式建筑中来。这种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文章将对张家口堡传统建筑的这种变化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存在的形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决定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并直接反映出普通民众的信仰和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该文从传播学的视角,以传统徽派民居建筑及其装饰为例,从传统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及其构造的空间等4个方面,探讨了源自建筑引发交流的媒介性存在的可能.为现代建筑及其装饰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思考提供的学科交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川北民居在古建筑文化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价值非常高,尽管很多民居的传统建筑实体还是存在,但是伴随当前城市化水平的日益加快,很多传统民居都有着消亡殆尽的危险,所以,本文对传统民居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家大院作为川西传统民居的典范之一,位于四川省上里古镇,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装饰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本文通过调研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与气候、历史沿革及人文环境、建筑形制特征,进一步从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题材两方面对韩家大院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挖掘,总结其建筑装饰纹样在儒家文化、吉祥文化、移民文化上表达出的内涵特点,以期对同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和现代建筑的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湖北大冶水南湾村是历经明清数百年保存下来的典型宗族血缘型传统村落,该村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村落空间格局和民居建筑装饰,本文运用艺术学、建筑学、民俗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在实测、文献与口述资料收集与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冶水南湾村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的实勘与田野考察,重点对大冶水南湾村村落的构筑渊源与选址布局、宗族祠堂与居住建筑、民居建筑装饰特色予以剖析,以此对乡村振兴战略中鄂东南地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装饰特色与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及理性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杨月  邱发根 《山西建筑》2012,38(3):229-231
通过对昆明市西面团结乡乐居村民居的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图片资料,并通过对乐居村历史发展的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了传统民居庭院装饰的各构件部位、工艺技法、装饰题材、装饰纹样,归纳出该地区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最后总结出乐居村民居庭院装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院落是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调查测绘,从院落平面布局形式和院落单元组合模式对传统民居院落形制进行了探讨,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结构体系、门窗装饰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东关正街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陕南地域建筑特色的认识,也为东关正街传统民居建筑的后续保护更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10)
文章以关中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分布状况,探寻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手法,总结现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图案题材及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通过梳理与分析,可以了解当地劳动人民的淳朴民风、特有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关中地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