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中山的祠堂建筑为考察对象,在对219座祠堂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存祠堂的布局形制、头门立面样式的类型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祠堂的地域性特征,以期从建筑及其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山地区的祠堂建筑。  相似文献   

2.
以岑溪市广府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深入地分析了该地区广府式祠堂的平面形制与构架类型,并介绍了祠堂中各堂的构架组合特点,探讨了广府式祠堂对当地客家祠堂的影响,为该地区祠堂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中山地区祠堂的梁架为考察对象,在对200多座祠堂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祠堂梁架的类型及在建筑中的使用情况、不同部位的梁架特点,以及梁架与祠堂形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以期从建筑及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山地区的祠堂和梁架。  相似文献   

4.
选题以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原清廉州府地区为地缘背景,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整理资料,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祠堂建筑的形制和特征。研究成果充实了当地传统建筑研究体系,促进对传统建筑保护的进程,并对当地祠堂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祠堂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浙江中西部地区,较为常见的祠堂形制与传统四合院建筑类似,同时该地区还存在三种特殊平面形制的祠堂。文章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不同形制乡土祠堂的空间格局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肖旻  杨扬 《华中建筑》2012,30(6):147-151
论文引用了31个广府地区明清时期祠堂实例的测绘和调研数据。以清代三开间的小型至中型祠堂为代表,通过对祠堂中主要单体建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了广府传统祠堂中厅堂建筑的标准尺度模型,给出了厅堂平面、立面、剖面和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度参考值,并绘制了标准图。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尺度模型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论文成果为开展结构分析、形制分析和进一步深化地方传统建筑尺度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研究方法的示范。  相似文献   

7.
无锡惠山祠堂群以其整体祠堂群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好、祠堂数量最多、祠堂类型最完整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依据文化景观的理论解读无锡惠山祠堂群的建筑文化价值与景观价值,并对祠堂建筑的遗产保护与景观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徽州地区,祠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保留很多遗存。在徽州游历不可避免地会遇见祠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祠堂。本文所陈述的是祠堂中的最重要类型——宗族祠堂。文中概述了祠堂的起源以及宗族祠堂与徽州宗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宗族祠堂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对徽州宗族祠堂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研,对灵山县祠堂建筑进行了测绘,选取了当地建于清中后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祠堂与民居,对其建筑形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以期为广西灵山县祠堂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湛江地区的古祠堂因其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独特性流传至今,其代表着湛江的特色民俗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的传统文化,是粤西地区文化建筑特征的重要载体。现如今,历经百年风雨与磨难的湛江农村祠堂建筑却发展到了摇摇欲坠、无人问津的地步,这与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挤入城市、农民保护意识低下等有关,加速了古祠堂所代表的粤西文化的流失。本文通过对湛江多地区的古祠堂文化的结构形式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建筑风格文化,探索出延续及保护湛江古祠堂的相关措施,并为日后修缮与修建祠堂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兰州地区现存传统建筑主要修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受到周边临夏、天水等地区的传统建筑营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叠加、嬗变的特征。本文选取兰州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榆中县金崖镇为对象,以其中形制等级最高的周家祠堂为切入点,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其大木结构及装饰装修等主要形制特征。旨在探究多元文化交错的地域背景下,受秦州、河州工艺影响的兰州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传统建筑历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琪  李坚 《华中建筑》2014,(4):131-136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建,是云南民国时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龙氏家祠的彩绘不仅增添了雕塑和建筑构件的装饰效果,丰富了建筑的色彩,还连同其文化内涵,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该文描述了龙氏家祠彩绘的部位、形式、内容和用色特征,分析并揭示了龙氏家祠彩绘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说明了龙氏家祠的彩绘亦为云南民国时期建筑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李坚  马琪 《华中建筑》2012,(11):118-124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修,是云南民国时期云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雕刻数量众多,与建筑结合完美,为建筑增添了极大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内涵。该文从龙氏家祠雕刻的材质、使用部位、形式、题材及内容描述了龙氏家祠建筑群的雕刻艺术,分析和揭示了雕刻的艺术特征和雕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说明了龙氏家祠的雕刻艺术亦为云南民国时期建筑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在顺德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中,应用了静压注浆加固地基技术、倾斜变形墙体修复技术、梁柱结构修复技术、灰塑保护修复技术、砖雕保护修复技术等多项传统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陈氏大宗祠原状保护的多项技术难题,消除了文物建筑安全隐患,保证了古建筑结构的安全,在不降低文物价值的同时,恢复古建筑历史风貌,对同类修缮工程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
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lan system.They carry strong clan ritual culture and are the hall of the clan spirit.In China's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clan concept was very deep, and a village was often formed by a single clan.An ancestral hall is a place where people sacrifice their ancestors and thus is given the most important significanc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lan.Based on the instinct of biological benefit and avoidance, the site selection of ancestral halls must be the most favorable.In this paper, the site selection of Yu Ancestral Hall in Wangkou Vil age, Wuyu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was surveyed and analyzed, and the layout mode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ite selection of 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s in Jiangxi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s.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
As the most important sacrificial architecture in rural China, ancestral halls are material expressions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spirit, which contain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Taking the Wan Clan Ancestral Hall of Sanjiang Town, Nanchang County,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 this study analyzed its spatial sequence, the planar shape and the facade form, and expl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respecting law and discipline rites and advocating moral integrity" contained in the spirit of ancestral halls.  相似文献   

17.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琪  李坚 《华中建筑》2012,(2):178-183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修建,是云南民国时期云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该文通过龙氏家祠用地的外部山川概貌和周围环境的叙述,从风水形势法觅龙、查砂、观水、点穴等诸意象表述和揭示为何龙云母亲墓地和龙氏家祠选址于昭通迴龙湾这一地方,并且概要分析了龙氏家祠建筑群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亦受风水学的影响。通过该文希望重视中国建筑风水学,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9.
湘西祠堂戏楼古老的木构架形式,既规矩,又灵活,不拘泥于形制。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既独立,又相互依托,给建筑的外形处理带来很大的可塑性,人们可以灵活地处理可变的外形和固定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这种灵活性,既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内部空间的占用,又可以因地制宜地美化建筑外观,使建筑自然、美观。湘西洞口宗祠建筑群为明清时期南方传统建筑,共 11 组祠堂,每个祠堂都有戏楼,每个戏楼各具特色。本文归纳总结了戏楼主体木结构的组合形式、屋面形式与木结构位置的关系、翼角发戗的特点、底部承重结构的布置的作用、檐口挑出和装修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谭刚毅  雷祖康  殷炜 《华中建筑》2010,28(5):148-150
现存于湖北红安县八里湾的吴氏祠木雕非常精美,其戏台"观乐亭"的楼檐台裙上存有一处纪实性的长卷式的木雕精品——"武汉三镇江景图",该文通过比照晚清时期绘制的武汉地图和老照片,对该木雕中描绘的武汉三镇江景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其创作的手法及其艺术、历史价值,藉此感知20世纪初年武汉的城市形态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